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5570720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清单(精华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 遗传与进化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3、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进行的杂交,叫测交,用于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4、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d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实验现象: 基因型分析:P: 高茎 矮茎 P: DD dd杂交: 杂交: F1: 高茎(显性性状) F1: Dd F1配子:D、d 自交: 自交: F2: 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 F2: DD Dd

2、dd(基因型)3 1 (性状分离比) 1 2 1(性状分离比)测交:高茎 矮茎 测交: Dd dd 高茎 矮茎(表现型) Dd dd(基因型)1 1(性状分离比) 1 1(性状分离比)6、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实验现象: 基因型分析: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P: YYRR yyrr 杂交: 杂交: F1: 黄色圆粒 F1: YyRr F1配子:YR Yr yR yr 自交: 自交: F2: 黄圆 黄皱绿圆 绿皱 F2: 9YR 3Yrr 3yyR 1yyrr 9 3 3 1(性状分离比) 1YYRR 1YYrr 1yyRR 1yyrr 2YYRr 2Yyrr 2yyRr 2YyRR 4YyR

3、r (性状分离比)测交: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测交:YyRr yyrr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表现型) YyRr Yyrr yyRr yyrr(基因型) 1 1 1 1(性状分离比) 1 1 1 1(性状分离比)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8、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9、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

4、子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0、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自交,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数量比是1:1:1: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9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4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1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5、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也称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12、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3、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植物;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针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是由一对到多对;(3)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4)应用假说演绎法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14、减数分裂:(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过程

6、: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精子的形成过程(下图) 15、减数第一次分裂(无着丝点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

7、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图) 16、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不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形成部位 睾丸 卵巢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子细胞数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17、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18、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19、一个四分体包含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20、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1

8、、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2、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3、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 精子染色体组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 卵细胞染色体组成:22条常染色体+X。 24、红绿色盲(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5、正常男性:XBY, 色盲男性:XbY;正常女性:XBXB或 XBXb; 色盲女性:XbXb。26、红绿色盲的遗传

9、特点: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交叉遗传现象。女性若患病,其父亲、儿子必患病。2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格里菲思(“给你会死”)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结果小鼠不死亡给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结果小鼠死亡给小鼠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结果小鼠不死亡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菌液结果小鼠死亡结论:S型细菌有转化因子。(2)艾弗里(“爱护你”) 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艾弗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过程: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

10、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蔡斯、赫尔希(“踩死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菌内(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2P标记DNA 无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28、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注入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进入细菌体内。29、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规则的双螺旋(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构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

11、对,以氢键相连。30、【DNA复制】: DNA DNA(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条件: 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3)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间期。(4)场所: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叶绿体。(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TA、GC、CG)(6)过程:解旋 合成子链 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7)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9)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出DNA数 =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2。3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DNA)中脱氧核苷酸(碱基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32、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它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33、【转录】: DNA RNA(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