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5394343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看树 在乡村学校,十多年了,我总喜欢看树。在四季的轮回中,树像这幽静的村庄,呈现它自己的色彩。面对一棵树,我所追寻的只是树与天空构成的一种最纯朴的风景,然而这一切给人的感觉,却像心灵散发的一阵阵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

2、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着满装学生课本的三轮车,看过树。阳光火一般灿烂,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树。它们尽力伸着腰肢,向我展示着一种青春的动感与奔放,碧绿的叶子润润地生长着。那树阴给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凉的伞。于是,我用歌声开始装点这长长的山路,用昂扬的心情把不经意间掉进心里的那一点点孤独赶走。这时,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让那一阵阵清凉去廓清那迷茫的视野。然后再摘几片大大的叶子,把阳光全装在心底。 在秋天的乡村,我带着学生们,看过树,我对他们说,秋天的每一棵树,都负载着一颗成熟的心灵。一棵树也许滋润不了万物,但它能

3、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养熟自己的每一个果子。他们脸上荡满欢笑,如一个个红透的果。然后他们一个个把心贴紧树,紧紧地去拥抱那些树。这时我突然觉得,对于他们,面对一棵树,竟是一种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亲赶路,看过树。那是一排白杨,它们和我们一样,在朔风中感受一种寒冷。它们是钻天杨,很高大,但脚下却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头顶一片苍天,在风与雪中挺直着躯干,就像一杆杆坚强的旗帜。我知道,这是一种与脆弱无关的美丽。那一刻,我们只是和树一样在凛冽的冰雪中遥望自己的远方。那是一排挂满冰霜的树,然而它们却至今虔诚地站着,在我记忆的春天。 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路,许多人走不

4、到向往的尽头,而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我不曾想这是为什么,但我明白,树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风雨,它坦然地以一种坚毅面对一树同样的叶子。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人的话:“永远不要哀叹,像树叶一样用一生绿着,最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这是关于一片叶子的名言。我想,这也是关于每一棵树的名言。很多时候,我在想,不管谁怎么说,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1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4分)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树时内心的感受。(8分)春天看树: 夏天看树: 秋天看树冬天看树:13

5、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述树的特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树的一生像一片叶子,竟能把一生几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拟的方法。 C“我喜欢看树,也爱思索树。”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前面写树转到后面写人。 D文中提到树“能够滋润自己的每一片叶子”“直到将每一片叶子都染成金黄”,委婉地传达出一位乡村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话,把树的形象描绘得更加具体、逼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参考答案:2.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小小的梦想。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

7、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

8、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居京的月夜,于我

9、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 ,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

10、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 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写南国窗前的草地、水洼和蛙声,突出了自己对南国温馨亲切的独特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与怀念。B. 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月下小蛙快乐嬉戏的情景,富有动感和情趣,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C. 作者羁旅北京,找不到一洼水,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听不到蛙声,表达了作者的深深遗憾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之情。D.

11、 本文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将南国与北国、梦境与现实进行对比,使文章主题突出集中,耐人寻味。5. 文章第段中,作者“深深地感动”和“深深的失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 结合全文,说说“蛙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4. C 5. 在京城的羁旅生活中,作者感觉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来到窗下,使他的故乡之思得到了慰藉,因此感到“深深地感动”;作者意识到,那蛙声只是自己梦里的蛙声,是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又感到“深深的失落”。 6. “蛙声”是作者故乡生活中最难以忘记的事物,作者借写对“蛙声”的难忘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怀念、难舍之情;“蛙声”是全文的线索,整篇文章是围绕着“

12、蛙声”来写的,既写了故乡的“蛙声”,又写了在北京时所想象、盼望的“蛙声”。4. 试题分析: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表达了作者的深深遗憾和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之情”不当,文中没有对都市生活的厌倦的意思。从后文看,作者说“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可见作者并没有厌倦城市生活。5. 试题分析:作者说“为之深深地感动”,从上文看,“之”指的就是“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仿佛就在

13、那一簇柳下”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写的是“我”忽然听到了南国的蛙声,这蛙声使“我”想起以往的时光,慰藉了“我”“羁旅中的心”,因而使“我”感动。作者又说“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结合上文来看,“这”指的是“我”发现原来蛙声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南国蛙声只是“我”的幻听。这个真相让“我”失落了。点睛: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某词语原因是什么;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词语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答题步骤: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

14、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6.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在南国听到的蛙声,然后写到北京之后听不到蛙声,寻找蛙声,后来产生了幻听,以为听到了故乡的蛙声,蛙声成了作者的情感寄托,作者借蛙声表达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蛙声展开,先是故乡听蛙声,然后进城失去蛙声,进而找蛙声,最终失落,蛙声串起了文章所有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3.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某总猪蹄 秦德龙某总猪蹄,就是某总喜欢吃的猪蹄。也许是大饭店吃多了,吃腻了,某总偏偏喜欢到小食摊上啃猪蹄。一啃就是两只,再弄上二两小酒,搞得嘴上美滋滋

15、的。卖猪蹄的小范,是个人精。某总是政府的头面人物,这就是个特殊的资源。小范干脆就嚷嚷起来了:“猪蹄,猪蹄,某总最爱吃的猪蹄!”“吃某总猪蹄!”“某总猪蹄味道好极了!”人们口耳相传,也都喜欢上了某总猪蹄。每天,某总猪蹄都很畅销,不到黄昏,一车猪蹄就卖完了。某总手下的小厮知道了这件事,问某总要不要掀翻小范的猪蹄车?某总淡然一笑:“都不容易,人家也要吃饭嘛!只要我的名字能让穷人填饱肚子,我不也是个社会慈善家吗?”某总还是常常上小范那儿啃猪蹄,临走,拿10块钱给小范。小范哪里肯,说:“某总,因为您爱吃我的猪蹄,我的生意才做得起来!您就是我的财神!”某总微微一笑:“说哪儿去了,你在群众中为我扬名,提高了

16、我在社会上的名誉度,我还要感谢你呢!”某总和小范就这么交上了朋友。小范总是给某总留出烀得最香最烂的猪蹄,等着某总来啃。有时候,某总忙,一时过不来,小范就打的给某总送猪蹄。某总也不白吃小范的猪蹄,顺便扔给小范两包香烟吸。当然,某总也会和小范侃上几句“猪蹄文化”。某总从猪的祖师爷猪八戒说开去,一直说到猪的每一只蹄子,把猪说得浑身都是宝。某总还会拿出这样的问题来考小范:“猪蹄子天天踩烂泥,为什么吃起来特别香?”小范答不上来,就请某总赐教。某总说:“猪是最幸福的动物,整天傻吃闷睡,不会思考,所以它的肉香!”小范的脸一红,心想:某总不是骂我吧?又一想,某总是喜欢我,才骂我的。某总骂我是爱我,不爱我就不会骂我!小范知道,某总这样的头面人物,一定有许多烦心事。有了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