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5402668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第1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专业名称煤矿开采技术姓名范利军学号 20130801012119 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5日目录一、概述矿井开采 (3)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一)、工作制度 (4)(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三、井田开拓 (5)(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5)(二)、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6)四、矿井基本巷道 (9)(一)、井筒 (10)(二)、井底车场 (10)(三)、主要开拓巷道 (11)五、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12)六、结束语 (13)七、致谢词 (14)八、参考文献 (15)论文摘要:本设计详细

2、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关键字: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矿井开采研究与分析一、概述矿井开采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

3、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

4、,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工作制度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330天,矿井每昼夜分三班工作。采煤工作面为两班生产,另一班维修设备,通风、排水则须三班工作,每日为24小时生产。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为16小时。(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是度量矿井生产建设的重要指

5、标,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井生产技术面貌,是井田开拓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矿井生产能力是与井田划分紧密联系并且相互适应的。是矿区总体设计应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矿井生产能力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储量、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煤碳开采等因素确定。对于具体矿井,应该根据国家需要,结合该矿地质和技术条件,开拓、准备和通风方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在保证生产安技术经济合理的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各生产环节,所能保证的能力,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三、井田开拓(一)、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

6、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防止瓦斯突出。(二)、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1、井口形式井筒选择表井筒形式优点缺点适应

7、条件平硐开拓井下煤炭运输不需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工业设施简单,井巷工程量小,利于排水,掘进速度快,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受地形即埋藏条件限制。适合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立井开拓立井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1.施工复杂,设备多技术要求高;2.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3.不能躲开煤层顶底板含水层。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厚;2.水文条件复杂,围岩不稳定需特殊施工;3.倾斜长度大,用立井开采兼顾小开采。斜井斜井1.地质条件较好井筒掘进技术简单;2.斜井开采每个水平井底车场易靠近储量中心;3.井口可靠近井田边界,工业广场留煤少;4.

8、主井做斜井时可做安全出口;5.建井工期短;6.可用皮带运输,实现连续运提。受地形及煤层埋藏条件限制。1.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和引进铁路,2.水文地质条件好。综合开拓可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2、主要运输大巷及回风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1)、主要运输大巷阶段或水平主要运输大巷是沟通采区与井底车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干线,并进行通风排水及布设管线。当上阶段采完后,又可以作为下一阶段或水平的总回风道,其工作年限长。主要运输大巷在符合开拓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大巷长度避免过多的弯曲转折以减少开拓工程,作到运输方便,有利通风,并应设在坚硬耐久不易风化无自然发火的煤岩层内。大巷位置选择为了保证生产使用,便于

9、维护减少煤柱损失,一般将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不受采动影响的坚硬岩层或煤组下部媒质坚硬围岩稳定无自然发火的簿及中厚煤层中,为了保护大巷不受采动影响,底板岩石大巷必须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根据我国经验,煤层与大巷间岩柱尺寸随煤层赋存深度和岩石性质而变,一般为1030m。(2)总回风道布置集中运输大巷 2-采区石门 3-煤层回风大巷的布置原则与运输大巷布置基本相同,并且对于一个具体矿井来说,常采用相同的布置方式。实际上,上水平的运输大巷可以作为下水平的回风大巷。矿井第一水平总回风道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覆盖冲击层很厚,含水量比较大,一般要在井田浅部留设防水煤柱,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总回风道布

10、置在防水煤柱内。、对于急倾斜倾斜和大多数缓斜煤层的矿井,根据围岩和煤层情况及开采要求,回风大巷可设在煤组稳固的底板岩层中,有条件时,可设在煤组下部坚硬围岩稳固的簿及中厚煤层中。、为便于总回风道的掘进和维护,全井田回风大巷的标高宜一致。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3、选择矿井开拓方案影响选择矿井开拓方案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地质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矿井建设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开拓方案。它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综合经济效益。选择矿井开拓方案的主要依据是地质

11、因素和地理因素,其中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和地形条件又是关键因素,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也可能成为决策时的主要因素。为此,在选择矿井开拓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四、矿井基本巷道(一)、井筒井筒在矿井开发和开采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整个矿井的进口和出口,井筒选择决定于其用途、服务年限等因素,井筒的断面大小更是整个矿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矿井的用途、井型、服务年限等。同时,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涌水情况、选择的支护方式及施工方法等因素也决定了井筒的断面形状。1、井筒断面形状和布置形式(1)、井筒断面形状井筒断面形状主要根据井筒的用途、服务年限、穿过的岩层性质、选择的支护

12、材料,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我国的矿井中,立井井筒断面大多选用圆形,只有少数小型矿井选用矩形。圆形断面常采用混凝土、料石或混凝土喷砼支护,具有服务年限长、承受地压性能较好、生产期间支护不需要或很少需要维修、通风阻力小,以及便于施工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服务年限在10年以上的矿井都采用圆形断面。其主要缺点是断面利用率较差。立井井筒的名称见表立井井筒名称名称用途提升容器及装备备注主井提煤箕斗(小型矿井装备罐笼)除小型矿井外,一般不设梯子间,目前在设计中,一般不考虑留延伸间副井升降人员、设备、材料及提升矸石等,并兼做通风、排水。罐笼;排水、压风、洒水、电缆等管线和梯子间。风井进风、回风或兼做矿井的安全

13、出口。梯子间及管线、电缆等有的矿井根据需要还设有提升设备。混合井兼做主副井之用箕斗、罐笼;排水、压风、洒水、电缆等管线和梯子间。常用于老矿井的改建。2、井筒的布置形式井筒断面布置主要根据提升间的提升容器与井筒装备的类型来决定。井筒断面内除提升间外,根据井筒的用途和需要的不同,往往还须布置梯子间、管子间或延伸间。(二)、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环节的枢纽。井下煤炭和矸石通过井底车场经井筒转运到地面,井上的材料和设备通过井底车场转运到井下各个地点。排水、通风、动力供应以及人员上下等,也必须通过井底车场。所以它是矿井生产的咽喉,直接影响着矿井的生产和安全。井底车场路线多,设备多,设计施工复杂,工程量大。井底车场包括运输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