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54022432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缠绕成型工艺(PPT31页)(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件7.1.1 纤维缠绕工艺的分类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 缠绕成型工艺7.1 概述7.1.1 纤维缠绕工艺的分类缠绕工艺: 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 或布带,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成为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过程。工艺流程图: P159 图7-1 干法缠绕、湿法缠绕。 7.1.1.1 干法缠绕 将预浸纱带或预浸布,在缠绕机上经加热至粘流状态并缠绕到芯模上的成型工艺过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图7-1 缠绕工艺流程图7.1.1 纤维缠绕工艺的分类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干法缠绕特点: 制品质量稳定含胶量、尺寸等;缠绕速度快100200m/min; 劳动卫 生条件好;预浸设备投

2、资大。 7.1.1.2 湿法缠绕 将无捻粗纱经浸胶后直接缠绕到芯模上的成型工艺过程。 特点: 不需要预浸渍设备 ,设备投资少;便于选材;纱片质量及张力需严格控制,固化时易产生气泡。 7.1.1.3 半干法缠绕 将无捻粗纱浸胶后,随即预烘干,然后缠绕到芯模上的成型工艺方法。 7.1.1 纤维缠绕工艺的分类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1.2 纤维缠绕制品的优点 1比强度高 比强度高的原因有四点 P160; 2生产本钱低 玻璃纤维用量可达80; 3生产效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7.1.3 原材料主要有纤维增强材料与树脂两大类。1增强材料 主要是中碱、无碱粗纱。另外有玻璃布带、碳纤维等。应

3、根据不同产品对性能的要求进行选用。 7.1.2 纤维缠绕制品的优点 一般情况下纤维需进行外表处理。玻璃纤维的选用要求有6条, P161 。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2树脂体系 包括树脂及各种助剂、填料等。 常用的有: 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树脂环氧改性酚醛树脂。 选用要求:工艺性好; 断裂延伸率与纤维匹配; 固化收缩率低并毒性小; 来源广泛,价格低。 7.1.4 缠绕制品的应用范围军工方面: 航空、航天、导弹发动机壳体、高压容器、导弹发 射筒等。 民用方面: 化工、石油、环保、建筑等领域的管道、贮罐等。 7.1.2 纤维缠绕制品的优点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1.3 缠

4、绕工艺的现状及开展 开展方向:高性能材料和功能材料,主要用于高科技领域;军工使用转向民用;提高自动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本钱。 7.2 芯模 7.2.1 芯模材料 7.2.1.1 常用材料作业:1、干法缠绕、湿法缠绕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缠绕制品的优点是什么? 3、缠绕制品比强度高的原因是什么?7.1.3 缠绕工艺的现状及开展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芯模材料对制品的影响主要有: 膨胀系数对产品尺寸的影响; 弹性模量对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 导热系数对产品固化度的影响; 芯模中水份对产品固化的影响。 7.2.1.3 选择芯模材料应注意的问题14 P163 主要是钢材、木材、塑料、铝、

5、石膏、水泥等。水泥、石膏芯模材料的性能见表7-1 。7.2.1.2 芯模材料对制品的影响 石膏模与钢模的比较见表7-2 。 7.2.1 芯模材料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2.2 芯模的结构形式7.2.2.1 实心或空心整体式芯模采用易敲碎的材料或可溶性的盐类。7.2.2.2 组合式芯模分瓣式、隔板式、捆扎式、框架装配式,图7-2 7-3 7-4 7.2.2.3 石膏隔板组合式芯模 图7-5 7.2.2 芯模的结构形式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2.2.4 管道芯模整体式芯模 开缩式芯模 图7-6 7-7 整体式芯模 用于直径小于800mm的管子生产。 开缩式芯模 用于直径大于800mm的

6、管子生产。 要求:1、具有经抛光的高精度外表;2、具有锥度,不小于1/1000(便于脱模)。7.2.3 芯模设计 P165169 自学7.2.2 芯模的结构形式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3 缠绕规律7.3.1 概述 7.3.1.1 缠绕规律的内容 对缠绕线形的两点要求: 1纤维既不重合又不离缝,均匀连续布 满芯模外表。 2纤维在芯模外表位置稳定,不打滑。 7.3.1.2 缠绕线型分类环向缠绕 纵向缠绕 螺旋缠绕 所谓缠绕规律是描述纱片均匀、稳定、连续、排布在芯模外表,以及芯模与导丝头间运动关系的规律。7.3 缠绕规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1环向缠绕 芯模自转一周,导丝头 近似移动一个纱

