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254145691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换拱施工方案(DOC34页)(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目目 录录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2 21.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 21.21.2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2 2二、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二、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2 22.12.1 原设计概况原设计概况 .2 22.22.2 变更设计原因、范围及内容变更设计原因、范围及内容 .3 3三、地质特征三、地质特征.4 43.13.1 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 .4 4四、施工组织安排四、施工组织安排.6 64.14.1 建设总体目标建设总体目标 .6 64.24.2 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组织机构

2、.7 74.34.3 工程施工工期安排工程施工工期安排 .7 74.44.4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7 7五、施工方案五、施工方案.8 85.15.1 换拱施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换拱施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8 85.25.2 换拱措施换拱措施 .10105.35.3 人员配置人员配置 .16165.45.4 侵限处治控制要点侵限处治控制要点 .1616六、监控量测六、监控量测.16166.16.1 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 .16166.26.2 洞内监控量测洞内监控量测 .1717七、管理措施七、管理措施.18187.17.1 质量管理措施质量

3、管理措施 .18187.27.2 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 .2121八、换拱施八、换拱施工工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2424九、应急预案九、应急预案.27279.19.1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27279.29.2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27279.39.3 应急准备应急准备 .27279.49.4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 .31319.59.5 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32329.69.6 现场恢复现场恢复 .36369.79.7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3636附图:苏家湾隧道换拱工程进度横道图。附图:苏家湾隧道

4、换拱工程进度横道图。.3636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施工施工方案方案一一、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原设计概况及变更、病害概况原设计概况原设计概况隧道 DK24+890DK25+310 里程段原设计采用 IV 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初支拱墙采用格栅钢架,间距 1.5m/榀,二衬厚度 30cm,二衬采用混凝土结构。DK25+310DK25+380 IV 级围岩地段原设计采用 IV 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支拱墙采用格栅钢架,间距 1.2m/榀,二衬厚度 35cm,二衬采用混凝土结构。DK24+852DK24+890 和 DK25+380DK25+409 段采用 V 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初

5、期支护采用工 18 型钢钢架,间距 0.8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洞身穿越砂泥岩互层,断层破碎带,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地质条件整体较差。2.1.12.1.1 病害变形情况病害变形情况于 2021 年 10 月初发现初支变形,并停止掌子面掘进,截止 10 月 15 日,掌子面里程为 DK25+029.5,下台阶跟进至 DK25+094;仰拱跳跃施工,分段范围为 DK25+419DK25+172 和 DK25+132DK25+102,共 277m;二衬施工段落为DK25+419DK25+274.9,共 144.1m。隧道 DK25+269DK25+100 线路右侧上下台阶连接板处出现明显

6、纵向裂缝,个别断面自拱脚至拱顶出现半侧环向裂缝,裂缝未贯穿全环。在降雨的影响下,结构变形加大,上下台阶连接处钢架受压弯曲,向隧道中线方向出现鼓包,初支侵入二衬界限,并有个别下台阶初支与岩壁脱离,呈开口状向隧道中线倾斜。尤其以 DK25+140DK25+156 范围变形最大,其中 DK25+144Dk25+148 之间的小避车洞岩壁初支破碎,岩体产生竖向裂纹。线路左侧围岩变形幅度很小,但在DK25+172Dk25+180 范围内的小避车洞也出现竖向裂缝。2021 年 11 月 12 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DK25+220DK25+115段侵限较为严重,右侧侵限 835cm,左侧侵限 5

7、14cm,其中右侧DK25+180DK25+150 段最为严重均在 20cm 左右,左侧 DK25+200DK25+180 段最为严重在 10cm 左右。DK25+274.9DK25+220 和 DK25+094 段右侧变形较大,达到 1025cm,左侧变形相对较小,均在 5cm 左右。在对变形隧道仰拱检查时发现 DK25+270DK25+227 段仰拱出现纵向裂缝,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开缝位置距左侧初支约 1.5m,裂缝自大里程向小里程发展,并逐渐变窄,裂缝最大宽度约 1cm。加之近期降雪影响,雪水下渗,洞内出现渗水现象,围岩条件进一步恶化。2021 年 11 月 27 日相关

8、单位对现场仰拱进行普查,发现仰拱在线路左侧的裂缝的范围扩大为 DK25+276DK25+172,共 104m,离左侧初支边墙 1.5m,宽度为110mm,由大里程往小里程方向裂缝宽度越来越小,DK25+132DK25+125 段仰拱在离右侧初支边墙 1.5m 左右处出现纵向裂纹,裂纹宽 11.5mm,长度为7m,DK25+144DK25+139 段临时遂底混凝土开裂程度加剧,从原来的平均 1.0mm增大到 2mm。DK25+132-102 仰拱两侧也均出现开裂现象,现DK25+084DK25+054 未开挖下台阶段地面原状土发生不规则龟裂。2.2.2 2 变更设计原因、范围及内容变更设计原因、

9、范围及内容2.2.12.2.1 变更设计原因变更设计原因隧道施工期间恰逢雨水集中,2021 年 6 月至 10 月,府谷线降水量为452.8mm,七月份最大降水量只有 121mm,降水量增大了将近一倍。隧道变形地段洞顶地层以砂岩为主,节理缝隙发育,透水性好,地层受施工爆破及开挖扰动影响,下渗量和下渗速率会增加,隧道周边围岩含水率增大导致岩体的强度降低。另外隧道洞身地层以泥岩为主,砂岩主要分布于拱部,泥岩具有弱膨胀性,在地下水干、湿交替影响下,导致岩体发生反复的膨胀、崩解、强度降低,促使局部围岩变形增大,导致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2.2.22.2.2 变更设计范围及内容变更设计范围及内容变更设计

