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5579214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明节的诗词清明日对酒阅读 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处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燃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处处飘舞,凄惨地哭泣,犹如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清寂的坟场一片荒芜,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当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解释 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九泉:指人死后掩埋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赏析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

2、,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拢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周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周八方的山头上有许多墓田”了呢?莫非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周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饱满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那么既然

3、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莫非不会消失相互帮忙、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状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苦痛难受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像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漂亮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晰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固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

4、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我”要告知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赏析二 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进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句固然是虚景,哪里会有这么巧让诗人遇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呢!不过是说,一天的祭扫完毕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你凭什么这么说?虽然“我”没有观察,但“我”竟连“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吗?你们这些人,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见到你们有丝毫的难过难受?狐狸却不同,它们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

5、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如同此,人何以堪”啊!这一层剧烈的反差不经认真的推敲是得不到的。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剧烈的还在后头:晚上回到家来,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玩耍,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酸,怎么会知道生离死别的苦痛?这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是还不止如此,我们再挖掘下去就发觉:这些孩子都还那样弱小,是那么天真无邪,可是终归要长大,终归要年轻,终归也要死去,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圆满,令人神伤。你看,这里正好与首联我们提到的诗人厌倦死亡的思想相照顾了。是不是吃了一惊,短短十四个字,竟然内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为感人心魄,发人深省之语。 尾联诗人要总结了,也算

6、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应当说这是比拟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就是准时行乐。我们读到这里,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统地高唱“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或者会更直接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但果真如此简洁吗?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存在一种熟悉上的误区:即并未区分与推断抒发准时行乐思想毕竟是已臻化境,心本开阔,还是无奈愁极,故作旷达,这一点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可以作为专题来讨论的。就高翥这首诗而言,明显是故作旷达无疑。你看,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何其留恋!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由此可见欲望能使人丢失本我,渐成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