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光合作用发现历程及光合作用过程年代科学家结论结论1771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英格豪斯只有在光照下只有绿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1845R.梅耶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时把光能转变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储存起来1864萨萨克斯绿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产生淀粉1880恩格尔曼氧由叶绿绿体释释放出来叶绿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场所1939鲁宾鲁宾 卡门门光合作用释释放的氧来自水20世纪纪40代卡尔文光合产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一、光合作用发现历程恩格尔曼实验1装片中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装片中好氧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结论:叶绿体的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结论:现象:现象:没有空气黑暗 极 细 光 束 完 全 光 照讨论:恩格尔曼实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1)、用水绵作实验材料,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螺旋状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2)、将临时装片置于黑暗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O2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3)、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菌进行检测,能准确的判断水绵细胞中放O2 部位。
4)、进行黑暗(局部光照)与曝光的对照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鲁宾、卡门的实验A气体无放射性,B气体具有放射性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是来自于水(或者是二氧化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实施实验二、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分为哪几个阶段?分类依据是什么?(2)每个阶段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如何?1、光 反 应 条件:叶绿体中的色素光能H2O水在光下分解O2H光、酶、色素光、酶、色素 过程: 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物质H2O光光酶酶H+ +O2ADP+Pi +光能酶酶ATP能量能量光能光能ATPATP中活跃化学能中活跃化学能ADP+Pi酶ATP2、暗 反 应co2C5 固 定2c3H供氢酶(CH2O)糖类 场所: 条件: 过程: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基质酶酶多种酶参加催化co2+ C5酶酶2c32c3酶酶(CH2O)C5H ATPATP酶酶ADP+Pi +能量物物质质能量能量ATP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中稳定的化学能 还 原酶酶ATP供能ADP+Pi色素分子可见光C52C3ADP+PiATP2H2OO24H多种酶酶(CH2O)CO2吸收光解能固定还原酶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总过程:光反应H2O 2 H + 1/2O2+Pi+光能ATP酶ADP水的光解:光合磷酸化:暗反应CO2的还原: 2C3 + H (CH2O) + C5酶酶ATPATPCO2的固定: CO2 + C5 2C3酶酶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光反应暗反应联系基粒类囊体结构的薄膜叶绿体基质中光、色素、酶、水、ADP 、PiH、ATP、酶、 CO2 、C5水的光解ATP的生成CO2的固定C3的还原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光反应为暗反应准备了还原剂H和能量ATP;2、暗反应为光反应补充消耗掉的ADP和Pi。
能量的转移途径:碳的转移途径:光能ATP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CO2C3(CH2O)三、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光能光能叶绿体叶绿体COCO2 2 + + HH2 2 * * OO (CHCH2 2O)O)+ + * * OO2 2四、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把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光能光能 ATPATP中化学能中化学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有机物中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