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文化向先进文化前进

lm152****815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92KB
约11页
文档ID:253767200
从文化向先进文化前进_第1页
1/11

从文化向先进文化前进“中国人从今站立起来了!”无论过了多少年,人们对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的这句话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是结束一个时代的钟声,也是开启一个时代的宣言正是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对这个开拓新纪元的历史性转变作了一个文化方面的描述和畅想:“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行避开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对社会革命和历史进步作文化描述,在毛泽东的纲领性论著中,并不是第一次将近十年前,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共产党人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时,他就宣称:“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旺盛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两个描述,宗旨相连,一脉相承,即先进文化的创建总是和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交会在一起,整体推动,互为印证不过,由于革命的成功,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真的已经成为现实,1949年的这个宣言,更明白地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创建所迎来的历史性契机和现实的紧迫感,体现出更宏大的历史激情,透露出实现文化飞跃的浓烈渴望。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特殊是在推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当中,毛泽东对文化现状的焦虑不满之情,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他剧烈地感受到,在文化现状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两个明显的落差一个落差属于政治上的推断革命成功后,在政治上如何看待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文化上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早在1948年闻名的九月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一个说法:“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冲突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这句话对于理解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待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相识及政策上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此前讲的是要发展它们,此后则多讲“利用”和“限制”(如七届二中全会),到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途以后又加上了“改造”等这些相识虽然是干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引出来的,但也必定要反映到文化选择上面新中国成立后,同资产阶级的文化意识结成的统一战线格局不行避开地发生了改变,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仍旧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当上层建筑中的政权领域实现根本改变,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各民主阶级和广阔人民群众参与的人民民主专政以后,毛泽东看到的文化现实却是他不满足的,因为在思想、文艺、教化、科学等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依旧基本上是“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的天下,依旧基本上是挟带着旧中国文化的那一套思想方法。

他在1950年5月29日的一个谈话中就感慨地说:我们在文化界的进步力气还小,文化队伍中的“人民解放军”太少了再一个落差属于文化上的推断新中国成立之时,会聚各种文化人才和文化资源,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最自然也最干脆的选择而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是带着深厚的延安文化的阅历和美妙感受走进北京的,因此,对文化建设的方向模式,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既定预期但是,执政全国之初,所面临的却是杂然纷呈的文化现实在各路文化大军“会师”之后,除了接受过延安文化精神洗礼的人之外,分布在各个文化领域(文艺、教化、新闻、出版以及社会科学探讨的各方面)的,主要是原国统区的学问分子和文化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一般都是带着旧有时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刻痕投入新社会的他们的思想之驳杂,与被视为新中国“精神家乡”的延安文化,明显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于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延安阅历来推动先进文化的创建,为了营造能够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气氛,对原有文化的改造也就成为必定正是在一场持续的文化改造过程中,对新中国成立前构想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实践和普及,渐渐演化成为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倡和构想。

由此可以确认,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人们惯常理解的在1953年到1956年进行的经济上的“三大改造”,也應该有一个也的确存在着一个毛泽东特别关注且投入很大精力的“文化改造”以文化改造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过渡,其声势和规模或许不像经济过渡那样广泛触动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但是,它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波澜、对中国文化格局重组之功能、对中国文化脉向影响之猛烈,却是自不待言的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起,文化改造和文化过渡就起先了起先的时候,毛泽东是特别谨慎的他一方面强调,“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同时也反对“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他提出的思路是“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化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接下来的文化实践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5个步骤:学问分子的思想改造(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年),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1953年),对俞平伯《红楼梦》探讨观点的批判引申出来的对胡适派思想的批判(1954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胡风等人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则已非文化改造和文化批判的范围了5个步骤,一个宗旨,就是解决文化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相适应的问题,核心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并把它普遍地推行和落实到社会主义文化创建的实践当中。