7、片宽度的缠绕,称环向缠绕。只能缠绕直筒段图7-15 环向缠绕7.3 缠绕规律封头 纱带筒身b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纱片螺距: WDctg 纱片宽: bDcos 那么:b wsin 其中是纱片与芯模轴线的交角称缠绕角。图7-16 环向缠绕参数关系图7.3 缠绕规律WDDb90 80 70 60 50 402.01.51.00.750.500.250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2螺旋缠绕 定义: 芯模绕自轴匀速转动,导丝头 以特定速度沿芯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缠绕方式称螺旋缠绕。 此缠绕方式不仅可以缠绕圆 筒段,而且缠绕端头(封头)。图7-17。纤维缠绕轨迹: 由圆筒上的螺旋线和封头上与极孔相切的

8、空间曲线组成。图7-17 螺旋缠绕7.3 缠绕规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3纵向缠绕 又称平面缠绕 导丝头 在固定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芯模绕自轴慢速旋转,导丝头转 一周,芯模转动的微小角度近似一个纱片宽度,这种缠绕方法称为平面缠绕。 图7-18 平面缠绕7.3 缠绕规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 平面缠绕、缠绕角的正切值为: 图7-19 平面缠绕参数关系图7.3 缠绕规律lcle1le22r12r2baDsDlcb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平面缠绕的速比: 芯模旋转周数与导丝头绕芯模旋转的圈数比。 证明 : 因为芯模转一周时,恰好纱片在芯模上布满一层。设此时丝头转 了n圈,由速比定义有:

9、在芯模筒段,纱片的有效宽度 7.3 缠绕规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 缠满整个筒体的必要条件是:=那么: bb7.3 缠绕规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3.2 螺旋缠绕线型 7.3.2.1 纤维在芯模外表均匀布满的条件1一个完整循环的概念 螺旋缠绕时 ,由导丝头 引入的纤维自芯模上某点开始空间点,导丝头经过 假设干次往返运动后,又缠回到原来的起始点上空间点。这样在芯模上所完成的一次不重复布线称为“标准线。完成一个标准线缠绕 称为一个完整循环。 “标准线是反映缠绕规 律的根本线型。 作业:1、什么是螺旋缠绕? 2、写出平面缠绕速比的表达式并加以证明。 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10、缠绕成型工艺2一个完整循环的切点数及分布规律a、切点位置“时序相邻和“位置相邻的概念 在极孔圆周上按时间顺 序相继出现的两个切点称为时序相邻的两切点。 时序相邻的切点的位置只能有两种情况: 1、两切点紧密排布,中间不能再参加其他切点,那么 称为两切点“位置相邻。 2、两切点之间还可以参加其他切点,称此两切点位 置不相邻。 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b、单切点与多切点的概念 完成一个完整循环缠绕 ,极孔圆周上只有一个切点的情况称单切点缠绕。 完成一个完整循环缠绕 ,极孔圆周上有多个切点的情况称多切点缠绕。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缠绕有两种情况: 1时序相邻的两切点位置也相邻。即

11、在出现与初始切点位置相邻的切点以前,极孔上只有一个切点,这种缠绕线 形称单切点线型。2在出现与起始切点位置相邻的切点以前,极孔上已经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切点,即时序相邻切点位置不相邻,这种缠绕线 形称为多切点线型。 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 在极孔上的切点线型排布见图7-20,7-21。 单单切点线线型 双切点线线型图7-20 单切点与双切点排布图7.3.2 螺旋缠绕线型1233124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n=3 n=4 n=5图7-21 多切点的排布图7.3.2 螺旋缠绕线型1231231234123412345142531352415432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

