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

上传人:1343****971 文档编号:255378693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主讲:陈 红课题一: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1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是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以红色表示。它是街道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2 道路分类与分级:依据道路的位置、作用和性质,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形设计。 3 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 4 交通岛:俗称转盘,分为中心岛、导向岛和立体交叉绿岛。 A 中心岛:为利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用于交叉路口中心引导行车。 B 导向岛:交叉路口分隔进出行车方向 C 立体交通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

2、通绿岛5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A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为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B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C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6 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7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8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9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

3、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10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11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二 城市道路类型n1、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n2、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4、。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n3、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n4、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n5、专用道路:城市考虑特殊要求的专用公共汽车道、专用自行车道,城市绿地系统中和商业集中地区的步行林荫路等。三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一)道路绿地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1.道路绿地规划建设应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2.道路绿地规划应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3.确定道路绿地率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

5、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4.合理布局道路绿地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小于1.5m。5.合理选择树种和地被植物,满足多样性6.体现城市文化历史及地方特色(二)城市道路绿地布置形式 完整的道路是由机动车道(快车道)、非机动车道(慢车道)、分隔带(分车带)、人行道及街旁绿地这几部分组成。1.一板二带式 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2.二板三带式二板三带式二板三带式3.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四板五带式四板五带式5.其他形式 按照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

6、三)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1.人行道绿化设计 (1)行道树绿化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是以行道树为主,以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形成连结的绿带。n行道树种植方式 树带式 : 即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度不小于1.5m。我国的种植带一般5m左右。 注:此种植方式一般适用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种植带在人行横道、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要留出铺装通道。 树池式 :在交通量大,行人较多、人行道又窄的路段采用树池的方式。 注:树池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其规格以(1.2-1.5 m)(1.2-1.5 )m为宜;亦可为长方形,以1.2 m2 m为宜;还可为圆形,直径以不小于1.5 m为宜

7、。n行道树树种选择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景观美学与文化性原则n行道路应具备的条件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耐移植,生长迅速健壮,易呈景观,寿命长。管理要求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树干通直,树形端正、树冠优美、冠大浓荫、遮阳效果好,枝下高2.5m以上。发芽早,落叶晚,根深、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无飞毛,少根蘖。有减尘、降噪、抗风、耐污染等抗性的特点。n确定合理的株距 行道树种植株距要根据所选植物成年冠幅大小来定,行道树种植距离不宜小于4m,通常的株距为5、6、8m等。n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 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性质、宽度,以及行道树与车行道

8、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 概念:在分车带上进行的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隔离绿带。 功能:分车绿带有组织交通、分隔上下行车辆的作用。在分车绿带上经常设有各种杆线、公共汽车停车站,人行横道。在现化城市道路绿化中,分车带起来分隔车流及缓解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2.分车绿带的绿化设计 设计宽度:分车绿带的宽度没有硬性规定,因道路面异。高速公路的分车带的宽度可达5-20米,一般也要4-5m,最低宽度不宜小于1.5m。若分车带不小于2.5m,可种植一行乔木一行灌木;若宽度在6m以上,则可种两行乔木和花灌木或混搭。 分车绿带的种植可分为封闭式种植、开敞式种植和半开敞式种植。 分车带种植设计注意事项: 1.

9、处理好分车绿带与人行横道的关系。为了便于行人过街,分车绿带必须适当分段,一般以75100m为宜。分段尽量与人行横道、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2.当分车带与公汽停车站相结合时,在车站的长度范围内,应铺装铺砖不进行绿化。3.植物种植与工程管线的关系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树木根茎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最小距离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 4.交叉路口、交通岛的绿地绿化设计 (1)交叉路口 安全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

10、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 。 安全视距计算公式:D= a + t v + b,b= v / 2q(其中 D-最小视距(m);a-汽车停车后与危险带之间的安全距离(m),一般采用4m;t-驾驶员发现目标必须刹车的时间(s),一般为1.5s;v-规定行车速度(m/s);b-刹车距离(m);q-重力加速度(9.8m/s);-为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结冰情况下采用0.2,潮湿时0.5,干燥时0.7。) 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

