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学习体会 孙云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学习体会 第一次完整读完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教授的有关《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的专题讲座,启发很大,同时也激发了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受益匪浅 首先孙教授以当代孩子的特点开题,一语点破了信息时代下铸就的新一代孩子难教育的原因所在,紧接着给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者为把握好教育事业而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这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之师更是人格之师,孙教授从一个个教育失败的案例、一个个家庭血泪的教训中总结出衡量健康人格应有五个指标,就是爱心、责任心、信心、自制力以及抗挫力第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帮助与学习的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得教育可以更深层的渗透被教育的心灵第三,习惯决定命运这是一句对于教育者而言再熟悉不过的名言,在人人皆知的真理面前,训练孩子们的养成习惯成为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孙教授提出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应该是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持久训练、及时评估以及形成环境第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通过学习对以下几点体会比较深刻。
一、进一步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十分喜欢,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也存在着很多的诱惑,比如游戏、网上聊天等尤其是电脑室的课堂纪律更是今人头痛,经常有人在课堂上走动、讲话声彼此起伏,时时有人告状等等,总而言之一堂课下来老师忙得不可开交,而教学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通过学习更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学生上课的良好习惯,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同时也是缔造健康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在信息技术课上训练强化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念 二、坚定了良好的习惯来自于持之以恒地训练和行为的强化信念 孙教授在书中讲到“培养习惯要讲点道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热情和主动性;习惯是“练”出来的,要加强行为的练习与指导”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比如在信息技术课开设起启年级,提出课前准备“五个一”,坚持每堂课训练,让五个一成为习惯,但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当学生把“五个一”的顺口溜熟记,又落实到行动中,当“五个一”成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时,就为上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就会很轻松的控制课堂五个一”具体是(1)一本书要牢记由于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又是在电脑室课上课,学生经常忘记带书,所以教师要提前一天提醒同学,上信息技术课一定要记住带好信息技术课本。
2)一支笔随身带上课有时需要做一些记录,所以带好书的同时每人一定要带上一支笔,这样课堂学习才有保障3)一声铃站好队电脑室门前站队要迅速、安静,第一声预备铃声响后学生按要求在电脑室门前站好队等待,为进入电脑室做好一切准备4)一一对应把位坐进入电脑室后按电脑编号在第一时间内一一对应,对号入座,做好上课的准备5)一声令齐动手没经过教师允许,每一位同学不能擅自提前启动任何一台电脑,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当听到教师开机命令后,大家齐动手一起来启动电脑这样经过一学期的持之以恒地训练和行为的强化,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课前准备“五个一”,为上课打下了良的好的基础 三、体会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估和引导是矫正不良行的保证 孙教授在书中提到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深化学生的主体体验,促进良好行为“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通过实践认为利用课堂行为评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制定课堂学生行为评价标准 2、引导学生自评,构建自我管理的课堂 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判断和思考自己在课堂中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反省,养成自我检查,自我调控意识,形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意识。
当然,学生自评后教师要及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成因分析,运用鼓励性语言给他一个客观公正能激发他积极向上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不断改正不足,不断感受成长的快乐,从而增强自我管理的信心,取得更大进步 引导学生互评,构建互帮互助课堂 学生互评有全班互评、小组互评、同桌互评等评价形式信息技术课上大多数采用的是小组互评互评的目的就是发现同学的身上的闪光点,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通过互评使学生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第二篇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主讲人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XX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孙云晓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等。
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XX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 课程简介 本讲座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二十三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和“第十五期全国县市教育局长培训班”两百多名学员作的专题报告,题名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内容要点有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二、自我管理习惯好坏决定人生成败; 三、习惯培养的五大步骤 录制时间 20XX年5月 课程时长 140分钟 提纲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目标 1.八个问题 2.四个教育误区 3.五条建议 二、自我管理习惯好坏决定人生成败 三、习惯培养的五大步骤 1.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4.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5.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第三篇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姓 名赵冬梅 单 位胜利油田第一小学 时 间二00四年三月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
"换句话可以说,忘不掉的才是素质而习惯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如果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式,孩子以后就会自然而然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 那何谓习惯呢?习惯就是一种行为,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所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觉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到了“邯郸学步”的地步,恐怕连路也走不好了 那么,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也许,木桶理论可以从某一个角度解释清楚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对于人的发展同样如此,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曾对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处死刑的问题青年作过对比分析,发现决定他们命运迥异的不是其它,而是行为习惯和人格品德的差异,可见习惯关乎人的一生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研究表明0至6岁儿童自我意识开始启蒙,6至12岁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10岁左右儿童性格开始形成,而至16岁左右独立人格基本形成。
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关键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完善、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拥有健康的人生;如果童年时代养不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后天矫正非常困难,同时还会潜藏着种种危险 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习惯培养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教师要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而习惯培养又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习虽说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但也存在一个捕捉最佳时机、形成扎实根基的问题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比较困难了例如读写姿势,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从学生一入学,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写字、读书时坐姿要端正,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大约一拳,握点离笔尖大约一寸;写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习字本,写完字以后,把铅笔放起来,以免折断笔尖;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同时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由于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他们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则是终生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不难设想,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即使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趣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因此,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若干年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融入他们的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的一代。
二、倡导“识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周弘和他自幼双耳失聪的女儿周婷婷,20年来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周婷婷在伟大父爱的精心教育下,三岁半开口说话,8岁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0岁在美国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20XX年3月,她被评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亲充满灵性的教育——识教育 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课铃声已响,可很多同学还未做好准备这时,你如果发现并及时表扬了最先坐好的几位同学,“* * 坐得真棒!”“* *今天多精神啊!”不出五分钟,全班同学都会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时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整个教室的氛围一定是令人愉悦的,一堂课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相反如果此时“啪”地把书往讲桌上一甩,指指点点地训斥学生“你干什么呢?”“上课铃听到没有?”甚至再将这群“屡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惩罚一顿,结果即使也很快安静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学生的心情,乃至整节课的气氛都大不一样了吧! 出错犯规,其实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