12、型工艺c、一个完整循环的n个切点必将等分极孔圆周 由于芯模匀速转动,丝嘴每往返一次的时间又相同。因此,一个完整循环的n点切点必将等分极孔圆周。 3、纤维在芯模外表均匀布满的条件 a、一个完整循环的诸切点均布在极孔圆周上。b、位置相邻的两切点所对应的纱片在筒身段错开的距 离等于一个纱片宽度。作业: 1、什么是“标准线缠绕? 2、在螺旋缠绕中什么是切点的“时序相邻?什么是“位置 相邻? 3、螺旋缠绕中,纤维均匀布满芯模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4、芯模转角n的公式推导。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3.2.2 纤维缠绕芯模转角即缠绕中心角与线型的关系 设完成一个n切点的完整循环缠

13、绕 ,芯模转角为,导丝头 每往返一次芯模转角为n,那么: n/n n的推导: P173-174 单切点: 1=1+N360 N=0,1,2, 其中是使位置相邻的两切点,对应的纱片在筒身段错开一个纱片的距离。两切点:一个完整循环导丝头 往返2次才错过一个,导丝头 往返一次时应错开/2。那么有: 2=1/2+N360/2三切点: 3=1/3+N360/3 n个切点: n=1/n+N360/n 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那么对于n有:nK/n +N360/nK值需要使K/n为最简真分数。 但是,n3时各切点的排序与时间顺 序不一定一致,如图7-21,例如3有2个值: 3-1=

14、1/3+N360/3 3-2=2/3+N360/35有4个值: 5-1=1/5+N360/5 5-2=2/5+N360/5 5-3=3/5+N360/5 5-4=4/5+N360/5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线型以导丝头 往返一次芯模旋转的转数来表示:S0 n /360 K/n + NM/nM=K + nNS0-表示线形; M一个完整循环芯模转数;n切点数,也是一个完整循环导丝头往返次数。表7-3 给出了6切点以内的S0所对应的n、K、N、n值。由上述分析可知: 在一个完整循环中,切点数不同,纤维缠绕 的线型不同;如果在一个完整的循环中,切点数相同而切点排布顺序不同,

15、那么线型也不相同;切点数相同,而切点排布顺序也相同,导丝头 往返一次芯模旋转的N值不同,线型也不相同。 例: n8K/n1/8,3/8,5/8,7/87.3.2 螺旋缠绕线型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3.3 螺旋缠绕的转速比芯模转数与导丝头 往返次数之比。 考虑到速比微调局部即纱片宽度对应角度的影响,实际转 速比: 芯模转角微小增量的计算: b-纱片宽度;-缠绕角。7.3.3 转速比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3.4 线型设计7.4 缠绕工艺设计7.4.1 内压容器的结构选型 P1801827.4.2 缠绕类型的选择 平面缠绕适合于球形,扁球形制品。长形管状制品一般采用螺旋缠绕。 缠绕内

16、压容器时,极少采用纯螺旋缠绕,多采用螺旋缠绕与环向缠绕的组合缠绕。 原因: 1几何条件的限制,即封头测地线要求,难 以完全实现。2纯螺旋缠绕纤维 交叉程度大,易产生分层。 7.4 缠绕工艺设计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4.3 螺旋缠绕线型参数选择 (1)实际缠绕 角应控制在测地线缠绕 角偏离810以内。 (2)切点数不易过多,切点过多时,切点处纤维交叉次数 多,极孔附近容易出现架空。(3)螺旋缠绕与环向缠绕应交替进行。(4)封头应逐渐扩大,减少应力集中。7.4 缠绕工艺设计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7.4.4 工艺参数纤维热处理: 增强型浸润剂无捻纱,6080,24h; 石蜡浸润剂型纤维, 350, 57h 除去纤维外表蜡类物质。 浸胶方式:两种 P185,图33,34 胶含量控制: 20左右胶液粘度: 0.351.0 Pa.S 缠绕张 力的影响: P185187 张力过小,制品强度偏低,容器充压时变 形大,疲劳性能差;张力过大纤维磨损大,使纤维强度损失制品强度下降。张力大小应适中、均匀。7.4 缠绕工艺设计 课件第七章 缠绕成型工艺缠绕速度:对湿法缠绕 纱线速度应小于0.9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