关于学问分子的思想改造,毛泽东把它定位在“人民内部的自我教化工作”,所应采纳的方法是“指责和自我指责”从实际状况来看,也基本如此当时主要是大力提倡学习社会发展史,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学习重新发表的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冲突论》等,以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历史观和哲学观在文艺方面,则大量传播延安和各解放区的作品(如几十卷本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意在供应一些创作上的范本1951年,还适时开展了一个整风学习,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原国统区文化人的必读文件,甚至可以说成为文艺界的“共同纲领”除了正面提倡之外,对学问分子的思想改造,当时主要针对的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自视清高、不问政治、标榜“客观主义”的超阶级思想,等等在政治上,主要是逐步解决立场问题,第一步是民族立场,其次步是人民立场,第三步才是阶级立场为了适应新社会,也的确有不少爱国的学问分子,面对改天换地的革命成功,在欢迎新政权、适应新要求的时候,反思自己的历程,觉得同那些为了革命成功奋斗多年的人比较起来,自己殊无贡献,生出“自愧不如”甚至“自悔鸠拙”的感慨,有着主动进行思想改造的主动性。

此外,当时的改造方式大体温柔,没有多少强迫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学问分子萌生的抵触或虚与应付的看法周恩来给北京和天津高校老师们作思想改造报告时总是结合自己的经验,反复强调自己参与五四运动以后的30年间“也是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造”,并说自己现在虽然担当了政府的领导,也要“学习和改造”这个报告在学问分子中引起了热情的反响那么,怎样看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文化过渡和文化改造?在中国,当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殊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伴随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兴起,对思想文化上的很多问题进行仔细的清理和深化的探讨,无疑是顺理成章之事,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选择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途径文化过渡时期发生的上述5个改造步骤,不仅普遍涉及学问分子和文化人的世界观和阶级立场,同时也极大地触动了哲学、政治、历史、文艺、教化等学问界、文化界的各个领域在哲学意义上,毛泽东把被改造、被批判的思想倾向都叫作唯心主义或资产阶级的唯心论事实上它们基本上囊括了五四以来全部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选择概括地说,分属3类:一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观、价值观,即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电影《武训传》和梁漱溟思想);一是欧美派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以及自由主义文化观(胡适思想);一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化观(胡风思想)。

在改造中国的道路问题上,前两类选择的是改良,后一类则基本上赞成革命尽管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程度不同地属于进步文化阵营,都曾程度不同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毛泽东看来,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它们已经不属于先进文化的行列了20世纪50年头前期的文化改造,基本上实现了文化上的重新整合,马克思主义作为全部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则被明确地树立了起来思想文化领域由此发生两个显明的改变一是作为一种工具理性、作为分析社会的客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学术领域得到普及,阶级、阶级分析、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唯心论,自然辩证法等基本概念被广泛地用于文化学术之中人文学科探讨和学校教化的内容,文学艺术创作的主题选择和人物塑造,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日常用语,等等,也都和以前有了迥然的区分其次个改变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实現了对中国社会意识的整合,成为整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体现中华民族凝合力的精神信仰这两个改变,使此前就提出和包含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在新中国成为现实,成为普遍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实践但是,文化改造中体现出来的相识误区也是明显的详细到五四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来说,主见改良的多是中间派人物,怎样看待他们的选择?胡绳同志有一个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

他说:中间势力在文化学术上的表现就是各种社会政治理论,他们搞的社会学、政治学,就事论事,“认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探讨解决,就能实现良性循环,变更整个社会,不从根本上触动旧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反帝反封建,这样怎么能解决中国问题呢?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很自然地认为它没有用处,加以否定解放后,根本制度问题解决了,这时候倒是须要探讨解决一个个详细问题的方法、阅历,社会学就派上了用场,再否定它就不对了”当然,以政治批判方式来推动文化改造,所引出的教训是深刻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总之,20世纪50年头前期的文化改造的确给人们带来了重整“文化河山”的喜悦,但也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初创了一个充溢风雨的实践模式摘自商务印书馆《毛泽东文化创新之路》  作者:陈晋) 猜你喜爱 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思想 试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人权重塑法制与社会(2022年28期)2022-11-01试论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人权重塑法制与社会(2022年31期)2022-10-26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现代商贸工业(2022年20期)2022-09-1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史博采·理论版(2022年8期)2022-08-26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2年3期)2022-05-19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年9期)2022-09-17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学问分子政策探究学理论·中(2022年4期)2022-06-08思想的乐章杂文选刊(2022年8期)2022-05-14思想的乐章杂文选刊(2022年9期)2022-05-14改组后的国民党性质新探学术论坛(2022年6期)2022-08-12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