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5516696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答复 1.你所申报的学科的课例,说说如何达成情感目标 答:许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肤浅化倾向,如目标模糊不清,语言品尝如蜻蜓点水,拓展严重游离于文字等。这种倾向的产生从语文课堂教学层面来看,主要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出了问题。 一、关注“三维”,和谐共融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应在显性目标达成的基础上体现隐性目标的“三个维度”。因为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所以语文课程目标被“扩大”到知识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上。“三维目标”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目标,而是一个有机融合、螺旋上升的目标。 “速读课文,整体式概括;寻读课文,板块式积累;细读

2、课文,多角度品尝”。正是在“速读、寻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概括、积累、品尝”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力量,分类识记了语言知识点。 二走进文字,达成隐性目标。 教学目标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中,隐性目标的达成往往比显性目标更重要。 第一,注意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感悟体验。 注意学生的“自我体验”,这就是关注隐性目标即长远目标。“体验”具有多重涵义,语言的运用需要体验,光靠讲规则不行,我们教的方法往往只是“一般规律”,假如我们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说不定还会有适合学生个性的读书方法。因此,我们不妨用“课程标準”的精神来审视这个问题,注意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体验”。 学

3、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法的体验和创造要比教师的授予更有意义。” 其次,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语文课程不仅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这些东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也要关注。在实施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进行,不能搞思想道德的说教,应跟语文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 有人担心,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便可能会在课堂上直通通的大讲特讲,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脱离语言环境、架空分析内容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语文教学需要加强人文性,但若把它与工具性对

4、立起来,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力量,而培养这种力量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採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儘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训练资源,使学生凭藉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力量。 总之,语文训练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薰陶,在反覆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力量,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第三,利用“三论”,促进共生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运

5、用,因人因课而异。我们认为假如在语文教学中能奇妙利用争论、讨论、辩论这“三论”策略,对于改变传统语文课的沉闷、低效和无味会大有裨益,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第四、达成“三化”,全体共进。 传授知识是任何一门学科必不行少的任务,语文也不例外。一节课下来,总有或多或少的知识点须要学生了解和把握。长期以来,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背到后面忘了前面是常有的事。 由于缺乏理解,知识点之间也经常发生混淆,即使有的同学能记清,但面临运用时有的就不知所措了。所以传统课堂的知识教学几乎是囫囵吞枣地记些死知识。活化知识就是要求对知识在理解上记忆,在运用中把握,达到活学活用。 我们以为“方法太少”的缘由要么是老师教得少,要么是老师教了,学生把握得少。前者是老师的教学理念问题,后者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毫无疑问,方法要教,正所谓“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只是“授渔”之法不能机械灌输,而要注意内化。 方法的内化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的方法通过必要的训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力量,而不是作为一种“附加物”让学生去记。被内化了的方法犹如溶入了血液一般,已成为学生内在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