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87937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朝阳市黑城子镇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喜剧应坚持现实主义精神曹华飞 春节晚会、元宵晚会已经收官,贺岁大片、喜剧电影仍在上映;赵本山宣布“退役”,郭德纲持续鼎力;相声小品不断搭出新班子,“开心麻花”小剧场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泰囧创造的票房佳绩刚过,西游降魔篇又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今春的“联欢季”,人们把关注力更多地聚焦在一个词语上:喜剧。 喜剧,自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成型之时便开始发源。古希腊著名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多部重要的喜剧作品,如鸟、蛙等,对雅典城邦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议论,与雅典

2、市民社会初建的精神不谋而合;印度最伟大的梵剧沙恭达罗中,多处穿插喜剧角色的独白表演,以独具艺术魅力的手法讽刺着世袭制;在中国戏曲中,主要以“丑”这个角色行当担任的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昏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可以说,针砭时弊,以幽默的形式揭露现实社会中陈旧的、非理性的、荒诞的现象,喜剧精神自发端起便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本质。历经多少个世纪的流变,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凡有喜剧因素大放光彩的地方,必能深刻感受到针砭时弊这一现实主义精神。 文艺学家诺思罗普弗莱如此解释喜剧的运动方式:喜剧冲突是新旧两种道德力量或社会势力的冲突,是从一种社会形式走向另一种社会形式

3、。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指出:“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揭露假、丑、恶的东西,以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喜剧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力和巨大的勇气。幽默,轻松,诙谐,喜剧所呈现出的外在形式特点,更表明喜剧精神所达到的拈花微笑的态度。乐观主义精神是喜剧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生活,更勇于承受,善于反思,相信人的力量,以更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烦恼中,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喜剧不应仅仅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或对社会表象简单

4、夸张的再现。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著名戏剧大师陈白尘先生的作品升官图,把官场交易、官僚政治的复杂与丑恶揭露无遗,相对于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举动、故事情节的荒唐与巧合,作品的生命力更基于对国统区官场现实深刻的思考,它甚至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当前,争论谁才是舞台的“一代宗师”,哪部片子堪称“喜剧之王”,何种表现形式为观众所接受,以及哪句“俏皮话”容易出彩,都或多或少偏离了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喜剧作品要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才能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赢得观众认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选自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6.关于喜剧的起源和发展,下

5、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相声小品不断搭出新班子,“开心麻花”小剧场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电影风靡一时,让人们很自然地将关注力更多地聚焦在喜剧上。B喜剧发源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的成型之时。C喜剧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喜剧冲突就变成了新旧两种道德力量或社会势力的冲突,促使一种社会形式走向另一种社会形式。D历经多少个世纪的流变,喜剧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其喜剧精神也逐渐蕴含了丰富的现实主义精神。7.对喜剧精神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鸟、蛙、沙恭达罗等作品中的喜剧内容,针砭时弊,以幽默的形式揭露了现实社会中陈旧的、非理性的、荒诞的现象,体现了喜剧精神中的现

6、实主义本质。B揭露假、丑、恶,针砭时弊,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力和巨大的勇气是喜剧精神的重要方面。C面对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烦恼,喜剧作家只有保持清醒,保持理性,才能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其作品才能体现喜剧精神。D要想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喜剧作品就必须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幽默,轻松,诙谐是喜剧所呈现出的外在形式特点,而其针砭时弊,揭露假、丑、恶则是其内在本质。B喜剧不应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或对社会表象简单夸张的再现,而应是对社会现实的无情鞭挞,应坚持深刻的现实主义。C升官图这部喜剧作品

7、的生命力不在其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举动、故事情节的荒唐与巧合,而在于它揭露了官场交易、官僚政治的复杂与丑恶。D争论谁才是舞台的“一代宗师”,哪部片子堪称“喜剧之王”,哪句“俏皮话”容易出彩,这些都完全背离了喜剧精神所坚持的现实主义本质。参考答案:6.B(A项表述不属于喜剧的起源和发展。C项表述内容是阐述“喜剧的运动方式”的。D项“逐渐蕴含了”不对,原文是“喜剧精神自发端起便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本质。”)7.C(C项中“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是喜剧作品中的人物的表现,并不是对喜剧作家的要求。)8.A(B项“不应是”错误,原文是“不应仅仅是”。C项“不在于”错误,原

8、文是“更基于”,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其原因,只不过其现实主义批评是关键因素。D项“完全背离”错误。)2.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有品位的观众与有品位的媒体孙 萍近些年,从媒体内容制作的造假、炒作、夸大,到媒体内容传播的有失公允、肤浅片面、低级情趣,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为什么媒体文化品位一直难以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媒体文化品位的标准。对于媒体文化品位的判定,不能基于简单的“有什么”或“是什么”的一刀切标准,还是要在了解媒体文化品位及其背后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给出答案。首先,什么是媒体文化品位?从社会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品位”可以指对于某

9、一具体事物的喜好与偏爱;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存在于我们思维习惯中的对事物的喜好标准。不可否认,媒体文化自身存在阶层性。而媒体文化品位的阶层性是由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的。这种差异性以“有需求就会有生产”的市场运作模式呈现于现今的媒体市场,致使部分媒体内容品位低,不仅损害了媒体信誉,也败坏了社会品德。那么,导致品位出现阶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种文化知识层面的差异。首先,知识总是要先于欣赏或喜好存在;其次,欣赏或喜好某件事物也需要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这一观点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也可以解释。“文化资本”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文化能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倾向于知晓更多的文化层面,而文化

10、资本低的人知晓的文化内容则较为有限,尤其是较难知晓更高层面或更高品位的文化。但是,是否可以说文化资本多的人一定拥有高品位的媒体文化需求,而文化资本低的人媒体文化需求品位就会低下呢?不尽然。其实,除了现有的文化资本外,一个人媒体文化需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现有文化资本而形成的一种品位评判力。这种评判力的本质是一种知识力量的体现,即受众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内容时,能够基于自身认知,形成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品位原则,并有能力加以执行。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资本与基于文化资本形成的品位评判力,是受众品位层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受众的品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文化品位。只有提升民众对于碎

11、片化、异质化、多元化的媒体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才能帮助其形成有原则、有责任、有素养的文化品位,才是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体品位平庸化的“釜底抽薪”之策。(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媒体文化品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高低不仅体现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上,还与媒体内容传播的客观、全面等有关。B要对其进行准确评判,不能停留在“有什么”“是什么”这样一些简单化的标准。C存在阶层性,这种阶层性是由媒体文化的阶层性、观众的阶级属性共同决定的。D关系着媒体的信誉,同时也与社会品德密切相关,低俗化会给两者都造成损害。11“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答

12、: 12怎样才能成为“有品位的观众”?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 参考答案:10.(3分)C(“由观众的阶级属性决定”有误,应是“由观众的品位差异性决定”。) 11.(2分)【要点】部分受众审美需求低俗,而一些大众媒体自律不够,迎合了其低俗的需求。(“受众”和“媒体”各1分,意思对即可。)12.(4分)【要点】首先要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能力,为提升文化品位奠定基础;其次,要在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基础上,提高文化品位评判力,以提升文化需求的品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

13、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

14、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