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吞蛭》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王吞蛭》阅读答案及译文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①,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诛,那么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何那么?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今那么不然,强食害己之物,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失御下之威,无御非之心,不肖也 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 “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埋一蛇,获二佑,天报善明矣曰:此虚言矣 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让其母曰:“何故举之?”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何也?”婴曰:“五月子长与户②同,杀其父母。
曰:“人命在天乎?在户乎?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那么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 后文长与一户同,而婴不死是那么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那么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蛇恶人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石生而坚,兰生而香如谓叔敖之贤在埋蛇之时,那么非生而禀之也 (选自王充《论衡·福虚篇》,有删改) 【注】①菹(zū),酸菜;蛭,蚂蟥②户,门 9.对以下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案:考察 B.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 报:报复 C.何故举之? 举:养育,抚育 D.是那么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效:验证,证明 10.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而赦,人君所为也 ②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B.①今蛇何在? ②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①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无为乃见杀人之蛇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那么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B.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那么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C.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那么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D.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那么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楚惠王吞蛭而生腹疾,令尹认为楚王此仁德之举会得到上天的体恤。
后来楚王果然痊愈,似乎印证了行善可得天福佑 B.作者深刻剖析了楚王吞蛭之举,认为他既不能纠人之错,又不能树立威信,实是不肖之主,从而否认了他病愈是“天之亲德”的说法 C.作者引用五月举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孙叔敖因埋蛇之举而得到上天庇佑的说法是虚妄的 D.作者认为孙叔敖埋蛇之举固然说明他是贤能之人,但贤者所见应是桔祥之物,所以他见到杀人之蛇说明他本性为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3分) (2)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3分) (3)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那么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4分) 9.B(报,酬答,回报) 10.D(①②副词“竟然”“却”A.①助词,与动词构成所字构造,②助词,表被动;B.①代词“哪里”,②代词“为什么”;C.①介词“在”,②介词“用”“把”) 11.C 12.D(错在末句从末段中“禀天善性,动有贤行”“石生而坚,兰生而香”等可知,作者认为孙叔敖是生性贤能之人 13.(10分根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2)(3分)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4分)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 楚惠王吃凉酸菜发现有蚂蟥,于是就吞食了,之后腹部得病不能吃东西令尹问安道:“君王怎么得这病的?”惠王答复说:“我吃凉酸菜发现有蚂蟥,想如果责备厨师而不治他们的罪呢,这是破坏法令而使自己威严建立不起来的做法;要责备并给予他们惩罚,那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该处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见,于是就吞食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帮助,病不会造成伤害这天晚上,排出了蚂蟥,同时病了很久的心腹积块也全都痊愈了所以上天是保护有德行的人的,这还能说不清楚吗!我说,这是句假话 考察惠王吞吃蚂蟥,可以看出他是不贤明的君主有不贤明的德行,上天不会保佑为什么呢?惠王不忍心责备冷酸菜中有蚂蟥的事,恐怕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照法律都被杀掉一国的`君主,独断全国的奖励与惩罚;而赦免罪人的权力,也是君主所掌握。
惠王用通常责备酸菜中为什么会有蚂蟥的作法,厨师和管膳食的人都该被依法处死,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厨师的罪过被觉察而没有杀他,自然会自新,改正以后不再犯惠王宽恕小罪,使地位卑微的人保全了性命,自身也会平安而不生病现在那么不是这样,惠王硬吃下有害自己的东西,让管理膳食的臣子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失去了统治臣民的威严,可见没有制止错误的意思,这是不贤明的 楚国令尹孙叔敖是孩子的时候,看见了两个头的蛇,于是把它杀死并埋掉回家对着他母亲哭泣母亲问他原因,答复说:“我听说遇见两个头的蛇的人会死刚刚出去,碰见了两个头的蛇,恐怕就要撇下母亲死去,因此哭泣他母亲说:“现在蛇在什么地方?”答复说:“我恐怕后来的人看见,就杀掉埋了他母亲说:“我听说暗中有德行的人,天会以福佑报答他你一定不会死,天肯定要报答你的孙叔敖终于没有死,并做了楚国的令尹埋掉一条两头蛇,得到二次保佑,天报应做好事的人,这是明明白白的我认为,这是假话 齐国孟尝君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父亲田婴责怪他母亲说:“为什么要养活他呢?”他的母亲说:“你不愿抚养五月出生的孩子,为什么呢?”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跟门一样高,就会克死他的父母。
母亲反问道:“人命由天决定呢?还是由门决定呢?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后来田文长得跟门一样高,而田婴并没有死所以五月养孩子的忌讳,没有被验证 讨厌看见两个头的蛇,就像讨厌五月养孩子一样五月养孩子,他的父亲没有死,就知道看见两头蛇的人,没有祸患由此说来,看见两头蛇本来不会死,并不是他埋掉两头蛇的缘故埋掉蛇是怕别人再看见,这是孙叔敖的贤行贤人的贤行,难道只有埋蛇一桩事情吗?从天那里禀承了善性,一举一动都会是贤行有贤行的人,应该见到桔祥的东西,不应该只看见会克死人的两头蛇难道是孙叔敖还没有见到蛇的时候就有罪恶,天想杀他,见他埋掉两头蛇,解除了他的罪过,是天使他活下来的吗?石头本性坚硬,兰草生来幽香,如果说孙叔敖的贤行只在埋蛇的时候,那就不是生来就从天那儿禀承了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