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镇创建总结 公郎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公郎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以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确立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建设生态化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公郎镇“省级生态乡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种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现将我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公郎镇地处南涧县境西南部,与无量山镇、小湾东镇、宝华镇、碧溪乡、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两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国土面积有290.64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公郎街,距县城41千米 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等14个村民委员会,183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8353户31516人,其中农业户7660户,农业人口30291人有耕地18862公顷,长年聚居着汉、彝、回、白、苗、布朗等14个民族成分,农民人均纯收入2547元,素有“茶叶之乡”、“核桃之乡”、“香橼之乡”的美誉 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96米,气候类型属典型 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
镇域人杰地灵,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群众勤劳,资源丰富十一五”期间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群众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产业不断提升,紧紧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带领全镇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坚持发展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加大科技兴烟力度,促进烤烟产业提质增效巩固和管护好现有的30135亩茶叶和111521亩泡核桃面积做强做大以肉牛、生猪、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产业,积极培育乌骨鸡公郎镇位于大理州南大门,属“茶马古道”中转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当地原生态茶叶、泡核桃、洋芋、肉牛等品质较好,是临沧、普洱、保山等地茶叶等农特产品交易集散地,具有以祥临公路和澜沧江库区为主的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好,降水充沛,阳光充足,空气清洁湿润,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境内有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古树参天,百鸟环肩,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同时,彝族文化底蕴丰厚,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公郎镇党委、政府坚持实施“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战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经 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设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良好循环的现代化公郎 (一)抓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创建机构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有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小集镇环境建设的有力手段之一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好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镇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同时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各项相应的工作制度,形成全镇齐抓共管、层层分工、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做到职责明、任务清、工作细 (二)抓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生态保护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长远利益并要求公众积极参与的公益事业,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镇山区面积广,民族众多,自然村分布分散,群众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生态保护意识与现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之受“软硬”件设施相应滞后等条件限制,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宣传为主,执法为辅,城乡区分,点面结合”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黑板报、标语、会议等多种宣传媒介和形式,重点突出在生态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营造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抓结合,不断改善全镇生态 以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毫不动摇地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投资860多万元完成了凤凰、凤岭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推广烤烟用煤和使用节能灯扎实推进祥临公路和公民公路“绿色走廊”建设、柴改煤电气和节能降耗工作有力打击乱砍滥伐、非法盗运、毁林开荒、盗采松脂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先后完成7个村的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项目和回营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以“新村庄、新产业、新农民、新机制、新形象”为目标,全面打造凤岭大乌木龙“五新村”,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农村建设,有力的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同时加强农户卫生厕和公共厕所的管理力度,改善了农村面貌,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镇一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文明小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及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先后创建了1个省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村,7个县级文明村,1个州级文明单位,9个县级文明单位。
在全县乡镇中,率先成立环卫站,配齐配强环卫工作人员,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有效改善集镇内脏、乱、差现象 (四)调种植结构,扩大经济绿色作物种植面积在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经济同步规划、同步 实施、同步发展,实现自然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针指导下,合理确定公郎镇产业结构和规模全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把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绿色作物作为种植业内部调整的重点来抓经济作物以泡核桃、茶叶和烤烟为主,到201*年种植泡核桃122524亩,种植茶叶面积31083亩,栽种烤烟面积6500亩畜牧业上,以做大做强肉牛、生猪、黑山羊为主,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和市政信息服务体系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抓好生态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有的成绩,开拓创新,把生态建设工作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继续做好环保知识进学校、进农家,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努力使保护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下力气开展环境整治以河道清理、荒山荒地绿化、两污处理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改善河道环境,提升水质,继续加大绿化力度 (三)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 (四)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扩展阅读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打造美好家园 章丘市曹范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健康就是财富”的理念,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努力在“生态、绿色、健康”上作文章,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镇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一、全镇的基本情况 曹范镇地处章丘市南部山区,镇域东临济南植物园,西邻历城区,南接七星台风景区,北距济南东二环20公里、章丘西外环8公里、经十东路2公里。
总面积120.11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6万人近年来,我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年实现当地生产总值(GDP)5亿元;201*年实现产值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0万美元;外贸出口14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9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778元初步形成了以薄壳核桃、曹范小米、农产品精加工、服装制造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成为章丘市工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个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我镇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教育强镇”、“章丘市依法治市示范单位” 等光荣称号最近,又被评为章丘市首届“十佳文明和谐村镇”我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了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通过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8%,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5%;地表水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1、领导重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近几年来,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新情况、新形势给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在发展的历程中,曹范人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搞好生态建设,才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新优势,保持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 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求的重要举措创建生态乡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我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曹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一是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必须依赖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为此,我镇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亲自挂帅,镇党政领导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办事处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领导亲自抓、各单位积极配合和各工作组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政领导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与,为创建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效推动了创建的深入开展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镇政府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聘请山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 究所编制了《曹范镇生态环境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报请章丘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加大投入,全面启动环保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工程总投资达200多万元,主要是铺设污水管网,将我镇大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和镇区生活污水接入集中处理二是合理实施环卫设施配套工程对我镇的3座垃圾中转站和4座公厕实行改造,均由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