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

上传人:说**** 文档编号:254966140 上传时间:2022-0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教学规划计算书优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一)地质及水文条件长坞岭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 其地貌为一丘陵区, 海拔约为 450 米。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二)路线条件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 小时,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 11 米,洞口附近路面标高: 进口,190.00 210.00米;出口,190.00 200.00 米。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三)施工条件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交通方便 ,原材料供应正常 ,工期不受控制。附 CAD 电子图:1. 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一)确定隧道进、出口

2、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二)在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三)确定洞身支护结构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级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张;(四)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五)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V=80km/h标准断面示意图:二、设计步骤(一)确定隧道内轮廓与建筑限界2.1.1 确定内轮廓线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 小时,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4.4.3 ,选用 v=80km/h的标准断面。该标准断面拱部为单心半圆, 侧墙为大

3、半径圆弧, 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几何尺寸如下表:公路等级设计时速R1R2R3R4H1H2H2一级公路80km/h5437931001800162.3200159.12.1.2 确定建筑限界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4.1 有以下规定(1) 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 .0m ,故这里取 H=5.0m;(2) 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3) 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 应取单面坡,这里取横坡为 1.5% ;(4) 当路面采用单面破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按要求画出建筑限界示意图如下所示:图 1 建筑限界示意图(单位:

4、cm )(二)选择洞门结构类型2.2.1 地形条件根据长坞岭隧道地形平面图,可见隧道出口处地形对称无偏压(偏压不明显),故选择洞门结构时无需考虑偏压。2.2.2 工程地质条件由长坞岭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设计图中可知,隧道出口附近 30m 左右,围岩稳定性较差,围岩级别为 V 级,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如下:全风化千枚岩, 黄褐至浅灰色, 岩芯呈砂状, 碎石状, 湿,密实,岩体结构, 构 造 已 破 裂 , 呈 砂 , 碎 石 状 结 构 , 整 体 性 差 , Vp=500900m/s , Vm=200300m/s ,围岩稳定性差。 V 级围岩。综上,选择翼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示意图如下:(三)

5、确定洞口位置2.3.1 出口里程及设计高程本设计只要求设计长坞岭隧道出口, 根据长坞岭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设计图可知,出口里程大致 为 1364.133 ,设计高程为 189.711m ,地面高程为201.239m 。2.3.2 边仰坡率及洞门参数根据工程地质条件, V 级围岩,取边仰坡坡率为1:1.5 ,取边仰坡最大开挖高度为 10m 。翼墙顶面斜坡坡度,取1:0.75 ,则 C=7.5m 。端墙为直墙,略向后倾斜, 坡度取 10:1 。洞门位置至仰坡坡脚水平距离不小于1.5m ,本设计 b 取2.5m 。2.3.3 开挖方法及开挖参数计算本设计采用甲式开挖, 甲式开挖后的边、 仰坡范围由六个

6、面组成: 即一个仰坡面,两个边坡面, 两个边仰坡的弧形联接面和一个路基面构成。 在确定洞门位置时,可以近似将洞口路基面视为一个水平基准面。甲式开挖示意图如下:甲式开挖参数计算如下:C=7.5mBm 为墙顶半宽,即Bm=R1=5.43m H 路基=189.7m, H 设计=10m故: H 控制=H路基+H设计=189.7+10=199.7md=H设计m=15m作图方法:1. 在地形平面图上找出数值为H 控制的等高线;2. 沿线路中心线两侧作宽度为路堑底宽度之半的两根平行线、;3. 以 d 为半径,沿(或)线移动,找出与控制等高线相切的点 a 后,在线(或线)上标出圆心O 点;4. 从 O 点向洞

7、内方向移动C 的距离得一点 P,过 P 点作线路中心线的垂线PP,则PP即为甲式开挖时的洞门位置; 具体作图见洞口地形平面图。2.3.4 确定隧道长度根据 隧道长度 L= 出口里程 -入口里程得隧道长度 L=1364-599=765m(四)洞口仰坡和边坡开挖线的确定所谓边仰坡开挖线是指洞口地段边仰坡面与地表面的交线。2.4.1 绘制原理绘制原理: 地形平面图是用来表示所测范围内地形、地物各处的标高和地表自然坡度的情况的。 同理,洞口边仰坡面的平面位置和陡坡也可用等高线的形式在平面图上表示。 作边仰坡开挖线就是要在地形平面图找出规则图(边坡、仰坡面等)与不规则图(地表面)的交线。下面,分别计算仰

