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

上传人:151****513 文档编号:254998944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7.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总结3二00七年上半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汤原县农技推广中心今年上半年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建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做强做大公益性农业推广事业,不断的改革创新推广方法、服务理念、管理机制和用人战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全面发展,提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我们推广中心严格按照省站提出的建设标准化中心的标准,结合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平衡施肥,“沃土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工

2、作,完善推广机构公益职能,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建立土壤化验室200平方米,农业有害生物检验检测中心办公楼201*平方米,购进计算机16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各1台,此外还有化验室全套设备。实现了基地建设规范化,化验能力综合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科技培训电教化,办公手段自动化。二、强化科研、加速改革,积极创新推广方式。依据我县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今年上半年,我们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上半年完成农业技术培

3、训5万人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利用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络及汤原电视台专家讲座等信息平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教育服务,及时为农民解难答疑;充分利用胜利乡、汤旺水稻试验站院县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推动作用,搞好稻蟹共育、稻鱼共育、稻鸭共育、宽窄行钵体摆育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充分利用汤原农技推广专刊和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交流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利用院县共建的有利时机,充分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专业院校全作,依据其技术和人才

4、的优势,从而解决了我县在农业技术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且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认真组织和调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并配合抓好科技示范农户,以点带面层层落实。三、加强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一是活化用人机制,为适应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打破常规,引入竞争机制,从乡镇新借调2名技术人员,增强了科技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本单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但政治进步、工作积极的同志,让其继续深造,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县农业生产。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科技培训,其培训方式可采取电视、广播、

5、电台讲座、集中办班等培训形式以及下乡讲课,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生产答疑等多种形式对新型农民进行面对面培训,要做到“乡、村”多层化,上半年共举行各类科技培训100期(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及汤原农技专刊共5万余份,组织科技下乡150余次,培训科技明白人5万人。四、以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示范园区为窗口,狠抓技术标准,突出展示作用,强化推进新技术及典型引导和转化。今年上半年重要项目之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正在实施中,目前主体检验检测办公楼已于5月16日开工,计划到今年8月末竣工。沃土工程项目已在全县10个乡镇的50个村屯采集土样201*余个,正在化验之中;各种化验、试验药剂、器材也已陆序

6、到位。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库房、晒场也在建设之中。在园区建设上,以区域性、典型性和辐射性为原则,中东片胜利乡和西片汤旺水稻试验站2个水稻高标准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园区,突出了特色农业,强化了辐射功能,从而达到其适用性、规模性和观性,抓住了生产中的难点、技术中的硬点和市场的热点搞攻关突破,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典型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观摩和学习的园地,从而推动了我县科技转化和科技入户步伐。五、积极组织,协调农业,科技协会的作用。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在县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以科技示范户为中心,集政治、政策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和农用物资供应的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今年上

7、半年,我县十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广泛吸纳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作为会员参加,吸纳了乡镇农技推广干部参与管理,吸纳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户为会员,每个协会100余人。形成县、乡、村共同发展农技推广普及活动的运行体系,为全县的示范推广及先进农业技术普及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我县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业推广责任更加重要,体系更加完善。下半年的工作也全面铺开,我们中心在上级站及县农委的指导下,顺应改革,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奋进取,共建我县农技推广体系的辉煌明天。扩展阅读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改革与建设情况总结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8、体系建设项目改革与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坚持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强化技术服务为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运行机制创新、科技培训及重大实用技术的配套集成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全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陕西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201*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从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入手,全面复制推广“平利模式”(所谓“平利模式”,可以概括为5句话核心是“三权归一、服务公益性、装备和素

9、质、机制和体制”;重点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托物化平台和虚拟平台;关键是推广模式要创新;要害是农技人员实行动态轮岗和系统培训的双轮对接;目标是构建多元发展,公益性机构、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为主体共同组合为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努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截止今年4月底,11个市、104个农业县区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共建成省、市、县、乡农技推广机构1600多个,职工接近2万人。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体制创新,稳步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一是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针对前期改革整体推进缓慢的问题,201*年7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平利县召开了全省基层农技

