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255707274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6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校园管控机制(一)重点人员管控机制1.教师管控机制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广大教师身体健康。(1)入校时做好身份核验、健康码核查和体温检测。(2)分类精准掌握教师行程轨迹,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教师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减少跨区域出行。61(3)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教师,督促其及时就医;对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师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对因病缺勤的教师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

2、果和病情进展。(4)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持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每日进行自我健康检测并向学校报告健康状况。(5)上下班期间尽量自驾、步行或搭乘私家车,减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聚集性活动,未报批不离郑,不接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亲戚、朋友和客人,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6)教育引导学生和家人理性看待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7)遵守“双减”政策和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严禁参与有偿校内补课、校外培训。不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不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不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学生或提供学生信息,不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有偿

3、补课。2.学生管控机制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生率。(1)建立学生健康监测制度,落实晨、午检,实行“日报62告”和“零报告”。做好入校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2)教育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3)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尽量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4)住宿生进入宿舍前自觉有序排队,前后距离间隔保持1米,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宿舍。宿舍管理员对体温检测异常学生进行登记并上报。每晚对住宿生进行体温检测,若体温超过37

4、.3,需做好异常学生登记,立即安排单独宿舍进行隔离观察休息,进行复测,并上报学校。(5)加强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6)服从所在社区管理,不前往出现疫情的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外出,不聚会、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参与校外违规培训活动。不隐瞒拖延个人病情,不带病上课。不瞒报、谎报个人去向或相关接触史、旅居史和活动史。(7)加强手卫生。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并采用七步洗手法,洗够20秒。必要时也可用75%酒精快速手消毒液或含氯快速手消毒液搓揉双手。3.三保人员管控机制(1)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防止带病上岗。63(2)入校时做好身份核验、健康码核查和体温检

5、测。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暂缓返校,严禁工作。(3)工作期间应当佩戴口罩,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工作服。(4)进行闭环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防控部门要求做好“一人一档”管理工作。(5)如实报告出行动态,不参加非必要的外出旅行、会议和活动,主动远离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个人防护。(6)做好食品安全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二)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管控机制1.校门管控机制(1)严把校门关,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2)校门入口处

6、设置测温仪,师生员工体温正常方可入校。(3)有序返校,减少交流,人与人间隔1米以上。(4)当班体温检测人员和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日常工作均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可疑患病师生(疑似症状、密接人员等)时,应提高防护级别(穿防护服、戴手套、戴护目镜等)64(5)应急处置流程图2.教室管控机制(1)密切监测师生健康状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学生晨午检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晨午检由学校办公室负责,统一汇总至校医。(2)疫情期间,上课时师生一律佩戴口罩。(3)场所管理65(4)应急处置流程图663.宿舍管控机制(1)宿舍管理员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防止带病上岗。宿管人员的晨午检

7、由后勤处负责,每日报送校医。(2)宿舍楼设置体温筛查岗,专人管理,晚自习结束后经体温筛查正常后方可入住宿舍。(3)做好帽子、口罩、手套、温度计、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准备,妥善储存。(4)严禁学生互串宿舍,不允许嬉戏打闹、私下聚集等近距离接触。(5)周末返校时需实行分批进校,防止学生聚集进入宿舍。(6)场所管理(7)应急处置流程图4.食堂管控机制67(1)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防止带病上岗。食堂从业人员的晨午检由学校后勤处负责,每日报送校医。做好食品安全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就餐秩序分时错峰用餐。师生应按照食堂分时错峰用餐时序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就餐。做好卫生防护

8、。餐前师生必须洗手,食堂要提供洗手液、肥皂或免洗手消,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用餐秩序要合理。规划进出就餐区域的路线并公示。安排专人维持秩序,合理控制进入餐厅人数。每个取餐窗口划定一米间隔标识线,要求纵向、横向间隔一米距离。保持一米以上间隔就座。加大座位间隔、同向用餐、用餐期间做到“食不语”。送餐到班及其他场所的,要保持人与人一米以上间距,分散就餐。(3)物资储备:储备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洗手液、工作服。(4)按照食品健康要求做好食品留样工作。(5)集中式供餐及送餐要求尽量采取定点配送方式,供应商进入学校前,应对其体温测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禁止采购活禽进行加工制作,不得提供冷荤

9、食品。集中式供餐单位确保配送餐食品安全,送餐人员全程需佩68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学校加强外送餐管理,专人严格查验送餐单位相关资质,对餐车、餐箱严格管控;对外来送餐人员实行健康状况报备制度,入校前进行体温测量,入校期间必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6)禁止外卖进入校园。(7)场所管理每日对食堂进行开窗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每日开窗3次,每次30分钟。天气暖和后,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一直通风69(8)应急处置流程图5.卫生间管控机制(1)卫生间要配齐配足洗手液、肥皂等物资,并保证水龙头、大便蹲位、小便池等设施正常工作、数量满足开学后学生正常使用,防止聚集。张贴“正确洗手图示”。(2)卫生间的拖布和

10、抹布等清洁工具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做好标识,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后分区存放。(3)场所管理706.消杀管控机制(1)环境清洁卫生校区环境应以卫生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每天应及时清除校园内落叶、积水、污水、污物等,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71室内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休息室等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暖季节宜实行全日开窗;寒冷季节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3次,每次30分钟

11、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场所,尽量减少人员进出。可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疫情期间,可加强校园各类场所如教室、图书馆、活动室、室内体育馆等的日常预防性消毒。校园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时,应及时与属地疾控中心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并必须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消毒时关闭门窗),严格按要求操作,消毒完毕后方可打开门窗通风。空气消毒的方法有:紫外氙灯照射消毒:可选用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一般按每立方米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瓦,计算出装灯数。考虑到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作用,可安装在桌面上方1米处。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可吸顶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一次。72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w/cm2,凡低于70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次氯酸消毒:50mg/L,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