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55707128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考纲要求模块对应政治文明版块(必修)物质文明版块(必修)精神文明版块(必修)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

2、度的演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 启蒙运动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

3、3)凯末尔第13课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的发展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17课 毛泽东思想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第9课 资本主义制度

4、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的发展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8课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发展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二、高考例题。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

5、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参考答案:(1)评价: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

6、化,对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2)历史背景: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先解读关键信息“愈古愈好”“弃如土苴”,再调动与新文化运动等所学知识,按照评价题的答题格式(态度、实质、原因、影响)回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学生调动后(19121919年)年代特征和阶段特征等知识,运用历史的语言规范表述即可。【高考引领】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转变,体现了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转型的阵痛

7、与迷惘。钱玄同等人对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采用非此即彼的批判方式,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是应当高度肯定的。对于社会转型时期历史人物的高考备考,既要注意那些著名人物,如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也要关注那些由于学生知识局限,似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如姚莹、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历史人物评价题中,要引导学生将陌生或不熟悉的人物,还原为熟悉的主干知识,从主干知识的年代特征和阶段特征切入试题,进而解答试题。例二:历史上对曹操评价的变化(2010高考文综宁夏卷)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达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

8、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鸿业者,惟其眀略最有也。亦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即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民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任务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深化,而曹操被后人魔

9、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参考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先提取材料关键信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贼”,运用历史的语言准确解释“态度”即可。“原因”要从阶段特征和评价角

10、度切入。(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基础理论知识,要规范、准确地表述。【高考引领】评价历史人物,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从具体情境入手,摆脱固有观念或评价的束缚。对于同一人物或事件,材料的主旨和具体的情境不一样,评述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根据材料回答,这也体现了考纲中“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要求。纵观近两年高考宁夏卷和海南卷的人物评价题,所涉及的人物如钱玄同、左宗棠、曹操、梁启超等,大多都属于有争议的人物,且体现了史学研究新成果。在人物评价题的高考备考中,要高度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例3:2012年全国卷文综

11、历史试题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

12、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及财政。2】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分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2】命题者意图:通过道光帝禁烟考察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必修一涉及

13、的人物,选修四没有。 4】审题关键:(1)一“认识”,二“措施”,分两次概括材料,注意逐句概括。(2)“简评”完整的做法是从背景(国内、国际,答案没有)、内容(第一小题已经回答,省略)、影响(性质、作用、特点、局限等)。三、主干知识与练习。【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材料一 商鞅与秦国富国强兵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

14、而弱者丧社稷。班固汉书食货志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杜佑通典食货【材料解读】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习俗等领域推行全面改革,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商鞅及商鞅变法,史学家却有不同的评价。司马迁从人物性格“刻薄”的角度,班固、杜佑则从“食货”,即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变法成败。班固还指出了商鞅变法“非古道”,导致贫富、强弱差距扩大,

15、社会秩序混乱。但三人都肯定了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富国强兵。【角度畅想】据材料,概括指出司马迁、班固和杜佑对商鞅的不同态度。评述司马迁的评价角度。【牛刀小试】评述上述材料中关于商鞅及商鞅变法的观点(任选一种或两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材料二 赵过与汉代农业技术改革过能为代田,一畮(亩)三甽(沟),岁代处,故名代田,古法也。播种于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锄草)垄草,因隤(使倒塌)其土,以附苗根,每耨稍附根,比盛暑,垄尽而根深,能与风旱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赵过指导离宫(皇帝之别宫)的兵士,在离宫的空地上进行试验,收谷比离宫旁之田每亩多收一斛(十斗,即一石)以上。接着又在关中公田和列侯之田上进行试验。韩养民汉代的农业科学家赵过 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