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传统农业(公元前四世纪-19世纪中叶)传统农业是指原始农业和近代农业中间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殖民地社会时期的农业,通常所讲的“传统农业”与“古代农业”的涵义相近12 原始农业三大起源中心,除美洲外,均相对独立发展产生了传统农业 原始农业是以驯化新作物、新家畜和开拓新农业区域为特征的 传统农业则是以发展牛耕、铁犁,建立农业技术体系和巩固农耕生产为基本内容的3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农业的形成 公元前1218世纪,希腊氏族解体,出现大批奴隶制城邦当时的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西亚西部地区 希腊文明形成的基础:第一,曲折的海岸线、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农业起源地与新开拓区域之间建立起发达的贸易交流;第二,在希腊文明之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古埃及已具有木犁耕作的历史基础;第三,公元前12世纪,位于伊朗高原附近的赫蒂王朝发明了冶铁技术,赫蒂王朝灭亡后,有关技术传到希腊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希腊完成了铁犁头制造,铁犁牛耕(古希腊文明产生的最重要基础)的农业开始,传统农业形成铁犁头45古希腊、古罗马传统农业的形成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统治意大利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取代希腊形成罗马帝国。
大约在同一时期,完成了铁犁壁的改造耕作是罗马时期主要的农业措施,一般是播种前耕一次,中间耕一次,收获后耕一次并已开始根据土壤质地,分别使用轻、重型犁耕作制度上施行二圃制;养地制度方面创造了休闲地上种豆科绿肥,施用粪肥、油渣、草木灰、硝石,就地焚烧秸秆,破碎土块,注意选种等罗马文明奠定了欧洲传统农业的基础6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西方传统农业发生在奴隶制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则发生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我国在春秋中期(770475B.C)开始使用铁器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锄夷、斤、属,试诸土壤约在同一时期,发展了选种、使用厩肥、种植绿肥及土壤耕作技术等西汉时期,开始推广小麦,与夏播作物连作生产,中国传统农业形成7新疆孔雀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小麦 距今4000年前78中原小麦生产的起点中原小麦生产的起点l直到汉代粮食仍以粟为主l政治家贾谊(西汉)在关中大面积推广小麦,一年麦粟两熟开始推广普及8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生产工具的进步必然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首先,耕作制度由原始的烧垦制过渡到轮作制 一系列精耕细作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如整地播种、育苗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等 9 在欧洲,典型的古代农业技术是休闲、轮作并兼有放牧地的二圃、三圃以及四圃耕作制,它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了。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二圃制在希腊形成二圃制是指把土地分为两个区,一个区种麦类作物,一个区休闲,次年调换,以恢复地力,保持土壤水分,并可有放牧地在二圃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发明了有轮重犁,就产生了三圃制三圃制是指把土地分成三个区,两个区分别种越冬作物和春播作物,第三区休闲,三年轮换循环一次10进入18世纪,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的集约化程度,英国首先推行了四圃耕作制,把农地分为四块,依次轮换种植芜菁、大麦、三叶草和小麦等作物这样,休闲地、放牧地被取消了,有利于土地利用率提高,并为牧畜提供了优良饲料,把牧畜放牧改进为舍饲,同时,又可以利用厩肥,从而提高地力11 在西亚和北非,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是实行隔年耕作法,即在干旱缺肥的条件下,种一年休闲一年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休闲期也逐渐缩短,成为不休和短期休闲的轮作制 在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制度水平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著名的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称中国的农业是“合理农业的典范” 12其次,灌溉施肥方法由原始的自然补充土地水肥,过渡到劳动者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对土地施加水肥在农业起源最早的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炎热,创立了灌溉农业如建造引河水渠道进行自流灌溉,或引河水或取地下水、修水井及坎儿井实施灌溉等。
灌溉农业以埃及尼罗河流域最为著名创造了淤灌法,即在每年的8-9月汛期,引尼罗河水浸泡两岸土地并借此淤积肥沃的河泥,在排干水以后播种一季作物,然后休闲至新的汛期由于淤积和休闲交替,使土壤中养分不断聚积和分解,维系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中国发明了耕一耙一耱的抗旱保墒耕作法,东汉时期的龙骨水车反映出当时灌溉技术的进步13悠久的中国家耕史 耕、耙、耱耧车,它的优点是,将开沟、下种合二为一,简化了工序;播种均匀;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 141516东汉东汉东汉东汉 牛耕牛耕图图图图画像石画像石(甘(甘肃肃肃肃嘉峪关市出土)嘉峪关市出土) 西西汉时汉时汉时汉时 期的耦犁期的耦犁(形象(形象图图图图) 曲辕犁-水田耕耙1718犁壁 犁评犁箭犁铲唐朝的曲唐朝的曲辕辕辕辕犁犁抗旱保墒耕作技术-镇压1920翻车的模型21我国南北朝的耙现代农村的辘轳现代农村的辘轳辘轳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2223青铜铲-掘土整地农具 神农执耒图 2425商周商周时时时时期的青期的青铜农铜农铜农铜农 具具26战国铁农具战国铁农具27 西汉赵过汉赵过 推行的一种适应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块上的田垄垄隔年代换换所以称作代田法28筒车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29古代农民播种、脱粒30水田“耖”作业图:耖,水田耕耙后疏通田泥,熟化土壤,平整田面的农具水磨:利用水为动力的磨,用于谷物粉碎31铁犁、施肥和复种耘田,即稻田中除草作业 32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而不断更新的 一方面生产技术更新是先进生产工具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 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工具又使得农业技术的更新成为可能比如,有了马拉的条播机、中耕机,才能在劳力短缺的欧洲实行“四圃制”,扩大种植面积;有了水利工程和水车灌溉工具,灌溉技术才得以发展;铁犁犁壁的发明使用,才能把杂草埋在地下面作肥料,从而实施精耕细作 33三、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传统农业阶段包括了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经营方式等在欧洲,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希腊和罗马先后建立了奴隶国家,其典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奴隶制庄园。
