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55165966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学生认知与学习实践 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进展特点举行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抉择了他们对一切事物均感兴趣,但缺乏自控力,造成了初中学生上课时留神力不易集中、轻易走神、听课质量不高,课后不能按时对学识举行复习稳定、预习新课,从而制约了教导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知心理学关注学生认知的需要,当学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需要息息相关时,学生更趋向于主动学习新学识,因此,教师把生活的实际和化学学识联系起来,适当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更有效率。 中学在八年级下学期开设了本来理应在九年级开设的化学课,化学是一门以测验为根基的科学,学生对其有着浓重的兴趣,但往往

2、开课一、二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减弱,普遍反映化学难学,究其理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妥当,在学习时没能把根基学识过关,更谈不上化学学识的生动运用,完成学识的迁移和拓展了。好多学生单纯的只是对化学测验感兴趣,每次在课堂上做演示测验的时候,这片面学生就很专心很积极的听课并争着到讲台上来做演示测验,但是每到讲解理论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兴趣了,甚至不好好听课,更有甚者直接跟我说:老师,今天做测验吗?不做测验你就不用来了! 作为老师应如何根据中学生认知进展与心理进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举行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从而达成提高教导教学效果的目的呢?根据我的教导教学实践,以及从资深教师那里学到的阅

3、历和查阅相关的理论资料,谈一些粗浅的熟悉: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引入课堂 课堂中一个好的课堂引入,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识的掌管,所以化学课堂引入应以激发学生情趣为主。根据中学生对特点,可以利用好玩的测验现象、身边的化学事例、同学感兴趣的话题等作为化学课的引入,这样学生兴趣浓重了,效果断定就更好。 2、充分的利用化学测验 化学测验是学生获取化学学识、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培养才能的重要手段,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八年级学生对于化学测验更加感兴趣,教师在做好演示测验的根基上,应开展好学生分组探究测验,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简朴、易做的家庭小测验,使学生在测验

4、中获得学识。 3、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佐教学,扶助学生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过渡,也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表示或再现,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化学学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留神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但不能用课件代替测验、板书等,应做到适度。尤其是在讲解分子原子等对比抽象的而且看不到的微观例子的时候,确定要好好的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把这片面对比难理解的微观问题学扎实学透。 4、恰当使用提问手段 课堂上恰当设

5、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要具有启发性,激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不管是讲解还是做查看测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报告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恰当地设问,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要抓住一些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对其置之不理,要对生成性问题引导着学生去解决,并在其中传授给学生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适量的课堂训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还应留神讲练结合,适中的课堂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教学反应的一种好方法,还可以暴露出他们学识采纳上的错误和

6、漏洞,经过讲评更正,可使学生切实、完善地理解掌管所学学识。但课堂练习的选用确定要留神练习题的分量、针对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针对教学要点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达成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6、简练的课堂小结 化学课堂小结,教师应留神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才能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才能,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识有一个的完整熟悉,便于学生学识的掌管。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进展特点举行教学设计,生动地运用各种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若能够将生活的点滴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学识间的桥梁作用,并为学识的提出奠定应用根基,让学生更加喜欢化学。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