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54026401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04(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稿一、前言广义的职务犯罪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公权私用,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或者是社会组织的权益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从而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秩序和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侵犯了公司、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侵犯了公司、企业权力的社会价值和廉洁性;侵犯了公司、企业的信誉、名誉等。这种犯罪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作。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

2、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

3、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二、职务犯罪的类型1、职务侵占罪(一)定义:(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二)、基本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法律关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如商店、工厂、饭店、宾

4、馆及各种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资产和债权。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还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2)、客观

5、条件: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房屋、设备等财产等谎称为自有,标价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将自己使用、保管之物(笔记本电脑、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光盘等)隐匿,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或拒不归还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如虚开发票报帐、通过造假的手段在会议上多收少交等。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6、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的非法侵占一旦达到开始实际占有,便处于继续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结果的继续,并非本罪的侵占行为的继续。侵占行为一旦完成,则应视为既遂。至于未遂,则应是侵占行为没有完成,如财会人员故意将某笔收款不入帐,但未来得及结帐就被发现,则应以本罪未遂论处。3)、主体条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就是非一般自然人,而是由工作职权的特殊自然人,但对在职人员来说却是具有一般性,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所有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

7、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4)、主观条件:构成本罪的主观条件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

8、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反之,没有主观故意,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不构成本罪。如借用本单位的公用照相机,长期使用不还,不是想占为己有,只是喜欢照相、为使用方便,就不构成主观条件;反之,如果是出于占有目的,企图设法销毁借条、谎称丢失等,企图使单位失去了所有权的依据,就构成了本罪的主观条件。(三)、立案标准:构成本罪侵占的数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

9、、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这里的数额,应当以累计金额计算。 (四)、处罚:数额较大的(500010000),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100000元以上),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五)案例:1)、以公司名义借款后携款潜逃构成职务侵占罪,甲公司职员张某在工作中负责保管公章,并有权使用公章与他人签订合同。2003年1月,张某私自以公司名义,使用公章向乙公司借款二十万元后,携款逃走。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利用职务的便利,以甲公司的名义向乙公

10、司借款,而后携款潜逃,乙公司在签订借款合同中没有过错,其认为张某是在履行职务,自己是借款给甲公司,而非借款给张某个人,其合同安全应得到法律的保护,有权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因此,张某的行为侵占的客体是甲公司的财物所有权,客观上利用了其在公司担任的职务的便利,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甲公司由于对其职员管理的疏忽,应承担向乙公司还款的法律后果,而甲公司则只能事后再向张某索赔。2)、用单位电话狂打色情电话构成职务侵占罪。王某是开封市某公司职工,因为单位没有设保安,夜里就由单位的男同志轮流值班,由于单位离王某家很近,有时同事还让其代替值班。王某一个月间利用单位电话打色情电话的费用共计11215元。王某是单

11、位职工,其主观上为满足个人私欲而故意私打单位电话,其实施犯罪行为是利用在单位值班的便利条件,客观上其行为造成了单位一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因此,王某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职务侵占罪。3)、购假发票报差旅费被判2年6个月。马某为佛山某鞋业公司司机,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他多次向他人购买假路费发票,拿到单位报销。不到两年时间,马某就骗取公司差旅费共95125元。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马某身为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使用虚假发票报销的方法,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故依法判处被告人马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4)、虚开发票贪

12、污罪:2002年底,大专文化程度的刘某被任命为乌鲁木齐某金融机构行政管理处处长。当年底,刘某选择了每套价值近300元的丝被,用于为单位职工发放福利。但在开具发票的时候,他让采购点的老板多开了近1倍的价格,从中获取差价11万余元。随后,刘某用这些钱为其所在部门添置了一部相机。过节期间,刘某所在处室员工均拿到了最低1000元的奖金,一些公务招待也从中支了钱。最后,刘某把剩余的59万余元存到了自己名下。2006年5月,刘某被刑事拘留,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这起案件。法院一审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了贪污罪,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其犯罪所得予以追缴。刘某认为,法院认定的贪污金额有误

13、,没有扣除其用于公务的部分,而且案发后,自己积极退还了所得赃款,对其悔罪表现应减轻处罚适用缓刑,遂提起上诉。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后认为,刘某为员工发放奖金等公务行为,应通过正常途径进行。依照刑法相关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犯罪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行为人控制公共财务后,是否将财物据为己有,不影响贪污既遂的认定。因此,刘某发放奖金等行为不影响对其贪污公款数额的认定,对刘某的上诉理由不予采纳。乌市中院认为,一审法院定性准确,但原判认定刘某贪污公款的数额及适用法律不当,予以纠正,遂判决刘某有期徒刑5年。因刘某已退还全部赃款,遂撤销原审追缴犯罪所得的判决。5)、虚开发票贪污罪:法院经审理认为,

14、被告人简光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在担任永定县旅游事业局局长、永定客家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开发票报出公款、收取公款后不入帐等手段,非法占有公款91850元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鉴于被告人简光华在接受中共永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调查期间,就如实交代自已的贪污行为,应视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就向有关组织主动交代了自已的犯罪事实,且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已的犯罪事实,应认定为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另被告人简光华能主动退还大部分赃款,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2、挪用资金罪:(一)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15、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二)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三种行为: (1)、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

16、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这是较轻的一种挪用行为。其构成特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主管、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而挪用本单位资金,具用途主要是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用,但未用于从事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而且挪用数额较大,且时间上超过三个月而未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出、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非法活动的。这两种行为没有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超过三个月是否退还的限制,只要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的就构成犯罪。所谓“营利活动”主要是指进行经商、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券等活动。所谓“非法活动”。就是指将挪用来的资金用来进行走私、赌博等活动。这里的“数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