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25415368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世界民族音乐概论1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的扬琴文化简介 人文学院 小教1202 祁小芝 1150812221 手机: 邮箱:扬琴简介扬琴文化名曲欣赏课程感悟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扬琴简介 传入: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叙、波斯等中东国家,流传着一种弦击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1368年-1644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中亚间日益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在广东一带流行,后来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后来经中国民间艺人改造,萨泰里琴逐渐演变成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

2、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外形: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型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

3、缠弦。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锤。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种类: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乐器制造家研制出不少扬琴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震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演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的好评。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演奏: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单音、左、右弹轮、双音(和弦)、轮音(密竹)、反竹、衬音、

4、顿音、琶音、拨弦、上下华音、泛音等。擅长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世界民族音乐概论音色:扬琴,又称洋琴、蝴蝶琴。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乐器。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扬琴文化 十大名曲: 弹词三六、倒垂帘、海峡音诗、欢乐的火把节、欢乐歌、

5、林冲夜奔、霓裳曲、思乡曲、苏武牧羊、渔舟唱晚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传统流派: 广东音乐杨琴:广东音乐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方器乐曲种。广泛流传于广东的扬琴进入广东音乐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最早的广东扬琴出版物易其仁编著的粤曲扬琴谱于1920年问世。次年,的琴学新编出版。该书从记谱法角度对广东音乐扬琴的竹法作了分类,提出了“竹法十度”说。我们还从该书了解到,当时广东已形成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不同扬琴演奏派别。琴学新编是广东音乐扬琴的重要菱,也是后来同类书著的基础。其后出版的吕文成琴谱(吕文成1926)、琴学学精华(丘鹤俦1928)、国乐捷径(陈俊英1939)等,虽只限于介绍广东扬琴,但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有

6、关扬琴演奏法的记述和扬琴曲集。它们促进了扬琴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和演奏技巧的提高。对广东扬琴竹法特点作最作面而系统阐述的是陈德钜1954年编著出版的扬琴演奏法。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江南丝竹扬琴扬琴:扬琴在江浙一带相当普及,并曾应用到多种民间音乐中。它的发展更主要的是集中在近代兴起的器乐合奏形式江南丝竹中。有关江南丝竹的历史资料很少,这里仅通过对上海地区扬琴师承关系的追溯来探讨这一带丝竹扬琴的发展情况。已知早期的重要丝竹扬琴人物是任悔初,张志翔,俞樾亭,郁鼎铭,唐继香等。其后一代丝竹扬琴代表人物是项祖华,周惠,张徵明,朱文龙等(仅限于上海地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四川琴书扬琴:四川地区的扬 琴主要是在

7、四川琴书中发展起来的。从本文前述竹枝词中可推断,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并因此而得名的四川琴书至少有200年历史。四川琴书一般由5人表演,分唱生、旦、净、丑、末,分操扬琴、鼓板、小三弦、小胡琴和二胡,自弹自唱。四川琴书的音乐由唱腔和器乐曲牌两部分组成,器乐曲牌是在特定情节中为表现内容,渲染气氛而用的。扬琴在四川琴书中地位重要,被称作“骨架”,而在器乐曲牌中的主奏作用更使扬琴的技巧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将军令、闹台等大型曲牌后来成为广泛流行于各地的扬琴独奏曲。器乐曲牌的应用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器乐曲牌的应用不仅是四川琴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四川扬琴演奏技艺发展的重要标志。许多代民间艺人为四川扬琴的发展

8、作出了贡献,但他们都没有留下姓名。现知的近世精于扬琴的艺人有易德全、李德才等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东北扬琴:过去,在我国东北地区,扬琴并未成为某一乐种的固定乐器,主要是散传于民间,人们在闲暇时弹奏自娱。东北扬琴是个别艺人在扬琴与当地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没有单一、明确的乐种背景,也没有其它几个传统流派所拥有的大的演奏乾群体。它是由少数人创造、发展,在少数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独特的演奏流派,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地位: 对于器乐与乐种的研究,属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高层次文化。而对于中国扬琴与器乐本体乐种流派的研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

9、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众多专业人士及学者对该乐器本体考察的开展与研究工作的重视,它的特殊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引起中国音乐界的关注。世界民族音乐概论名曲欣赏 苏武牧羊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东北扬琴”的创始人赵殿学,根据广为流传的同名民歌改编成扬琴独奏曲。全曲运用了民间器乐常用的变奏手法以及他独创的颤竹(现通称弹轮)、揉弦等技法,表现了苏武经历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他正气凛然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全曲采用变奏的三段结构,即散板:自由的引子,慢板,苍凉的第一段;悲壮不屈的第二段;快速热烈的第三段构成。在调式调性上采用主调的“属调”记谱,这样就产生了我们民族调式里

10、经常要避免的“偏音”“4”,偏音的大量出现对本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绪的表达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保持了鲜明的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又使音乐更具独特魅力。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一段催人泪下的历史、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一份至死不渝的忠诚、一种铮铮傲骨的气节,这就是汉朝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双所留给我们的最好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财富!19年的生死两茫、19年的坚持与守望!面对荣华富贵,他选择了忘却;面对赤胆忠心,他选择了铭记。他用对大汉民族的忠贞、用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壮美诗篇、铸就了赤胆忠心的民族之魂!正是他的这种气节和精神,让历史记住了他、让人们敬重着他。苏武牧羊这首扬琴曲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感悟 通过这学期对世界各国、各地区音乐的学习,获得了世界范围内民族音乐的精要,开阔了视野,对于世界上优秀的音乐艺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上课过程中,有幸听到了许多非常珍贵的音乐,确是听觉上的一种享受 !对于音乐的学习,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相信对今后从事小学教育职业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