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55703607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上岗考必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1、需要:是指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2、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早期,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即需要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注意: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

2、要。(2)生理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3)归属与爱的需要:人们在归属与爱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孤独感。(4)尊重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自信、价值和能力,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保护性反抗。(5)求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如何找到食物,如何拜托危险,怎样得到别人的好感等,都离不开认知。(6)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几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7)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成长需要是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的需要。

3、4、动机:(1)概念: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2)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原发性动机,也称內驱力。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后天习得的动机。注意:社会性动机包括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驱动力,即好奇心、探索与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学习动机、权力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性动机。(3)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4)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

4、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注意: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4、兴趣(1)概念: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具有定向和动力功能。注意:一个人积极主动地研究某个事物,是由于兴趣的推动作用。(2)兴趣的种类: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5、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教师教学水平,是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教师的教

5、学应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第二节 能力1、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 才能:是指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注意: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 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 知识、技能的

6、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4、 能力的分类(1)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注意: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2)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4)还可以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注意: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智力:也称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能力的结构(智力结构)1、 斯皮尔曼的二因

7、素论(1)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了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因素)和特殊因素(即因素)注意:、因素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G因素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因素)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论。他还概括了七种因素,这七种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且在年龄越小的儿童中表现的越突出。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1)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注意:1、形成的智力

8、因素总共有150种,人们已发现了其中的105种。2、 该理论中,操作代表智力的高低。4、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1)卡特尔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2)流体智力:概念: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流体智力的特征:A对不熟悉的事物,能迅速准确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B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力能,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晶体智力:概念: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但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

9、关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内容: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注意:()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智力。第九种智力,即存在智力。()考勒斯还提出了道德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

10、论。注意: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其中,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能力的测量()一般能力的测验:一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过推孟教授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注意:1、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他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智商=智龄/实龄*100,(智龄是通过对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即通过测验确定儿童的实际智力达到的年龄水平)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2)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创造力测验主要包括

11、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3)智力测验的标准:评定测量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和准确程度。注意:测验效度有三个种类,即内容效度、效标关联和结构效度。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选择题目时需要考虑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A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B区分度:是该项题目对不同水平的答题者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注意:能鉴别学生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的是区分度高。7、信度和效度的关系:(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

12、效度未必就高。效度低,信度很可能低。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9、学生能力的培养(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

13、力因素。注意:元认知训练的方法:(1)自我提问法;(2)相互提问法;(3)知识传授法第三节 人格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2、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统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3、人格的结构: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三个方面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

14、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4气质:(1)概念: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活泼好动)(2)气质类型:盖伦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提出4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A多血质: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B胆汁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C黏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

15、但缺乏生气D抑郁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却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气质的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气质类型特征不可遏制型(兴奋型)强、不平衡胆汁质易激动,不易约束活泼型(灵活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容易兴奋、较灵活安静型(不灵活型)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难以兴奋,迟钝而不灵活弱型(抑制型)弱抑郁质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容易疲劳在教学教育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A对待学生应该克服气质偏见;B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C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D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F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5、 性格(1)概念: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额人格特征。具体理解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