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54023211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的控制与防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 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 、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预防建议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的滋长和和繁衍:1. 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2. 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

2、对MDR感染者进行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3. 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4. 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6. 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监测;7.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8. 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在医院或地区内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轮替使用,可能有助于敏感菌战胜MDR,但需国内外多地区推行和鉴定后,始能作出有效与否的正确判断。加入乳酸

3、杆菌和双歧杆菌于品中当无可非议,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肠球菌属似并不妥当。低毒、对控制MDR有效的新抗菌药物自当更多开发,但合理用好现有抗菌药物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

4、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

5、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

6、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严格实施

7、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

8、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9、,特别要做好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

10、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二)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

11、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多重耐药菌(MDR

12、O),主要是指对临床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ESBL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ponghenryMRSAVRSA(VRE)其他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患者手部卫生接触污物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进入病室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最重要是受卫生

13、,要用酒精手消毒接触患者后洗手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护目镜及口罩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吸痰、插管等)(保护工具要在离开病房前脱掉)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护目镜及口罩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隔离衣要在离开病房前脱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物体表面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要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后抹布要消毒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要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清洁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清洁消毒

14、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三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所有隔离的病人要得到合理的医护照顾。 国外的研究发现,因为病人被隔离,医护往往不愿意进去看病人。和普通没有隔离的病人比较,医护花的在隔离病人的时间,比不用隔离的病人小。同时也发现,被隔离的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更高。同时也要照顾被隔离病人的心理。和对被隔离的病人进

15、行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进行监控。环境卫生,包括,医疗器材,病历,床栏,开门手柄。最好有一套写下来的的清洁和消毒流程,有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门的负责清洁的人员来进行。如果发现环境是污染的源头,要把病人撤离,对病房进行消毒,在确保病房是洁净后才可以从新安排病人。(如果流程是有效的,就不用对环境进行细菌培养)要主动经常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监控是否MDRO,在培养结果没有出来前,假设患者是有MRDO来隔离。(对MRDO高危的病人进行细菌培养, 比如 ICU病人,骨髓/干细胞移植,肿瘤癌症,从高MRDO医院转院的病人,是MRDO的带菌或感染病史的病人)要在全医院范围内收集MRDO的数据,包括1.帶菌colonized, 2.感染infected的病人,3是什么MRDO。确诊病人是MDRO要有清楚指示让医护知道病人是MRDO为带菌者,配专用仪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