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

上传人:lm152****8155 文档编号:253879211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8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2年1月修订) 1.运动和位置 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探讨对象的主题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一直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并延长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最终回来到“物体的运动”的学问应用,实现了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6课“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与“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详细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视察比较、

2、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绽开。 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引导学生针对详细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利用给定材料,结合前面几课所学,设计、制作自己小组的“过山车”并进行评价、改进和完善。 第8课“测试过山车”,以视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为主线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生疏,他们有着很多生活阅历。例如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笔直前进,有的物体绕弯前进等。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知。例如他们往往无法推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习惯于依据自己的感觉来臆测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

3、因此,希望学生经过本单元对物体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形成初步的科学相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谛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1利用多种试验器材,开足探究活动。本单元须要较多的试验器材,须要学校购买或者师生自制教具、学具,以保证开齐、开足探究活动。其中有些器材,须要老师做好课前测试和调整,以保证活动效果。 2利用重复测量活动,培育合作精神。本单元的一些测量活动,不仅要求重复测量,而且要求分工合作、精确操作,须要老师采纳相宜方式,进行活动前的必要指导。 3利用课外探究活动,培育科学习惯。本单元丰富而且好玩的探究活动须要学生离开座位甚至离开教室去完成,老师要注

4、意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该动则动、该停则停、该听则听、该议则议”的科学习惯。 第1课 运动和位置 (教材P23) 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 课题 运动和位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学问目标 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 1.推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看法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沟通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

5、感知运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推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能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视察图片,推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并说明推断的理由。 教学打算 为学生打算:方向盘(两种)、软尺、活动记录表。 老师打算:学生试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出示教材P2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导学生细致视察。 2.提问:视察这张图片,它显示了怎样的场景?(预设:小女孩手拿着杯子蹲在池塘边的大石块上喂鱼,鱼儿争抢食物,将池塘里的水搅动起了水水纹。) 3.追问:你们认为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预设:水中游动的鱼和被鱼儿搅动的水。)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呢?

6、(预设:池塘边上的大石头。) 4.揭题:我们站在地面视察物体时,怎样推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今日的课程运动和位置。(板书:运动和位置) 【设计意图】出示课首图片,引导学生视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暴露对于运动与静止的前认知,进而揭示本课探讨的主题。 探究与研讨 探究一:推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过渡:我们今日要学习如何推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就先从身边的现象起先探讨。 2.提问:(教学提示:在讲台上边走动边提问。)你们认为老师现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预设:运动的。)你们是怎么推断的呢?(预

7、设:因为老师从黑板的左边走到了右边。) 3.讲解:你们说得很棒!没错,与黑板相比,刚刚老师的位置移动了,所以老师是运动的。像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比,假如它的位置移动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假如没有移动,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4.布置任务:(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三组图片。)视察这三组图片,推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说出你们推断的依据。(教学提示:学生简单把一个详细的物体分成多个局部去相识而做出错误推断,要帮助学生明确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推断。) 【设计意图】供应给学生肯定的表述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更直观的感受。 探究二:用方向和

8、距离描述位置 1.过渡:探讨完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推断,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描述位置。 2.提问:怎样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预设:找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说出与这个物体的方向关系和距离远近。)让我们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尝试描述自己的位置。 3.活动:分发方向盘和软尺,指导学生分组活动。 【设计意图】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帮助学生确定“参照物”,获得方向和距离的信息,快速并精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建立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意识。 探究三*:依据校内平面图描述位置 1.提问: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午间休息时,你在校内里活动,此时班长有事要找你,你要如何把自己的位置告知他(她)呢?(预设:可

9、以告知班长自己在什么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的地方。)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透亮的、中心有测量尺的方向盘纸。)这是一张透亮的方向盘纸,纸上的测量尺每一厘米表示实际40米的长度。 3.布置任务:请大家用红星在教材P3的校内平面图中随意标注一个位置作为你们所在的位置,然后将方向盘纸的中心点覆在校内平面图的某个定位点上,向你们的同桌描述自己在校内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一个思维提升的活动,旨在推动学生的思维由详细转变为抽象、从阅历上升到概念、从现象总结成规律,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择性进行。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相对于某一物体的方向和距

10、离来描述位置,那么,你们能在告知方向和距离的前提下逆向推断出物体的位置吗? 2.拓展:出示教材P3拓展部分的任务要求和简洁坐标图,引导学生阅读。在确认学生理解了任务要求之后,指导学生在教材的图上完成任务。 3.小结:通过和其他物体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动,可以推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逆向推断的生活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认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相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教材中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视察并推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进而总结出推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再通过前后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推

11、断及推断的依据,强化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理解。然后指导学生借助方向盘和软尺,采纳“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对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帮助学生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确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培育学生科学用语。 课后作业 二、推断题。 1.推断一辆汽车是否运动时,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则结论可能不同。 ( ) 2.易错题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变更的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其他物体也是静止的。 ( ) 3.物体有时静止有时运动,因此我们无法描述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的位置。 ( )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由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确定的。( ) 三

12、、选择题。 1.要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依据是( )。 A.它会不会运动 B.它会不会做出运动的姿态 C.与其他物体相比,它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2.原创题2022年5月27日11时,2022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胜利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攀(pn)登珠峰的过程非常危急,要随时播报队员的位置,播报时位置信息最精确的描述应当是( )。 A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B.甲离乙101米 C.甲在乙的西北方向101米处 3.我们视察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推断的方法是相对于( ),太阳从东往西进行运动。 A.地球 B太阳 C空气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三、1.C 2.C

13、3.A 第2课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材P46)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各种各样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学问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视察、比较物体的运动,能用简洁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看法目标 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2.养成仔细视察、刚好记录运动状况和开展沟通研讨的科学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视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洁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 教学打算 为学生打算:指尖陀螺、

14、钢尺、玩具车、溜溜球、弹簧摇马、弹弹球、陀螺、弹簧彩虹圈、发条青蛙、摆钟、圆点贴纸、记录纸(每人10条左右)、学生活动手册。 老师打算:学生试验材料一套、弹簧摇马和旋转木马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秋千、摆钟、雨刮器和跷跷板的图片。)大家见过或者玩过这些物体吗?(预设:见过;玩过。)那么,你们留意过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谁来说一说?(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手势进行描述。) 2.揭题:看来,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今日,我们就来探讨各种各样的运动。(板书:各种各样的运动) 【设计意图】从学生常见的物体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阅历。通过对物体运动的简洁描述,让学生相识到物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顺势揭题。 探究与研讨 探究一: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 1.过渡:播放弹簧摇马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 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弹簧摇马是怎样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