10、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原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祝列克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要准确把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省农业厅成立了以杨效宏副厅长为组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4个督查组,从去年9月至今年3月份,先后4次对改革进度缓慢的市、县进行督导。二是抓基层中心区域站建设。按照精简县级、撤销乡镇站、组建区域站的思路,将原有的23个乡镇农技站整合设置区域站,形成了“管理在县级、服务在基层”的运作模式。管理体制上,区域站隶属于县农技中心,作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工作职能上,农技人员从繁杂的乡镇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专职从事辖区内

11、的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上,区域站的经费全部纳入当地县级财政预算;人员构成上,由原县乡农技人员竞聘组成,保证了人员素质。同时,按照“改革到位、先建后补”的原则,我省于201*年正式启动了区域站条件建设项目,先后整合中、省资金约8亿元用于690个乡镇(区域)站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建设。三是抓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建设。针对新阶段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和特点,制定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录用制度和轮岗激励机制。根据不同岗位特点,科学合理量化考核指标,把单位民主评议与服务区域内基层、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理论研究成果与一线实践活动成效密切联系起来,把

12、为民服务意识强弱与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合理统一起来,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淘汰不适合搞推广且顶编占岗的人员。强化动态管理,实行农技人员跨级、跨区域流动机制,健全业务考核和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人员待遇等措施,引导鼓励农技人员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二)抓机制创新,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在推广方式上,整合农技、种子、土肥、植保等方面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的大规模、标准化科技示范方田,并逐步由以户为核心扩展到以村为单元,形成了以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示范田为载体的集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物化平台,带动提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在推广方法上,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13、从“大包大揽、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扶持和引导长安区长丰土地托管公司、泾阳键潍粮食专业合作社、澄城丰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种经济成份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农技推广中来,构建了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在运行机制上,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强农、科、教等部门间的合作,鼓励农技人员带着问题到科研院校研修深造,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则带着课题到示范田验证成果,成功探索出了“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集成、企业参与、专家领军、农技唱戏”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多种有利因素优势互补,多种力量合作共赢。(三)抓技术创新

1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与推广的同时,根据我省南北狭长,生态类型多样的特点,突出关中、渭北、陕北、陕南四大粮食主产区,加强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集成,组装形成了十大粮油作物主推技术。并结合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四百”示范工程(即关中灌区百万亩小麦玉米高效超吨粮示范工程、渭北百万亩春玉米旱作高产示范工程、陕南百万亩优质稻油丰产示范工程和陕北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以此带动十大技术推广应用。(四)抓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从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角度入手,狠抓了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农技师资培训。结合重大项目实施,由省站组织对市、县农技人员进行师资培训,然后

15、按照市、县、乡、科技示范户到农户的逐级培训形式,带动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二是开展农技推广能力提升试点。以转变农技推广理念和方法为核心,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果为目标,在泾阳、城固、蒲城3县9个村开展农技推广能力试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围绕小麦、玉米、水稻、设施蔬菜、苹果、酥梨、元胡等7个主导产业,组建不同作物农民技术小组,引导群众自己从生产实际中寻找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技推广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开展农技体系培训年活动。我厅把201*年确定为全省农技体系培训年,整合201*万元,以市县乡三级体系为重点,按照“532”机制(即省、市、县逐级培训比例为5:3:2)和“纵横联动、教训结合、论坛讲评、技能比武、交流协作、三位一体”模式,围绕多个专题,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培训,力争1年内把全省农技人员全部轮训一遍,每3年轮训一次。目前,省、市、县已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农技人员6100人。(五)抓信息化建设,发挥快捷畅通优势把虚拟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技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快与农技信息网、电子务农、农技110联网,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开发出了集网络、语音视频、手机短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系统,推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截止目前,全省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