8、坡和边坡开挖线:2.4.2 确定仰坡开挖线1、仰坡开挖线隧道进口仰坡坡脚标高为189.7m ,仰坡坡率为 1:1.5 ,为了求得仰坡与地表面的交线,先计算仰坡的等高线距仰坡坡脚的水平距离d1 、d2 、d3等。对 196m等高线d1=(196对 194m 189.7) m=6.3等高线1.5=9.45md2=(194 189.7) m=4.31.5=6.45m对 192m等高线d3=(192 189.7) m=2.31.5=3.45m对 190m等高线d4=(190 189.7) m=0.31.5=0.45m然后在图中按比例作与洞门墙平行且相距为d1 的 1 1 线,交 196m等高线于点,作

9、 22 线与洞门墙相距为d2 交 194m等高线于点, 以此类推, 用虚线连接 a、各点即为仰坡开挖线。具体图形见洞口平面图。2.4.3 确定边坡开挖线2、边坡开挖线其原理同前,隧道纵坡较小(3 ),不考虑纵坡影响,故边坡坡脚标高也为 189.7m ,边坡坡率1: n 1:1.5 ,则不同标高位置的边坡顶点至边坡坡脚的水平投影距离为:对 196m等高线c1=(196 189.7) m=6.3 1.5=9.45m对 194m等高线c2=(194 189.7) m=4.3 1.5=6.45m对 192m等高线c3=(192 189.7) m=2.3 1.5=3.45m对 190m等高线C4=(19

10、0 189.7) m=0.3 1.5=0.45m在地形平面图中按比例作与路基边缘平行且相距为c1 的 11 线,交 196m 等高线于( 1)点 ,作 22 线与路基边缘相距为c2 交 194m等高线于( 2) 点,以此类推,用虚线连接a、( 1)、( 2)、各点即为边坡开挖线。具体图形见洞口地形平面图。2.4.4 开挖示意图(五)各分段围岩级别及支护类型2.5.1 各分段围岩级别各分段围岩级别、里程及长度表里程长度( m )围岩级别589.8630.040.2V630.0752.0122IV752.0804.052V804.01253.0449IV1253.01293.040V1293.01

11、335.042IV1335.01364.129.1V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情况常有变化, 应按其不同围岩类别选用不同类型的衬砌。在两类衬砌连接处, 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断面应向围岩较好地段作适当的延伸,一般延伸长度为5 10m ,本设计统一取5m 。2.5.2 各分段支护结构形式各分段衬砌结构形式表里程长度(m)支护形式589.8635.045.2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地层,超前锚杆预支护;初支采用 1820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挂网支护,间距取 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为45cm.635.0747.0112超前锚杆预支护;初支采用钢格栅,喷射喷射混凝土挂网,格栅间距0.8m

12、,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40cm.747.0809.062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地层,超前锚杆预支护;初支采用 1820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挂网支护,间距取 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为45cm.809.01248.0439超前锚杆预支护;初支采用钢格栅,喷射喷射混凝土挂网,格栅间距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40cm.1248.012950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地层,超前锚杆预支护;8.0初支采用 1820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挂网支护,间距取 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为45cm.1298.013332超前

13、锚杆预支护;0.0初支采用钢格栅,喷射喷射混凝土挂网,格栅间距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40cm.1330.013634.1超前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地层,超前锚杆预支护;4.1初支采用 1820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挂网支护,间距取 0.8m ,工艺;二衬采用 C40 模筑混凝土,厚度为45cm.2.5.3 IV级围岩详细支护参数的确定参考规范 8.4.2 有“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可参照表8.4.2 -1 、表 8.4.2-2选用,并应根据现场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对设计支护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这里工程类比,得到隧道纵断面图的复合式衬砌型式。确定的 IV 级围岩衬砌结构支护结构参数如下:初期支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