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55707191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分策略(一)研究题型特点优化解题套路快得分编者按高考生物试题一般可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分类。笔者通过透析高考真题的命题形式,归纳出了以下6类题型,并总结了相应的解题技巧,掌握了这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就能快得分、稳得分!题型一概念模型类注意内涵和外延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高考试题对概念原理的考查多以概念模型图为载体,考查相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利用概念模型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例1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

2、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图()解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等,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包括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还有少量的腐生动物,其中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答案A概念模型类题目答题模板一、集合形式的概念原理图类型特点常见实例包含型(生物学概念间具有从属关系)重合型(生物学概念具有并列等同关系)重叠型(生物学概念间具有公共交叉关系)二、知识树形式的概念原理图该形式在呈现物质、结构和生理过程间的层级关系方面更为常见,示例如下:1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3细胞的生命历程4遗

3、传信息与基因表达5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6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概念图7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题型二史实方法类注重归纳与总结史实与方法类题目常以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生物学史实为载体,考查主要历史人物及其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贡献或相关研究的思想、技术方法,尤其对假说演绎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对于此类问题,应在平时的复习中多注意归纳总结。例2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

4、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大胆地运用“遗传因子”这一术语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推论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科学家在研究某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时,发现了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这是对中心法则的必要补充,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答案C史实方法类题目答题模板一、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学史

5、实归纳总结1细胞的结构基础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及魏尔肖)建立“细胞学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证明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2细胞代谢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

6、有在光下才能成功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3生物的遗传规律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四大原因)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差异)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4遗传的物

7、质基础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转化因子为DNA)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克里克还提出中心法则:富兰克林DNA衍射图谱查哥夫腺嘌呤(A)量胸腺嘧啶(T)量,胞嘧啶(C)量鸟嘌呤(G)量英国遗传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5生命活动的调节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8、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质为“激素”)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6生态系统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二、高中生

9、物科学方法归纳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细胞染色法活细胞染色(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碘染色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死细胞染色(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甲基绿吡罗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形成;光合作用HO、C18O2探究O2中放射性的来源;14CO214C3(14CH2O)探究C的转化途径;DNA半保留复制(15N、3H、32P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P、35S);基因诊断等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

10、取与分离(及选修1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鉴定)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浓度梯度设置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及选修1中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佳洗涤效果,探究果胶酶活性的最适条件)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果蝇为材料)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

11、建细胞类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题型三图解图示类有效“架桥”破解图解图示主要有流程图、示意图和模式图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细胞结构模式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细胞分裂模式图、免疫过程示意图、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神经调节模式图等。图解图示型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以图像、图形或流程图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即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2)重能力:该类试题是以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作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而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题,主

12、要考查学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3图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C图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中a与图中e为同种结构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解析图中A、B、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中,不可能存在于A中;图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中a与图中e均为突触小体;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故在图中的传递方向为ab,在图中的传递方向为ce。答案C图解图示模型类题目答题模板一、模式图与示意图1细胞

13、膜结构模式图2物质运输的模式图3酶专一性模式图4膜蛋白功能模式图5光合作用“三率”相关模式图整合6.细胞周期模式图7细胞凋亡过程示意图8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图解9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10动物激素分泌及传送方式示意图11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过程示意图二、流程图与关系图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图解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量流动过程图解4物种形成过程图解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关系图解6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关系图解题型四坐标曲线、数据表格、直方图类“顺水推舟”法破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常以坐标曲线、数据表格或直方图的形式进

14、行考查,借助数学方法分析生命现象,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其涉及的内容广,变化形式多。常见的图示有单曲线、双曲线、多曲线、直方图等几种类型。(一)坐标曲线类例4(2016四川高考)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B在02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 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与根长相对值100相比,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020 ppm(106)范围内,甲曲线的根长相对值始终大于丙,因此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乙的浓度为20 ppm时,根长相对值为100,此时乙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乙的浓度大于20 ppm后,根长相对值小于100,即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植物根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