奴隶制庄园的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奴隶以及全部产品;庄园产品用于交换的很少,自然经济占统制地位34相对于原始氏族家庭而言,奴隶制庄园农业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因为战争中的俘虏不再被杀掉,农业劳动不断增加,这就为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更多的剩余农产品35 奴隶制庄园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不断得到大量的廉价奴隶但到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已经到了极限,奴隶来源枯竭;加上奴隶为了反抗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又经常进行怠工、破坏,以至大批逃亡和爆发奴隶起义,这样,继续使用奴隶劳动已变得无利可图,奴隶制庄园经营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农业经济的滑坡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和政治混乱 一些庄园主只得把地产分成小块,或者交给奴隶分别耕种,准许奴隶有自己的家室,并向他们征取部分收成;或者租给小佃户耕种,收取一定的租额前者称为佃隶,后者称为佃农佃隶和佃农的产生标志着奴隶制庄园经营方式的衰落和封建农业经营方式的萌芽 36公元5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灭亡新征服者把战争中侵占的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封建制的领主经营方式由此产生。
封建领主的经营特征是,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并向他提供及其繁重的地租和劳役;农民有了自己的经济,可以支配自己劳动的部分产品;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迫受封建领主的超经济压迫与剥削领主制经营的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在领主庄园内设有手工作坊、铁匠、马掌匠、武器匠、首饰匠、皮革匠以及磨面、榨油、酿酒等作坊中国古代农业典型的经营方式是地主制经营,其特征是土地买卖、实物地租和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37四、对古代农业的简单分析基本特征:以手工业制造的铁木工具为操作工作工具;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在农业技术上主要依靠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农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而且进步很慢主要贡献:采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对土地的用养结合,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得以维持主要不足:从能量循环的角度分析,它是一种低水平循环状态38 农业是一座能量循环转换的工厂,投入农业多少能量,就会相应地提供多少产品而在传统农业中,能量的循环转换是封闭的,投入农业的能量仅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数量也相对有限,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只有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的办法,于是,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毁林开荒、毁牧开荒的情形,引起了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尖锐矛盾。
所以,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维持也必然是低水平的39 传统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分工虽有发展,但力度有限,对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不大农业与手工业之间的联系有所松动其纽带就是彼此之间很少联系的、相对孤立的封建庄园和农户家庭而“男耕女织”便是这种情形的具体描绘 在东方各国,由于以农户家庭为纽带的农业与手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封建经营方式的分散性、封闭性更为突出,所以它们古代农业所经历的时间比西方更为长久40传统农业的成就传统农业的成就(1)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流 在夏、商、周时期同国外就有了良好的交往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一方面外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开辟了著名的 “丝绸之路” ,把欧亚大陆连在了一起,原产于欧洲的一些农作物开始进入了中国:如葡萄、苜蓿、棉花、胡桃、胡菜、胡瓜等(西汉时期称西亚与欧洲为胡地)中唐以后,吐蕃兴起,切断了欧亚大陆之间的丝绸之路由于陆上贸易通道的阻塞,中国和外国的许多商人开始转向从汉代以来逐步开辟的海上通道从而形成了一条从广州,经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到达波斯湾缚达(伊拉克的巴格达)的海上“丝绸之路”4142 这条海路到宋朝、元朝时期,商业往来十分频繁:这一时期我国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就是通过它。
主要有:胡罗卜、南瓜、地瓜、马铃薯、玉米、花生、烟草(原产南美)、番茄(原产南美)、洋白菜(圆白草)、洋葱(中亚)、向日葵(原产美国中部,明代)、花菜(菜花,清光绪年间) 大豆原产于中国,在周朝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欧洲人认识大豆是在18世纪初(1712年),一个生活在日本的欧洲人写的一本书中介绍了大豆19世纪末(1882年)被引进巴西;直到二十世纪初(1924年)美国人还只把大豆作为一种干草作物,后来当他们慢慢意识到大豆的好处后,便大力发展,1973年超过了小麦和玉米成为第一大商品作物 4344 海外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海外农作物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的种类,而且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方说:在汉代以前,我国不会榨取植物的响:比方说:在汉代以前,我国不会榨取植物的油,只会利用动物的脂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油,只会利用动物的脂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含油量高的植物芝麻传入我国是没有找到一个含油量高的植物芝麻传入我国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植物油的生产、利用;我国之后不久,便出现了植物油的生产、利用;我国原有的衣服料子主要是丝和麻,棉花在汉代传入原有的衣服料子主要是丝和麻,棉花在汉代传入我国边疆,宋、元时期开始传入中原,发展到明我国边疆,宋、元时期开始传入中原,发展到明代,棉花才成为最主要的衣服原料。
代,棉花才成为最主要的衣服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