10、范围为 DK24+890DK25+274.9 段,该段围岩等级由 IV 级调整为V 级。DK25+274.9DK25+094 段初期支护发生开裂变形,需要进行换拱处理,同时对支护措施进行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工 20a 型钢钢架,间距 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该段仰拱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对该段仰拱进行凿除,重新施做尽早封闭成环;DK25+094DK25+029.5 段,上台阶已经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对该段的支护措施进行调整,初期支护采用工 18 型钢钢架,间距 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DK24+890DK25+029.5 段尚未开挖,根据现场实

11、际情况,为保证施工安全,对围岩级别进行调整,由 IV 级调整为 V 级,采用 V 级加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工 18 型钢钢架,间距 0.75m/榀,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前支护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采用 42 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DK24+852DK24+890 段,对原设计的初期支护措施进行适当加强,钢架间距由原设计的 0.8m/榀调整为 0.75m/榀。对DK25+276DK25+172 和 DK25+132DK25+102 段仰拱进行凿除重新施做。三、地质特征三、地质特征3.13.1 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自然及工程地质特征3.1.13.1.1 自然特征自然特征依据调查

12、及钻探资料显示的地层,上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黄土;下伏侏罗系中统(J2)砂岩(J2Ms+Ss) 、泥岩(J2Ss+Ms)为主,其岩性特征详述如下:黄土(Q3eol):黄褐色,硬塑,含少量碎石,厚度 12.422.0m,II 级普通土。砂岩(J2Ss):灰白色青灰色,弱风化,泥质胶结,粗粒结构,薄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岩层产状近乎水平,岩体呈交错层理状,局部夹紫红色泥岩条带,与砂岩呈互层状,研质脆,遇水浸泡后易软化,IV 级软石,分布于隧道上、下台阶位置,厚度大,遇水浸泡后膨胀,风干后崩解,IV 级软石,主要分布于隧道洞身位置,层厚 3.0m-5.0m。3.1.23

13、.1.2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拟建工程场地内没有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质构造。隧道区属于单斜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位 2304。隧道进出口地势陡峭,岩性为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由于差异风化及重力作用,坡面发育危岩,影响隧道洞口施工及运营安全。 特殊岩土为砂质黄土,坚硬,手搓有砂感,s=0.006-0.044,II 级(中等)自重湿陷性黄土。从区域地质来讲,本区域岩层为沉积造成,产状平缓。从府谷至哈镇沿线地形地貌上来看,隧道所处河谷应为后期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带并经风蚀、水流冲刷作用造成。主要现象如下:隧道位于河谷一侧,属于傍山隧道。从隧道两侧出露岩层来看,河谷左侧(靠隧道侧)同位岩层要比右侧

14、同位岩层高,说明本地区域性构造带为逆冲,其中左侧构造带边缘岩层受力有上扬之势,右侧岩层有下倾之势,隧道侧山体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为上盘。从隧道出口左侧岩层开裂情况,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受力后开裂、破碎严重;洞内青灰色砂岩等类似断层角砾的捕掳体,受构造应力的高温高压作用,变质严重,粒间松散,岩体呈透镜状、周边磨圆;从设计院钻孔取芯率看出靠山体侧钻孔取芯率比外侧低可以说明靠山侧破碎严重;洞内强风化岩层基本接近水平和有反倾趋势说明洞身围岩与山体不整合,另外在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多次揭示滑动面或擦痕。这些现象说明,隧道处于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隧道洞身围岩不稳定,受力容易产生变形、坍塌等。3

15、.1.2.13.1.2.1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地表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冲沟发育,下部砂岩节理裂隙发育,为地表水入渗的主要通道。黄土覆盖层物质主要为砂质黄土及块石土,两侧及前缘厚度较薄,覆盖层达 5-30m 厚土石分界面继承了原风积砂质黄土沉积时古地形,基本是沿古地形发育而成。即土石分界面具有南高北低,整体倾向沟心方向,与山前黄土缓坡坡向趋同的特点。本隧道明显为傍山隧道。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里程为 DK25+100-270 段,位于地表 DK25+274 冲沟、DK25+148 冲沟及 DK25+075 三条大冲沟之间,地表坡度约 37-45。在线路左侧(靠山侧)距离中线 50 米左右的位置,三条大冲沟

16、顶存在明显错动痕迹,呈台阶状,错台高度 30-70cm 不等。黄土覆盖层为古滑坡体已经得到确认。同时在坡体靠河侧也存在滑坡体的剪出趾与滑覆面;同样在隧道出口端右侧空压机房后及钢筋场位置发现明显滑动面,擦痕明显。从远处观察,可明显发现由减损凹陷所围成的滑坡体。事实证明苏家湾隧道浅层斜坡为老黄土古滑坡,虽然之前已经趋于稳定,但是由于2021 年雨水较大及隧道开挖过程爆破扰动存在导致古滑坡复活的可能,这里不能排除古滑坡复活对隧道洞内围岩产生作用。3.1.2.23.1.2.2 洞内围岩特征洞内围岩特征隧址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层黄土、三叠系中统泥岩及砂岩组成。其中黄土主要覆盖于隧道地表,厚度 530 米不等;黄土下为砂岩,局部为泥岩夹砂岩结构;洞身围岩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层状泥岩。从隧道开挖中揭示的围岩情况来看,围岩层理比较明显,构造较复杂,洞顶到隧底分别为黄褐色砂岩,为全风化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自稳性较差;黄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褐色砂岩下部为 1520cm 厚的青灰色泥岩夹层,易崩解;青灰色泥岩以下为褐红色泥岩,泥质结构,易崩解,具有弱膨胀性。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