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

上传人:151****513 文档编号:255231961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编室年度工作总结北方周末网络电视总编室201*年度工作总结201*年9月北方周末网络电视正式在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北方周末网络电视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以宣传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在内蒙古日报社的带领下,做为与众不同的新闻传播者,负责任的新闻报道者,以全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在媒体发展时代的今天,作为新力量的建设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打响北方周末报品牌,增强报业产业经营实力,协调报社网络电视事业全面发展。(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围绕内蒙古日报社,北方周末报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开展宣传201*年,北方周末电视紧紧社委、编委的中心工作,紧扣“十七届六中全

2、会”、“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党代会”等重大主题,以关注民生,反映民生突出重点,开展宣传。紧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重大主题,电视新闻中心推出了北方周末新闻、北方周末新闻调查、百姓生活等3组不同类型的主题系列报道。这些系列报道的推出,一方面强化了主题宣传,另一方面在全市营造出全民参与,共创美好未来的创业创新氛围。通过北方周末报社牵头的异地采访,分别推出“失学女孩王凤娇”以及“村民吃水难”等系列报道,共播出关注民生类题材新闻报道35篇,时间跨度三个月。与其他市县经济部门对话,探讨市场工业、会展业和人才等多个经济话题。围绕报社委市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我们及时调整报道重点。新闻先

3、后推出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捍卫道德,搀扶爱心、包头达茂旗土豆滞销有缓解、残疾人就业问题等新闻专题报道。其中,包头达茂旗土豆滞销有缓解系列报道,不仅让全市人民认识到农产品销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进一步了解到包头达茂旗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更激励他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服务大局,关注热点民生和百姓生活201*年,北方周末网络电视台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结合我市各阶段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精心策划组织采访配合宣传报道,为市民了解政策和反映民情民意搭建了一个平台。关注社会热点和百姓生活,正确引导舆论是北方周末网络电视的一项重要职能。而

4、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强化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要求记者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关注社会热点,对于突发新闻要快速反应,不管能不能播出,都要及时到现场采访,争取第一手资料。例如,我市发生严重的暴雨天气,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予以关注,从不同的侧面采访,予以重点报道。在今后的过程中将继续秉承这样的工作态度争取填补我台与中央台连线的空白。通过我们记者的新闻采访报道,及时消除了社会上的各种传言,起到了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结合制作便捷的特点,我们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做好报道宣传。如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为我市建设和谐平安社会出力。(二)加强规范管

5、理,提高广电队伍整体素质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宣传管理和行业管理,强化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对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作出处罚,从而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提高了北方周末网络电视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随着自办节目、栏目的增多,总编室利用每周三晚上的休息时间,组织全体采编播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并对全台采编播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设备使用技能,这些已成为我台职工培训的一个最大亮点;鼓励职工进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总编室开展广播节目专题监评尝试,继续加强监评建设,及时了解

6、监评情况,并引导后期在做好监看打错字幕、播错字幕的基础上,逐步向多提合理化和建设性意见、建议方面转化,使监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三)存在的问题201*年,总编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仍需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栏目。缺乏高层次人才,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围绕现有新闻源工作的深度分析和热点报道力度需要加强,并做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我台需要迅速进步,以网络发展的速度相同步,采纳新的方式才有利电视台发展。5我台需要多采纳先进意见,与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对接,在媒体发展迅猛的今天,占据一席之地。扩展阅读总编室工作总结中国气象频道总编室201*年工作总结

7、20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起步年,也是气象频道事业发展的关键年。年初,总编室从现实问题入手,分部门设定了年度业务工作目标。节目编播实现从低端管理向高端管理转变。节目运行实现从简单的流程管理向全业务流程的程跟踪服务管理转变。地方工作实现从本地化与记者站业务分化向搭建地方工作站体系转变。频道宣传实现从简单的文稿播发、数据统计向主动策划、全媒体推广转变。节目导视实现从无规律单点向常规化运作转变。通过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的管理措施,201*年,总编室在完成频道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了上述部门工作目标,具体汇报如下一、频道201*考核目标全年完成情况主动与各省气象局协作,做好重大天气过程及西安世界

8、园艺博览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气象影视服务。总编室气象频道与陕西气象局密切协作,成立气象服务宣传联合工作组,针对西安世园会发布新闻70余条,制作专题节目近30期。其中,新闻节目特别制作了25分钟“城纳百卉气象护航”世园会开幕特别节目;气象万千栏目中制作“绿色世园”系列专题-古城百花开5期特别节目,尝试体验式报道的专题记录模式;气象今日谈针对世园会气象部门气象保障工作先后采访了陕西省气象局局长李良序等五位高端专家,完成6期“走进世园”系列访谈节目。针对深圳大运会,气象频道联合深圳市气象局,先后播发大运会相关新闻近90条,专题大运风向标6期,专题访谈3期,英语专项预报12期。此次报道在

