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879213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朝阳市羊角沟乡初级职业中学2022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函数y=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则的值为 ( ) A、 B、 C、 D、参考答案:C因为由题意,函数的定义域是-3,1y=由于-x2-2x+3在-3,1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0,因此可知m,和M的值分别是2,因此可知比值为,选C2.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f(x)的解析式可能是()Ay=2xx2xBy=Cy=(x22x)exDy=参考答案:C【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从函数的定义域排除B,

2、D,从x=0时,y=1排除A,结合函数零点定理可得C符合【解答】解:对于A:y=2xx2x,当x=0时,y=1,故不符合,对于B:y=,函数的定义域为x|x,故不符合,对于C:y=(x22x)ex,函数零点为x=0和x=2,故符合对于D,函数的定义域为(0,+),故不符合,故选:C3. 已知,存在,使得则等于A46 B76 C106 D110参考答案:D略4. 已知抛物线上点到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到轴的距离是( ) A. B.1 C. D.2参考答案:C5. 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a10=10,其前10项和S10=55,则其公差d=()A0B1CC1D参考答案:B【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n项

3、和【分析】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能求出公差【解答】解:数列an是等差数列a10=10,其前10项和S10=55,解得a1=1,d=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公差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合理运用6. 若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5 C、 D、2参考答案:A略7. 已知函数f(x)=lnx,则函数g(x)=f(x)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A(0,1)B(1,2)C(2,3)D(3,4)参考答案:B【考点】导数的运算;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求出函数f(

4、x)的导函数,把f(x)及其导函数代入函数g(x)中,对函数g(x)求导可知函数g(x)是单调函数,且g(1)0,g(2)0,则函数g(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可求【解答】解:由f(x)=lnx,则,则g(x)=f(x)f(x)=lnx函数g(x)的定义域为(0,+),0在x(0,+)上恒成立,所以函数g(x)在(0,+)上为增函数,而g(1)=ln11=10,g(2)=ln2=ln2ln0所以函数g(x)在区间(1,2)上有唯一零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的运算,考查了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在区间(a,b)上,如果函数f(x)满足f(a)?f(b)0,则函数f(x)在(a,b)上一定存在零点

5、,此题是基础题8. 已知定义在0,+)上的函数f(x)满足,当时,设f(x)在上的最大值为,则( )A7 B C. D14参考答案:A9. 已知全集,集合,那么集合 ( )A B C D参考答案:B10.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A)34 (B)55 (C)78 (D)89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此数列的前13项之和为 .参考答案:52略12. 双曲线:的右焦点在直线:(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上,右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参考答案:13.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内容极其丰富的数学

6、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圆窖周五丈四尺,深一丈八尺,问受粟几何?”其意思为:“有圆柱形容器,底面圆周长五丈四尺,高一丈八尺,求此容器能放多少斛米”(古制1丈=10尺,1斛=1.62立方尺,圆周率=3),则该圆柱形容器能放米斛参考答案:2700【考点】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分析】由底面圆周长五丈四尺求出圆柱底面半径,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出对应的体积,除以1.62得答案【解答】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2r=54,r=9,故米堆的体积为9218=4374立方尺,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43741.622700斛,故答案为270014. 若对任意,(、)有唯一确定的与之对应,称

7、为关于、的二元函数. 现定义满足下列性质的二元函数为关于实数、的广义“距离”:(1)非负性:,当且仅当时取等号;(2)对称性:;(3)三角形不等式:对任意的实数z均成立.今给出四=学(理 个二元函数:;.则能够成为关于的、的广义“距离”的函数的所有序号是 .参考答案:略15. 已知复数,则 参考答案:2略16.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a1=1,an+1+2Sn?Sn+1=0,则该数列的前2017项和S2017=参考答案:【考点】数列的求和【分析】将an+1=Sn+1Sn代入an+1+2Sn?Sn+1=0化简后,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出数列是等差数列,由条件求出公差和首项,由等差数列

8、的通项公式求出,再求出Sn和S2017【解答】解:an+1+2Sn?Sn+1=0,Sn+1Sn+2Sn?Sn+1=0,两边同时除以Sn?Sn+1得,又a1=1,数列是以2为公差、1为首项的等差数列,=1+2(n1)=2n1,则Sn=,该数列的前2017项和S2017=,故答案为:17. 已知实数满足,若的最大值为则参考答案:9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是的直径,是弧的中点, ,垂足为, 交于点.()求证:=;()若=4,的半径为6,求的长.参考答案:()证法一:连接CO交BD于点M,如图11分 C为弧BD的中

9、点,OCBD 又OC=OB,RtCEORtBMO2分 OCE=OBM3分又OC=OB,OCB=OBC4分FBC=FCB,CF=BF5分证法二:延长CE 交圆O于点N,连接BN,如图21分AB是直径且CNAB于点ENCB=CNB2分又弧CD=弧BC, CBD=CNB3分NCB=CBD即FCB=CBF4分CF=BF5分()O,M分别为AB,BD的中点OM=2=OEEB=47分在RtCOE中,9分在RtCEB中,10分19.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1)求二面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2)求直线A1B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大小.参考答案:(1);(2).【分析】

10、(1)连接AC,取AC中点O,连接BO,先说明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在中求得即可(2)取的中点,连接和.由和得平面,可得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计算即可.【详解】(1)连接,取中点,连接,因为,则,因为,则,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平面,所以,所以,即二面角的大小为.(2)取的中点,连接和.由和得平面,所以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大小为.【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的大小的求法,考查二面角的大小的求法,利用定义定理作出所求角是关键,是中档题20. (本题满分18分)定义域为的函数,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数、都有成立,则称此函数在区间上是

11、“凸函数”(1)判断函数在上是否是“凸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函数在上是“凸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对于区间上的“凸函数”,在上任取, 证明: 当()时,成立; 请再选一个与不同的且大于1的整数,证明:也成立参考答案:解:(1)设,是上的任意两个数,则函数在上是 “凸函数”4分(2)对于上的任意两个数,均有成立,即,整理得7分若,可以取任意值若,得,综上所述得10分(3)当时由已知得成立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成立那么,由,得即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不等式得证15分比如证明不等式成立由知,有成立,从而得略21. 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中,平面, ,.是的中点.

12、()求证:PB平面AEC; ()求二面角所成平面角的余弦值;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参考答案:解析:()连接BD , EO面AEC ,PB, 则PB平面AEC;()连结、,取中点, 连结, 则, 平面, 平面,过作交于,连结,则就是二面角所成平面角. 由,则.在中, 解得因为是的中点,所以而,由勾股定理可得 ()连结,在三棱锥中, 点到底面的距离,则由,即 求得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是. 22. 已知F1(c,0)、F2(c、0)分别是椭圆G: +=1(0ba3)的左、右焦点,点P(2,)是椭圆G上一点,且|PF1|PF2|=a(1)求椭圆G的方程;(2)设直线l与椭圆G相交于A、B两点,若,其中O为坐标原点,判断O到直线l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1)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得丨PF1丨=a=3|PF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