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54155666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书香何来张玮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

2、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増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

3、十万的阅读量吗?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増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宇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

4、思考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笕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

5、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事情,并不妨害别人。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

6、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4.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内容分析和艺术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増加,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B. 作者认为依赖现代传媒(比如网络)的阅读,不利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力,很难建立书香社会。C.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D. 作者感叹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产生的文化垃圾严重地消耗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5. 结合全文,说说

7、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儿层含义。6. 作者认为,从屏幕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你理由。参考答案:4. C 5. (1)书籍里藴藏着植物的气息,散发墨和纸张的气味。(2)书籍中有美好的内容,读书过程中有着读者的思考。(3)书中蕴含着作者对时代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 同意,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重在审清题干要求,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手法。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内容分析和艺术

8、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选项C,曲解文意。“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待”。从文本内容可知: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散文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从以下的答题思考角度作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

9、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根据对文章标题“书香何来”的把握,结合文本内容理解“书香”的含义,有以下文本内容可供答题使用: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

10、览,不能感受文宇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笕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认真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答题的时候要先明确自己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认同,然后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说明。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从屏幕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首先考生要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果是认同,就要结合文本中内容进行思考和作答,根据对以下原文内容的把握: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

11、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考生可以从荧屏阅读的弊端上进行作答,深刻反思现代阅读的现状,进而去呼吁纸质的“书香”阅读。【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重在对手法和内容进行考核,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其次要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仔细的比对,注意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枉家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

12、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

13、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

14、,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

15、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面”后的作

16、品。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