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55702309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处理八种关系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正确处理八种关系 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在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结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吴吉春各位校长、书记,同志们:近年来,我们按照教育策划、教育行动、诊断修正、总结提炼这“四步曲”持续推进教育品牌创建活动,目的就是要引领尚未成为名校的学校培育好教育品牌,引领已成为名校的学校经营好教育品牌,最终实现西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该说,我们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呈现了三大效果:一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品牌的认识更深了,认知度更高了,理念也更新了;二是学校对创建教育品牌的思路更清了,科学性更强了,定位也更准了;三是学校创建教育品牌所取得的成效更明了,有效性更强了,信心也更足了。

2、接下来,我们将转入教育品牌创建活动第二阶段,重点就是要优化人才队伍管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赋予了基础教育重要的责任。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着三大转变: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的转变;由规模发展为主向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的转变;由规范发展为主向规范与特色协调发展的转变。这三大转变带给了当代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三项重要使命:一是推进教育公平,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二是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进步而推进教育创新;三是形成办学特色,创造学校风格和教育活力。完成这三项重要使命要靠什么呢?归根到底,靠的是教育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化。我们应该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

3、伍而努力。同志们对木桶理论或许比较熟悉。如果我们将学校看作是一个育人的“桶”,那么教师就是决定“桶”容量的板,名优骨干教师就是“桶”的长板,相对后进教师就是“桶”的短板。我们在座的校长、书记应该就是一个“箍桶匠”,要把一块块独立的木条结合起来,紧紧地排成一圈,消除木条与木条之间的缝隙,使木条之间形成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不去箍,水桶就变成一堆木条,成不了容器,如果箍得不紧,那木桶也就千疮百孔,纵有千升好水,能得几天流淌呢?只有实现长板先行,短板增值,无缝链接,才能结合成一个强大整体。所以说,在教育品牌创建中,必须牢牢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核心,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在学习

4、实践活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征集到了许多关于推进我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我很受启发。今天,我想从学校管理的角度,针对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同志们予以关注的八种关系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一、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延长教与学的时间,二是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时间已经不再是可挖掘的因素了,能够挖掘的是优化的方法。“优化的方法”从哪里来?要从研究中来。研究能发现规律,研究能提高效率,研究能提高质量,研究能享受快乐。现实中,教师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可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些教师认为学

5、术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把两者割裂开来,有的还局限在总结教学经验、写论文发表的层面上,怎样让教和研联系起来成了较为普遍的问题。有的教师虽然热衷于搞学术研究,但并非出于研究教育教学的目的,而单纯为了满足评职评先、获得行政奖励的需要,有急功近利思想,没真正实现对教育实践的指导。部分学校在组织学术研究时,结合实践的程度也不够,导致教师素质、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形不成有效合力,既影响了教师成长,也影响了学校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出现这些问题,除教师自身因素外,在管理上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二是学校过程管

6、理不够规范。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刚劲的翅膀,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统一整体。教师参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处理好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从学校管理看,可能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示范带动问题。学校管理者要善于俯下身,在指导和实践中起带头示范作用。我们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断超越。如果能像医生、律师一边提供服务一边从事案例研究那样,一面提供教学服务一面从事案例、课题研究,我们的专业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可以引领一线教师共同感受专业成长的快乐,发挥学术研究

7、的效用。二是教研联动问题。把学术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校本研修走向深化,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俗地说就是让教师们“想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工作,说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道理”。学术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形成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更是为了总结经验、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加以推广应用,回馈课堂教学。三是评价促动问题。评价机制是导向仪,是指挥棒,我们要善于优化评价机制,将教师的研究工作与教师工作评价结合起来,为教师成长构筑起绿色通道,运用行政的、经济的、精神的杠杆,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二、正确处理个体优质与群体优化的关系。西汉时期有名的将军李广,是一位

8、身先士卒来号召下属的人物。一次,李广带领了4000骑兵攻打匈奴,被匈奴左贤王4万人马包围。汉军都很害怕,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出击。李敢只带了几十个人,一直穿过匈奴的阵地,又从左右两侧冲了回来,告诉李广说:“匈奴很容易对付。”人心这才安定。汉军箭快用完了,李广便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自己亲自用强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又一连射死好几个头领,匈奴兵不敢再进攻。这时已至日落,双方将士都面无人色,只有李广神色不变,像平时一样整顿军队。汉军更加佩服他的英勇,很快镇定下来。战场上将帅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战线亦是如此。由于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素质结构的差异,教师个体之间专业水平出现了差异。一个学校,特级教师、

