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254020024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高山顶立低低海底行山顶立和海底行阅读答案山顶立和海底行阅读答案 山顶立和海底行阅读材料 从某种终极意义上说,人生具有本然的修炼意味,只是有的人意识到 了,有的人没有意识到。但不管意识到的还是没有意识到的,人生总不外乎呈现 为向上和向下这两种生命状态。向上为火,向下为水;由于火不管什么时候总是 向上燃烧的,而水不管在什么情形下总是向下流淌的,水往低处流。向上具有阳 刚的力度,向下那么有阴柔之美。中国古代的禅师把禅归结为“高高山顶立,深深 海底行”。前半句指的就是火的状态,后半句说的乃是水的形象。生命有时是不 断的向上、向上,力图站到山顶上去;有时却是向下、向

2、下,顺流而下,听其自 然,或者随遇而安。而什么时候理应向上,什么时候理应向下,那么完全取决于每 一个人自身的修为。 火和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但在我看来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 选择火的力度,到了暮年时分,才进入水的优美。当然,有的人一生都在向上, 有的人一生都在向下,人生的方式没有公式可言。譬如李白,他一生都在理想“身 登青云梯”,然而又不得。李白是个功名心很重的诗人,当皇帝把他叫进宫里去 时,他得意之极,大呼“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一旦跨到皇宫的门槛上,就羞于与 “蓬蒿人”为伍了。须知“蓬蒿人”中有的是藏龙卧虎的高人。后来,李白在皇宫里 受排挤从而被逐,于是他开头牢骚满腹,说“安能摧眉折腰事

3、权责,使我不得开 心颜”。尽管李白有时也敬仰过“散发弄扁舟”的潇洒,但他一生更多的却是“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所谓“蜀道难”,其难者,仕途也。相比之下,苏东坡 比李白更上了一层楼。苏东坡越过了“身登青云梯”的阶段,开头慨叹“高处不胜 寒”。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到过“高处”,所以他只是敬仰登高,而浑然不知高处 到底怎么样。至于苏东坡,他是到了高处的诗人,他知道了高处的寒冷。由此可 见,“高高山顶立”并不完全意味着告成,也同样意味着孤独和落莫。当一个人能 感受到高处的寒冷时,李白式的功名心便开头消退了。生命由此不知不觉地转向 了另一种状态,不再是一味的向上,而是走向顺流而下的“海底行”。 海

4、底行有大量不同的方式,譬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李叔 同的皈依佛门是一种,比起山顶立那样的迎风展翅,海底行是低调的,悄悄无语 的,甚至得有地藏菩萨那样的气度:“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然,不管海底行 有多少方式,其根本的人生容貌是一样的,需要一颗平常心。平常与平庸不同。 平庸往往是一种苟活,而平常却是一种修为。有一部名为英雄的美国电影,就描写过一个具有平常心的小人物,如何在一架坠毁的飞机里奋不顾身地救落难 乘客,完了又悄然离去。仿佛是为了强调一个英雄人物的平常心,导演还特意设 计了这么一个好玩的细节,当这个英雄从浓烟里扶起一个女乘客时,顺手牵羊地 捡走了对方的钱包。由于英雄也是人,是人

5、就难免有人性的弱点。导演为了降低 英雄的高度,不惜让他表示人的卑微和低下。且不说这种方法是否可取,但人们 至少可以从中明白一个简朴的道理,就人的本性而言,都是一样的,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野兽。你到底向哪个方向进展,取决于你自身的修炼。海底行的海,有许 多层象征意味,它既象征着芸芸众生,茫茫人世,又象征着生命的本性,内修的 境界。正如山顶立有一种振奋的气势,海底行需要非凡的定力。所谓戒定慧门者, 戒是自律,定是底气,慧者通灵。海底行修的是定力,而定力修成,慧门也就自 然开启了。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喜水。水是与聪慧相关联的。爬山需要士气, 入水那么得有慧根。海是博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海又象征着一种

6、胸怀,一种无边 无际的慈悲、山有山的标高,海有海的博大。就此而言,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 是一次机遇,看你能否抓住它。至于你抓住的是高山,还是大海,那是你的选择, 你的命运,你的造化。反正你不要随意错过。 山顶立和海底行阅读题目 小题1: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A.“高高山顶立”和“深深海底行”,都是本然修炼的结果。 B.李白和苏轼都是想“高高山顶立”的人。 C.“高高山顶立”和“深深海底行”都需要人们有一颗平常心。 D.人们都是欲“高高山顶立”而不成得之后才转为”深深海底行”的。 E.人生的生命状态不外乎两种:向上和向下。 山顶立和海底行阅读答案 小题:C、D 小题:C后者才需要平常心;D不合实际,如苏轼是“高高山顶立”后转为 “深深海底行”的。)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