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潘启雯《人生边上,还有更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竟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索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考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又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相戚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莫名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究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聪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根据合理的规律,合乎规律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阅历,自己思索我要从平常不在意的地方,发觉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究多远……”的确,先生的思索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索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说明”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识的风格、喜欢的笔墨假如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详细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熬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思索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上心去阅读,追随思索,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聪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假设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繁复曲折的规律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索,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相关链接 ①我成名比钱钟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兴奋我要他减削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约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故意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诚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害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预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预备随时吃亏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熬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末才发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末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圆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清楚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找归途——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我们仨》经典语录 ②《我们仨》出版后,有几天杨先生家的快打爆了,使这位92岁的老人感到很疲乏——严欣久《院子里的杨绛先生》 (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钱钟书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他要把有关思考写下的文字,当作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他的夫人杨绛续写着,与已逝的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的关于人生的哲学思索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聪慧 C.回忆录《我们仨》出版后,杨先生家的快被打爆了,由此可看出读者对杨先生的尊敬和对这本书的喜欢,但也因此给杨先生带来了无尽的苦恼。
D.《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思索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之作,是至情之作,读者要上心阅读,追随思索,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E.钱钟书先生还完全不为人知的时候,杨绛就已经成名,特别是她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钱钟书先生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 (2)“《走到人生边上》的‘说明’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缘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说说杨绛先生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详细有哪些哲理的思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钟书说夫人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的结合了绝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伙伴”。
联系材料谈谈杨绛先生身上表达了哪些珍贵的品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选B得3分,选A得2分,选E得1分;选C、D不得分C项,言过其实,“感到很疲乏”不等于就有“无尽的苦恼”;D项,“至情之作”错,应为“至理之作”;E项,无中生有,“钱钟书先生还完全不为人知的时候”于文无据) (2)①“说明”部分,是我们熟识的风格、喜欢的笔墨②“说明”部分,是感性的、详细的从容大气的散文③“说明”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每点2分)(3)①人生实苦;②熬炼自己的灵魂;③人生有悲欢离合;④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①富于牺牲精神,成就丈夫。
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要他减削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约开销,辞掉女佣,做“灶下婢”②阅历丰富,充斥聪慧留意“平常不在意的地方”(或:留意人生的微小之处)③思索深刻,求知假设渴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为人低调,不与人争,与世无求⑤喜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