9、直播大时段节目中开设海波在大运和赛场内外板块,通过记者型主持人的体验式报道,挖掘赛场内外的新闻;气象今日谈对话深圳气象局局长、大运气象服务中心总指挥王延青等专家,权威点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全景展现大运会气象服务;首次在直播节目中增加英语专项预报版块,采用深圳志愿者英语播报天气的形式,加突出大运会气象服务的国际化视野,累计播出12期。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宣传。201*年1月至10月,首发省级、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000余条。制作常态气象新闻直播节目2596档,常态直播时长共计23278分钟。其中5-9月汛期期间,共制作常态直播节目1356档。常态直播时长共计14818分钟,同比

10、201*年汛期增长近14倍。气象科普节目播出总量365期,时长较去年增加2845分钟,是去年的6倍。先后完成了北京暴雨、台风“洛坦”“梅花”“纳沙”等突发重大气象事件以及西安世园会、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的报道。201*年灾害报道的特点第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防灾减灾服务频道共启动应急直播报道15档,总计200分钟。为保证同步直播灾害事件,频道快速反应,利用摄像头实时直播北京暴雨现场,同步连线北京市气象局专家解析短时临近预报;强化防台预警功能,高频次连线中央气象台台海中心,全天候播发台风预警及实时动态,持续关注台风发展变化和影响,全面发布气象部门应急举措,并对沿海防台做出提示。第二,针对

11、春节、春运、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天宫一号发射等内容,组织主题专栏报道,播发新闻350余条,制作防灾减灾、气象科普专题节目26期,重大事件报道无一遗漏。在新闻中增设“”专栏,加强“”相关资讯报道及天气信息服务,共计报道气象相关议题的新闻12条,开设“声音”专栏4次,播发相关预报信息20余次。323报道,加长天气快报为15分钟,全面报道开放日活动,还发布地方气象日相关报道16条。512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注重选取典型天气灾害事件,及时发布权威科学信息,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共制作播出相关新闻41条。为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力度,总编室先后组织气候解码、人与气候上

12、线播出。其中,气候解码于3月20日开播,截至目前,累计制作57期节目,总时长855分钟,人与气候9月上线,累计播出8期,总时长160分钟。另外,环球大视野共制作节目99期,总时长1980分钟,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内容共涉及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新能源等,有力拓展了国人了解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眼界。3)继续加大电视广播节目创新力度。7月1日,频道提前实现实时节目时段化直播上线。编排调整后,全天直播首播节目总时长150分钟、27个直播窗口随时插入,保证了突发性公共信息的即时切入。以满足观众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电视节目的创新力度,推出了气候解码、人与气候、亚洲亚洲、风雨名人汇等新节

13、目,丰富了频道节目资源,填补了国内亚洲天气预报的空白,气象科普节目时长显著增加。同时,四季养生堂首次实现了电视栏目与出版市场的跨界合作,合作出版的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荣登西单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4)深度挖掘气象信息,丰富气候类产品服务内容,创新服务产品表达方式。全面加强与民政部等部委合作,首次实现了民政部灾情信息直通频道。入汛以来,在节目中使用民政部最新信息近60条,内容涉及“南玛都”、“纳沙”过境、川陕豫洪涝灾害、华西秋雨和海南强降雨等影响。气象今日谈每周三,对话农气专家专门进行对农服务。同时,节目嘉宾还突破气象领域,邀请包括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携程旅行网等专家,拓宽了节目的

14、视角和服务范畴。5)加强与新媒体传播技术手段融合,创新节目服务。加强与中国气象视频网“天气拍客”互动合作,在时段直播节目的旅游专栏中,“天气拍客”20余张图片作品被制作播出。在201*年北京突发暴雨报道以及台风报道中,时段直播节目利用“中国气象”等微博,用天气拍客们的视角展现台风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的影响。台风“梅花”报道中,首度联合中国气象网、中国天气网推出25分钟的“关注梅花”直播节目,实现台风直播的多渠道传播。加强了全媒体传播的报道尝试。6)完善和制订标准,继续推行主持人中心制和负责制,推进主持人向全媒体业务发展。针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着力培养记者型主持人,尝试由主持人赴前方采访或主导节

15、目,提升主持人现场报道及节目主导能力。西安世园会报道期间,主持人秋丹作为记者,赴西安完成气象今日谈世园会特别节目的采访、出镜及制作。同时,作为西安世园会开幕特别节目的主持人,提前参与策划,在特别直播中展现了鲜活的现场资讯。创新引入了记者型主持人的体验式报道,在深圳大运会报道期间,主持人刘海波作为前方记者,集策划、出镜、采访、报道为一身,回传新闻四十余条,先后在海波在大运赛场内外等专栏中播出。WMO气候大会,秋丹作为前方唯一报道记者,以秋丹微博的新形式发回报道25期。7)科学编播节目,在构建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服务节目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有关大洲的气象信息服务,打造1-2档特色节目。提前上线地球全角度、点击最天气、风云进行时、气候解码、人与气候、亚洲亚洲、风雨名人汇等多档新节目。提前完成了以“直播大时段”(早中晚共计10档150分钟直播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