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鼠,缺氧测验指导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46KB
约7页
文档ID:254950660
小鼠,缺氧测验指导_第1页
1/7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鼠,缺氧测验指导 测验三 三 测验性 缺氧 【测验目得】 1掌管各型(低张性与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得方法,了解缺氧得分类 2查看不同类型缺氧时机体得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得颜色)及存活时间; 3.查看不同年龄与中枢兴奋状态对机体缺氧耐受性得影响,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得重要性 4.掌管各型缺氧得发活力制及特点、 5了解常见血液性缺氧得补救措施 【测验原理】 导致低张性缺氧最常见得理由包括吸入气氧分压过低与外呼吸功能障碍、本测验将小鼠放置于参与钠石灰得密闭广口瓶内,随着小鼠得呼吸消耗,广口瓶中氧气含量逐步降低,模拟外环境氧分压过低引起得低张性缺氧查看低张性缺氧时机体得变化(活动状况、呼吸、粘膜及肝脏得颜色)及存活时间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得因素好多,除缺氧时间、速度、类型与程度外,还与缺氧时中枢功能状态与年龄等因素有关本测验通过应用药物变更小鼠得中枢兴奋状态及选择不同年龄得小鼠,查看不同条件下低张性缺氧小鼠得活动状况与存活时间、 血液性缺氧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得数量裁减或性质变更从而降低血液携氧才能或血红蛋白结合得氧不易释出所引起得缺氧、本测验将复制两种常见血液性缺氧模型:一氧化碳中毒与亚硝酸盐中毒引起得血液性缺氧、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结合氧得才能,从而导致血液携氧才能降低而引起机体缺氧。

亚硝酸钠就是强氧化剂,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内二价 Fe 2+ 氧化成为三价Fe 3+ 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同样失去携氧才能而引起血液性缺氧、 【测验对象】 成年小鼠(性别、年龄、体重近似、雌雄不拘)、新生小鼠 【测验药品与器材】 375%尼可刹米、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5%亚硝酸钠、1%亚甲兰、浓硫酸、草酸 缺氧瓶带气压平衡装置、耗氧量测定装置(图1)、1 ml 注射器、5 ml 注射器、电子天平、纱布、滤纸、眼科剪、眼科镊、小烧杯、酒精灯、火柴、CO 发生装置(图 2)、气囊袋、 【 实 验步骤】 1 低 低 张 性 缺氧 氧 (1)取 体 重 接近 得 成年 小 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入盛有钠石灰(大约4~5 g,以双层纱布包裹)得两个缺氧瓶(A 瓶与 B 瓶)中,A瓶不盖胶塞,暴露于空气中,B 瓶用胶塞塞紧瓶口 (2)对比查看 2 只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 s)与深度,记录小鼠展现抽搐得时间及存活时间 (3)通过耗氧量测定装置测量低张性缺氧(B瓶)得小鼠耗氧量、 (4)计算耗氧率(计算方法见附录)。

(5)当 B 瓶小鼠死亡后,将 A 瓶中小鼠断颈处死,解剖 2 只小鼠腹腔,取出小鼠肝脏组织,置于标记得白色滤纸上,对比查看肝脏得颜色、 2、 不同年龄对缺氧耐受性得影响 (1) 取成年小鼠与新生幼鼠各 1 只,将 2 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内(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得钠石灰5 g),盖上胶塞、 (2) 查看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肝脏颜色、呼吸频率(次数/10 s)与深度,记录小鼠展现抽搐得时间及存活时间 表一、 低张性缺氧 各项 指标 变化及不同年龄对低张性缺氧耐受性得影响 分组 活动 状况 黏膜颜色 呼吸 耗氧率 抽搐展现时间(s) 存活时间(s) 肝脏颜色 正常对照(A 组) 低张性缺氧(B 组) 新生幼鼠组 3. 不同中枢状态 对缺氧耐受性得影响 (1) 取成年小鼠 3 只(A、B、C 组),称重并标记编号后分别作如下处理:A 组小鼠腹腔注射375%尼可刹米溶液 008 ml/10g;B 组小鼠腹腔注射 0、25%氯丙嗪溶液01 ml/10g;C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 腹腔注射终止后急速将 3 只小鼠放入缺氧瓶中(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得钠石 灰 5 g),盖上胶塞; (3) 对比查看 3 只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呼吸频率(次数/10 s)与深度,记录小鼠展现抽搐得时间及存活时间。

表 二 、 不同 中枢状态对 低张性缺氧耐受性得影响 分组 缺氧前 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缺氧 时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展现 抽搐得 时间 ( s) 存活时间 ( s) 尼可刹米组 氯丙嗪组 生理盐水组 4 C O中毒性缺氧 (1)取草酸 3 ml 参与CO发生装置试管内,再参与浓硫酸 2~3 ml,塞紧试管点燃酒精灯置试管下缓慢加热可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即可,将 CO 发生装置连接气囊袋收集产生得 CO 备用、 (2)取成年小鼠 2 只,分别将其放入缺氧瓶(每瓶均放置纱布包裹得钠石灰 5 g)中,查看其正常表现后,用注射器从气囊袋中抽取5 ml CO注入一缺氧瓶中,并急速盖上胶塞,另一缺氧瓶不盖胶塞 (3)查看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呼吸频率(次数/10 s)与深度, 当小鼠展现抽搐时立刻取出小鼠(留神盖好胶塞)并急速置通风处,查看小鼠各项指标就是否恢复若指标恢复,持续将小鼠放回缺氧瓶中盖上胶塞直至死亡,记录存活时间、 (4)解剖 CO 中毒小鼠得肝脏,查看记录其颜色变化、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成年小鼠 2 只,称重,查看其正常表现后,腹腔均注射 5%亚硝酸钠溶液0。