11、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0.65m-0.70m高,或者在三角视距之内不要布置任何植物。 (2)中心岛 俗称转盘,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是组织环形交通,凡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多呈圆形。交通岛的半径,必须保证车辆能按一定速度以交织方式行驶。 由于受到环道上交织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上,或具有大量非机动车交通或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上,不宜设置环形交通。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交通岛,一般直径为40m-60m,一般城镇的交通岛直径也不能小于20m。(3)立交桥头绿地设计 立交

12、桥头绿地设计原则 绿化设计首先要满足交通功能的需要,使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应有指示性标志的种植,使司机可以方便地看清入口;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诱导司机的行车方向,同时使司机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主次干道汇合处,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在绿地面积较大的绿岛上:A 宜种植较开阔的草皮,再点缀些常绿树或花灌木及宿根花卉。B 可采用街头花园或小广场布置形式。 立体交叉绿岛因处于不同高度的主、干道之间,常常形成较大的坡度,应设挡土墙减缓绿地的坡度,一般坡度以不超过5为宜,较大的绿岛内还需考虑安装喷灌系统。 5.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位于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包

13、括基础绿带、防护绿带、花园林荫路、街头休息绿地等。 人行道绿带上除布置行道树外,还有一定宽度的地方可供绿化,这就是防护绿带。若绿化带与建筑相连,则称为基础绿带。一般防护绿带宽度小于5m时,均称为基础绿带,宽度大于10m以上的,可以布置成花园林荫路。 (1)防护绿带和基础绿带设计 基础绿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建筑内部的环境及人的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基础绿带内可种灌木、绿篱及攀援植物以美化建筑物。种植时一定要保证种植与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保证室内的通风和采光。(2)街头休息绿地的设计 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称为街头休息绿地。它主要指沿街的一些较集中的绿化地段,常常布置成“花园”的形式

14、,有的地方又称为“小游园”。街头休息绿地以绿化为主,同时有园路、场地及少量的设施及建筑可供附近居民和行人作短时间休息。 街道小游园的布局形式 规则对称式 游园具有明显的中轴线,有规律的几何图形,形状有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多边形、椭圆等。 规则不对称式 此种形式整齐但不对称,可以根据功能组合成不同的休闲空间。 自然式布局 没有明显的轴线,结合地形,自然布置。内部道路弯曲延伸,植物自然式种植。 混合式布局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一种布局形式。 (3)林荫路(园林景观路)的设计 花园林荫路是指那些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和游憩设施的带状绿地。花园林荫路的设计要保证林荫路内有一个宁静、卫生和安全

15、的环境,以供游人散步、休息,在它与车行道相邻的一侧要用浓密的植篱和乔木组共同组成屏障,与车行道隔开。 林荫路布置的几种类型 设在街道中间的林荫道 即两边为上下行的车行道,中间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这种类型较为常见。 设在街道一侧的林荫道由于林荫道设立在道路的一侧,减少了行人与车行路的交叉,在交通比较频繁的街道上多采用此种类型,往往也因地形情况而定。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 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与人行道相连,可以使附近居民不用穿过道路就可达林荫道内,既安静,又使用方便。 林荫路的设计原则 设置游步道一般8m宽的林荫路内,设一条游步道;8m以上时,设两条以上为宜。设置绿色屏障。车行道与林荫道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绿篱和高大的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相隔,立面上布置成外高内低的形式较好。 设置建筑小品如小型儿童游乐场、休息座椅、花坛、喷泉、阅报栏、花架等建筑小品。留有出口的林荫道可在长75 -100m处分段设立出入口,人流量大的人行道、大型建筑处应设出入口。出人口布置应具有特色,作艺术上的处理,以增加绿化效果。 植物丰富多彩 林荫道总面积中,道路广场不宜超过25%,乔木占30%- 40%,灌木占20% -25%,草地占10%-20%,花卉占2%-5%。南方天气炎热需要更多的浓荫,故常绿树占地面积可大些,北方则落叶树占地面积大些。 布置形式宽度较大的林荫道宜采用自然式布置,宽度较小的则以规则式布置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