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

上传人:1343****971 文档编号:255377904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PPTX 页数:291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1页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1页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1页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1页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高职(全套)课件(2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概论绪论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第三章 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时代特征者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五章 旅游业的构成第六章 旅游市场第七章 旅游与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第八章 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绪论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业 1.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已有悠久的历史。旅游活动发展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在近代才开始形成的,并迅速风靡全球。旅游与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一、什么是旅游学 二、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旅游概论的学习

2、方法一、什么是旅游学 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其中包括对旅游实践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理性的升华。 旅游学是一门以全球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产生、基础、结构、性质和运行手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旅游学是一门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介绍发展旅游的政策与法规,研究旅游的本质属性、运行

3、关系、内外条件、社会影响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旅游概论是以旅行游览活动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旅行游览活动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旅游者与旅游资源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二)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旅游概论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旅游概念,揭示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讲明旅游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 第二,阐述和揭示揭示旅游在生产和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同时代特征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地阐述旅游的历史,提高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第三、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关系的阐述揭示旅游活动的过程

4、就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动作过程的实质,以及这个系统整体具有多层面、多方位和多元结构的形态特征。明确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以及旅游政策法规等旅游构成要素是旅游概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形成、分布与发展变化状况以及影响旅游消长因素等的探讨,揭示现代旅游供需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 第五、阐述旅游与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的双重影响和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观。 第六、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三、旅游概论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掌握旅游概念、认识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其次,善于运用旅游的基础理论原理,又要借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国内外对旅游理论研究还在不

5、断深化和发展之中。多收集信息资料,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新成果、新观点。 总之,学习旅游概论既要重视旅游的理论知识,又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善于吸收外国的研究成果,又要重视我国旅游实践的总结。三、旅游学概论的学习方法? 1.积累专业素养 2.建立全方位的学习途径课堂学习总结提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社会实践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及其科学概念了解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熟悉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定义学习目标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人们以松散的团伙组织,依靠采集、渔获、狩猎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然而,采猎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最直接,人类只能不停地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正是这种

6、迁徙活动,才极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视野,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旅游的概念及定义 古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重点难点 旅游活动是否自古有之?不是。一方面“古代”一词因世界各地、各名族的发展历史不同而在使用上并不统一年代界定。如果说人类旅游活动的渊源的确可以追溯到古代,那么这种溯源究竟古及何时也就成了难以回答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古代的经典辞书或其他国家的古代文献中均无“旅游”字样。 目前,人们已经形成的一个共识是: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第一节 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

7、动迁徙: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出于自然原因(如天灾等),或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印第安人向美洲大陆迁徙人们以松散的团伙组织,依靠采集、渔获、狩猎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然而,采猎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最直接,人类只能不停地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正是这种迁徙活动,才极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视野,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 早期人类迁徙示意图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旅行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社会大分工 旅行: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等,离开自己

8、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迁徙与旅行的区别: (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2)离开原来居住地永久而不是暂时的。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旅游是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其基础条件是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和进步。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所以,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而具有享受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第二节 旅游

9、的概念及定义一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1.旅游的定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旅行和旅游首先是在世界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 古代的希腊、罗马发展起来的。 (一)国外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 11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有了明显的发展。旅行的水平有所恢复,但是,由于当时地区间无休止的封建混战,旅行的状况远远没有古罗马时期兴旺。 西欧旅行发展的再次开始是从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558年)开始的。教育、医疗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日益显现。 (二)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比较安定,经济上比较 繁荣,甚至在技术上也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遥 遥领先于世界。所有这些条件的存在,给旅行的 发展带来

10、了巨大的推动力。2.我国古代旅行活动的种类(1)帝王巡游 秦始皇(2)官吏宦游 苏轼、欧阳修(3)学术考察 徐霞客(4)士人漫游 陶渊明(5)宗教旅游 法显 鉴真(6)探险旅游 郑和下西洋(7)商务旅游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2.中国的古代旅游 周穆王与西王母(1)帝王巡游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 史记中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开通道路,含开创之意)。然而,事实上,我国同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的很多年,就已经开始了。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就是其中一例。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第五代君主。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曾制定刑典,重振朝纲。周穆王即位13年后(约公

11、元前989年),率领七萃之士(7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从位于今陕西潼关以东的桃林塞中,精选马匹,由著名御手造父驾驶,伯夭做向导,从宗周(镐京)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燕然之山、乐都、积石山、昆仑之丘、群玉山等地,西至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故事。其往返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左右,历时长达两年之久。穆传一改山海经中西王母的“怪物”形象,而将她描绘为一位雍容平和、能歌善舞的女王。后代文人把她继续加以美化,甚至神化,成了所谓“王母娘娘”。而我们可以把西王母理解为一位部落女首领。穆王得见西王母,受到隆重接待,互赠礼品,互致交好之辞,宴饮唱和,以致“乐而忘归”。周穆王每到一处还以丝绢、铜器、贝币馈赠各部

12、落酋长,而各部落酋长又向他回赠以大量马、牛、羊和穄(俗称糜子)酒。通过周穆王西行、途中和当地方国部落的首领互赠礼物,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了相互间的关系。形象的表现出当时我国西北地区各族人民以及中亚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有学者认为“周穆王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游历西方的第一个君王,也是了解西方风土人情的第一人。”2.中国的古代旅游例: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五十四年,是中国第三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一样,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

13、通西域、显国威,把西域王朝推向极盛。(2)官吏宦游 (苏轼、欧阳修)例:郑和(13711435年)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14051431年,他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南洋群岛婆罗洲以西的南中国海、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壮举。 (冒险旅游) 张骞(约公元前175公元前114年)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奉武帝之命,带100多人出使大月氏(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他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穿河西走廊,出阳关,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一带),到大月氏,行程7000多公里 。(3)商务

14、旅行(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例如被历史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海上商贸旅行线路。汉书地理志说,汉武帝曾派遣官员率领“应募者”带着大量黄金和丝织品,从雷州半岛乘船驶过南海,绕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西亚半岛,通过孟加拉湾到印度半岛东海岸的黄支国(今印度东南海岸之康契普腊姆),与当地交换明珠、壁琉璃(宝石名)等物品。印度商人也穿过马六甲海峡来中国进行商业贸易。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4)士人漫游如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他25岁

15、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 (5)高僧云游 如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13岁就出家为僧,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拜会高僧名师,寻求佛教真谛。 徐霞客简介(6)学术考察 徐霞客 徐霞客简介 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屡次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岁起出游。余年间,东涉闽海,西

16、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人生旅途的三个阶段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岁()至岁()的纪游前段,历时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岁()至岁()为纪游后段,历时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