1ml/10g后,一只小鼠立刻腹腔注射 1%亚甲兰 0、1 ml/10g,另一小鼠立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3)查看小鼠得活动状况、皮肤(口唇)黏膜与呼吸频率(次数/10 s)与深度,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4)解剖亚硝酸盐中毒小鼠得肝脏,查看记录其颜色变化 表 三 、 血液性缺氧 小鼠各项指标变化 分组 活动状况、 呼吸、唇色 展现 抽搐得 时间(s) 存活 时间( s) 肝脏颜色 正常对照组 CO中毒组 亚硝酸盐中毒组 亚硝酸盐中毒补救组 【测验留神事项】 (1)复制低张性缺氧时,要求缺氧瓶务必密闭,必要时可在瓶口涂上凡士林达成密闭效果、 (2)各组小鼠体重要求接近,体重差不得超过 4 g (3)小鼠腹腔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斜向上进针,以免导致肝脏损伤,同时也可制止将药液注入肠管、膀胱与血管内 (4)复制 CO 中毒性缺氧时 CO 注射量不宜过多,以免动物急速死亡而致血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影响结果查看、 (5)给动物注射亚甲蓝得剂量要求适当,剂量过少达不到抢救NaNO2中毒得目得;剂量过大反而会加重NaNO2得中毒作用。

(6)CO 就是毒性较强得气体,测验过程中要留神防护建议测验室窗户开启通风 【斟酌题】 (1)低张性缺氧时小鼠得呼吸、口唇皮肤粘膜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更?其机制就是什么? (2)结合测验结果斟酌不同中枢功能状态对缺氧耐受性影响得机制 (3)一致缺氧条件下为什么对新生鼠与成年鼠得存活时间不一致? (4)不同类型缺氧对呼吸功能得影响有何异同? (5)各种类型缺氧口唇、皮肤、血液颜色有何变化?产生这些变化得机制就是什么? (6)CO 就是通过什么机制降低血红蛋白得携氧才能得? 【附录】 1 、 CO 产生原理 测验中应用 CO 发生装置产生 CO 就是向草酸中参与确定比例得浓硫酸后,经适当加热而产生得、其回响原理如下: H 2 SO 4 HCOOH CO+H 2 O △ 2. 钠石灰得作用 缺氧瓶内参与钠石灰得目得就是吸收小鼠呼出得CO 2 ,使瓶内环境为单纯性 低张性缺氧试剂型钠石灰为粉红色颗粒状物质,其吸收 CO 2 得回响式如下: NaOHCaO+ CO 2 Na 2 CO 3 +H 2 O 3 、 亚甲蓝得作用机制 亚甲蓝(mgthyene blue)又称美蓝或甲烯蓝,就是一种碱性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恢复型为无色、适当剂量亚甲蓝可作为亚硝酸盐中毒时得抢救药物、机制就是当氧化型亚甲蓝进入机体后可采纳恢复性辅酶Ⅱ传递得氢离子而转变成为恢复型无色亚甲蓝,而无色亚甲蓝能够急速使高铁血红蛋白转化为正常血红蛋白,在此过程中,无色亚甲蓝又被氧化成为亚甲蓝,如此反复循环,达成解毒作用。

但务必指出,亚甲蓝本身就是一种氧化剂,因此它也就是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假设应用剂量过大,恢复性辅酶Ⅱ不能很快将其全部恢复为无色亚甲蓝,那么氧化型亚甲蓝会促进更多高铁血红蛋白得形成而加重病情因此,应用亚甲蓝治疗抢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使用剂量确定要适当,切忌大剂量应用 4 、 、 小鼠耗氧率得测定 (1)测定原理:在密闭缺氧瓶有限得空间内,小鼠不断消耗氧气与呼出 CO 2 ,后者被钠石灰吸收,随着氧分压得逐步下降,使缺氧瓶内形成负压,当把缺氧瓶橡胶管与测氧装置得刻度移液管连通并开启螺旋夹后,移液管内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吸引而上升,其液面从"0参考点上升得毫升数既该小鼠消耗得氧量(见图 1)、 (2)方法与步骤 1) 量筒内参与约2/3 高度得水,插入刻度移液管,移液管一端与缺氧瓶连接胶管连通 2) 当移液管中液体达成平衡位置时记录"0'参考点 3) 测定时将缺氧瓶与移液管连通后,开启螺旋夹待移液管液面上升稳定后,从"0'参考点读出液面上升得毫升数,即为小鼠得总耗氧量,或称耗氧体积( )、 (3)耗氧率计算 根据小鼠体重(m)与存活时间(t),按下式计算小鼠耗氧率(R): R=v/mt1 — 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