9、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名优骨干教师,属于优质的个体,是学校稀缺的资源。共建共享这些稀缺资源,是促进教师群体优化的重要途径。不可否认,同志们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是重视的。但仔细观察,校际间骨干教师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是教育思想问题。部分骨干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把“骨干”作为个人的一种荣誉,作为自己评先晋级的条件,作为向学校讨福利、要待遇的筹码,忘了应尽的责任。这种现象不算少,这是消极狭隘的行为观,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与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相悖,值得学校管理者反思。二是专业引领问题。骨干教师专业水平高,上进心也强,很想干一番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奉献力量。但部分骨干教师所处环境不

10、够宽松,教师群体中弥漫着忌贤妒能之气,学校管理者也不够重视,没有给他们提供示范和辐射的空间。这两种情况是骨干教师们自己造成的,还是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这也值得学校管理者反思。如何发挥好优质个体对群体优化的作用,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学校管理来说,就是要打造好团队,盘活一班人,用足用好骨干人才,典型引路,优化群体。要善于借力,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一个又一个平台。学校的校长、书记,应牢牢抓住骨干教师管理的三大法宝:一是提供支持,二是赋予责任,三是寻求依靠。这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同时也要通过个人魅力,独有的才智、风度、态度所形成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来聚集名师群体,产生名

11、师效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一个好的校领导,应该给学校留下永恒的、持久的动力,善于把师生们共同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学校文化的价值观体系,创造倡导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三、正确处理功利主义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教师队伍或多或少存在着成长动力不足的问题:有的思想境界不高;有的缺少激情,没有成就感;有的功利主义严重,只为钱途和个人利益而奋斗。正确处理功利主义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构建好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是新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从纳粹集中营逃脱的幸存者,战

12、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老师来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危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案例启示我们,教育要培养的是有道德的人,有崇高价值取向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教师自身必须是崇高的。希

13、望教师成为什么样的人,校长的教师观很重要。它反映校长运用教师资源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当前,有三种消极的教师观会促使教师功利主义倾向的出现。第一种,“应让教师成为相互竞争者”。有位校长说:“校长管理的主要技巧,就是挑起教师斗教师。最成功的校长就是经常不在学校的校长,不待扬鞭自奋蹄,老师们自己在鼓劲地争斗,还要我们去管干什么?”这种教师观下,学校存在的不是良性的竞争,而是缺乏科学评价标准及有效监督机制的无序竞争。如果认为教师就是相互争斗的矛盾统一体,矛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事物的发展,可是矛盾主体在运动中,也会耗费巨大能量,在明争暗斗中弄得心力憔悴。第二种,“教师就是被监督的对象

14、”。一些学校单纯采取学生测评与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师,甚至把学生的测评作为教师聘用的唯一依据,使师生成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有学校由校长室建立一条获取教师行为信息的秘密通道。这种教师观过多地让成长中的学生根据情感好恶来决定教师的命运,将学生作为监控教师的主体,把教师看作被监控的对象,造成了一种畸形评价机制,片面夸大了受教育者的反作用力,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悖于教育的本质。第三种,“教师是行政命令的执行者”。一些学校行政管理气氛非常浓,教师往往是行政命令的服从者。校长与教师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学校等级森严。校长依靠行政命令管理学校,教师往往屈从于行政权威,工作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应付。

15、这种教师观下的管理是一种专制管理,缺乏民主性与人本性,学校往往成为校长个人的“家天下”。我们应倡导什么样的教师观?有两种积极的教师观会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一种,“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合作者”。校长将教师纳入管理者行列,不仅仅是被管理者。这种教师观体现了民主性、资源性、共享性和合力性,校长注重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行民主决策;校长视教师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利用教师的管理智慧,赋予教师管理权利与监督权利;校长与教师利、责共担,与教师一起建立组织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这种教师观体现的是一种民主管理的文化特质,在实践中会不自觉地创建一种学习型组织形态,获得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最佳效

16、益。第二种,“教师是经营家园的生命主体”。秉持这种观念的校长,认为学校必须依靠教师发展,而教师则是依托学校成功。他们注意构建学校生态家园,让教师成为家园中的生命主体。不仅关心教师的职业技能,还关心他们的职业道德,更关心他们的职业人生,努力增强教师工作的和谐感、成功感与幸福感。这种理念下,校长会努力成为“教师的教师”,成为教师的“船工”,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成为热心的协调员。这是一种真正的人本管理观,体现了一种充满创造精神与生命色彩的过程。我们提倡民主合作的充满生命意义的教师观。四、正确处理资源配置与适度竞争的关系。在管理中,有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更有利于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关键。学校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配置,就大处而言是如何配置人员、财物、时空,使其各得其所。就管理核心的人而言,就是要分配好权利、责任和利益,使其有机统一。有人把它称为两个等边三角形,确是一个很好的形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出错的原因也许大多是因为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