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25414574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二地理《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资源开发 与经济发展 学案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案例学习目标: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习内容:一、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1)区域的空间特征(位置、范围等),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京津郑州西安等工业中心,输煤电距离,交通便利。(2)区域的结构及资源社会经济特点自然:地形-;矿产-资源丰富,煤种全,煤质优,开采条件(中厚,埋藏浅),有;还有资源;气候: ;组合关系-黄土高原,严重。人文: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人文现象的分布组合关系采矿-资源开发条件位置;铁路交通。二、进一步发展限制性因素问题不足,旱,;大气污染,水污染;(露天或井矿

2、巷道)开挖地表排弃土石破坏,水土流失三、资源综合开发建设:A扩大煤炭;B提高晋煤;C加强煤炭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电站-变输煤为;炼焦-变输煤为输焦。D能源综合利用;煤-焦-化;煤-铁-钢。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采掘工业工业,从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输煤VS输电-优缺点分析经济效益:输电输煤;环境效益:输电改善地区环境,但造成能源输出当地污染;运输成本-:输电成本;耗水:耗大量水。建设一系列引水工程(如万家寨)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主要从人文角度:A、提高煤的综合利用;废弃物利用-生产体系B、继续调整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方向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大力发

3、展农业、轻纺、高新技术和旅游业。C、三废的治理废渣:煤矸石-充填,煤泥-干燥再利用;废气:,覆盖灭火;废水:沉淀净化。D、复垦绿化造林防护林复垦区-建设蔬菜水果肉蛋奶基地其他案例: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内蒙古东部煤炭基地的对比同:;都与工业区或工业中心相距不远,交通较为。异:山西省蕴藏量更大,品种更为;内蒙古东部还有资源。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标: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学习内容:一、关于流域的知识1. 流域和水系流域:也叫,指供给河流地表水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上的。水系:指河流

4、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流域的划分分水岭流域之间的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最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多划在。分水岭多为,也有的是高原,甚至可能是平原或湖泊。区分-集水线-多为3流域开发的背景和重点 一般思路(1)地貌角度:山地保护好;河谷平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河流流域开发主要部分,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2)水文角度:上游;中游;下游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案例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1).位置 美国部,距湾不远。气候:气候,降水:多,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要素之联系(2)区域的结构及资源社会经济特点自然地形流域内多,地形起伏,落差;地质矿产资源丰富;气候气候,温暖湿

5、润,多降水,季降水相对较少;水文有利条件:水系发达,支流,水量,大部分可通航,且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条件:河流落差,水量。人文:农业-开发较,;工业-炼铜;人口激增:20世纪30年代全美最贫困地区之一。(3)环境特点人地关系特点(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问题治理、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发展限制性因素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多(土地;);贫困。2. 区域发展规划或措施(1)开发核心河流的意义:,(2)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从入手,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多种效益;农业-土地利用:因地制宜调整;工业-利用廉价,发展工业;发展旅游业。(3)对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三、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思路总结1基本思路

6、2关于水利工程(1)水利工程兴建地区:多在大江大河的(落差大、水量大)修大坝,坝后形成水库。(2)水利工程兴建的原因:(地理背景分析)(3)水利工程兴建的意义(作用)、等综合效益水利工程建设结果: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4)水利工程建设的一般问题与对策: 移民(淹没地拆迁成本)、等问题 补救、控制、预防等对策四、其他案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为例学习目标: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内容:一、区域农业发展一般思路1.定方向: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2.因地制宜调整_和空间结构。3.目标:形成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

7、区域内_、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案例1.区域发展的条件与区域特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纬度偏高,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区域自然特点地形_、_;气候_气候,南北温差较大,_;河流有_汛,流量较_,水流平稳,结冰期_(除辽河);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_、有机质含量_;生物

8、_资源丰富。特:沼泽三江平原湿地东北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1)地形土壤条件及土地资源:_(2)气候条件:适宜,_,可一年一熟,多种经营_条件是劣势,也是优势?(3)森林资源:_(4)草场资源: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丰富优质(5)渔业资源:拥有较大沿海_,淡水湖泊和水库探究: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有利: 1)_充足,_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农产品品质佳; 2)农作物_少; 3)有机质易积累,分解和淋溶作用弱,土壤_; 4)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_,改善土地墒情。不利: 1)农作物种植品种有限;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多_; 4)长冬无法放

9、牧,要解决好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探究东北大米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气候有什么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机械化生产,是我国主要商品农业基地之一_资源丰富;_水平高;地区专业化生产经营规模_,人均耕地多商品谷物农业。工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总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经济区。农业布局特点 2.发展中的问题自然-_不足,低温冻害;农业生产比较_,耕地破坏严重;_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开垦_,破坏湿地环境;大规模开发,_严重;农产品_不适应市场要求。3.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改善_;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进_过程。开发方向-

10、因地制宜:平原耕作农业区:种植业:_基地建设;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山区-森林林业、特色产区;天然林保护;立体开发、特色化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西部草原畜牧业区生态农业和_畜牧业-集约化、生态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江苏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学习内容:一、复习-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是一个过程,也包含结果。过程: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人口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活动活动。城市文明向农村。标志:(1);(2)(最重要);(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最本质是什么?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的建立和集

11、聚。2、工业化(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2)衡量指标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城市化水平的两种不同含义:(1)单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看,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但以城市基础建设看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应该是城市发展建设水平)滞后于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过度膨胀症”。4、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意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江苏地理环境特点:我国南方地区,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邻近上海。人地关系特点:,文化发达2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3.存在问题1)忽视以人为本,重城市建设,盲目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建设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重问题3)城市化质量不高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4)欠城乡统筹4.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加大城市的聚集力、辐射力;2.“”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3.工业发展促进建设;4.保障进城农民利益,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珠三角工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政策:国家政策首要; 良好;丰富;地价相对港澳;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推动;全国最大的之一该地利于接受港澳地区产业扩散。总结有以下具体问题1)面临困难;2)相对落后;3)工业化城市化伴随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