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788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元(朝)二品以上官员“选自特旨”,即由皇帝亲白选任;正三品至正七品则由中书省“自除”这反映出元代A.宰相权力的削弱 B.行省的实际权力受到限制C.科举制度被废止 D.排斥前代汉族政权的制度参考答案:B行省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的任命权收归中央,显然是对行省官员任命权力的限制,B正确;宰相任命由皇帝负责,不是被削弱,A错误;材料涉及官员任命,不是选官制度,C错误;汉族政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D错误。2. 如图是一张侨汇券。即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

2、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据此可以推断()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该侨汇券可在全国各地通用该时期我国物资供应短缺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侨眷物质生活的关注。ABCD参考答案:考点:GJ: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计划经济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解答: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从1956年起,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改变,材料显示是1961年,故正确;

3、按材料显示“全县通用”可知该券只能在南海县内使用,故错误;该时期由于经济上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生产力大受限制,物资匮乏,导致供应不足,故正确;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侨汇券持有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体现了国家对侨眷的关心,故正确故选B3. 孙中山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调和劳资关系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C没收外国资本 D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比较分析能力

4、。难度中等。1921年的三民主义还是旧三民主义,不包括节制资本的内容,A项错误;C、D项不是资产阶级的主张,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两者都主张合理分配财富,缩小贫富差距。故本题选B。4. 发表于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上述材料来源于百度词条,它是毛泽东的哪部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参考答案:R4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

5、果毛泽东思想C 解析:1940年1月,阐述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领导权等问题。从时间1940年1月来判断,是新民主主义论。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毛泽东的著作的核心内容的准确记忆、理解。 5. 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于2009年3月2日到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申纪兰是中国唯一连任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被称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人”和“活化石”。下列事件她没有经历过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五

6、届人大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C.曾经连续十年没有参加全国人代会D.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参考答案:B6. 以下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分子工作计划的摘录。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 )A.“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题目信息可知,一是知识分子用于钻研技术的时间,二是学习俄文,三是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说明当时与苏联的关系较好,并且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前后,A

7、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发出的号召,符合题意信息。B、D两项是80年代提出的,当时不会强调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C项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不可能强调学习俄文。7.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参考答案:C8.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8、。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 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 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A. B. C. 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对材料分析可知,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人从事纺织业。故苏杭商业地位受到挑战,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9. 1859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

9、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A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 B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C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 D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参考答案:B这一条规定有利于国际自由贸易准则的建立,A错误。英法最终在1860年拟定了互减关税,有利于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B正确。自由贸易规则只是经济交流准则的一部分,不能据此推断英法经济交流准则的确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贸易体系,与金本位货币金融体系无关,D错误。10. 有人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

10、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即“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本题应选C项;顽固派主张以传统的儒学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即“只保大清,不保中国”、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即“主保大清,次保中国”、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制,即“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均与设问要求“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不符,故排除A、B、D三项。11. 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条例规定,在已完成土地革命的地区推行土地登记,发放所有权证,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同时,对逃亡地

11、主的态度变得较为温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计。这种做法A.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D.扩大了解放战争的群众基础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对逃亡地主的态度变得较为温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计”可知在抗战期间中共的土地政策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新形势,C选项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的,A选项排除。根据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条例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可知,此时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的,B选项排除。结合背景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D选项排除。12. 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某

12、位爱好历史的学生对该图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汉朝时中国农业开始使用牛耕技术B曲辕犁在当时已经出现C二牛一人犁耕法在当时已经出现D画像石是当时种类繁多的绘画门类之一,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参考答案:C13.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凿运河。据史记记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这些运河的修建A.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 B.表明诸侯各国经济交往频繁C.适应了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标志着中原统一市场的形成参考答案:

13、C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凿运河,且运河分布遍及南北,既有在中原地区的鸿沟贯通各国及河流,又有吴楚、齐地的运河连接各地。可见这些运河的修建便利于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适应了当时的争霸战争的需要,故选C。材料“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反映了运河的修建不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故A错误;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运河的开凿以超出了中原的范围,故D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诸侯国为了能够兼并他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为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开凿运河, 便利于各国军需物资的运输。 14.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14、:“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参考答案:D15.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参考答案:C材料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A项错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而非热战,故儿不是战争和冲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争霸,故D项错误。16.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参考答案:D17.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