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424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德才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A、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劳动工具B、主要依靠自然条件,而不是社会环境C、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D、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参考答案:A2. 国家通过还受将土地与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保证农业生产进行, 做到“土不旷功,民罔游力”进而改变生产不足的状况。并将农业生产管理由无序引向有序,同时也保证国家稳

2、定的租调徭役来源,这项制度是A.井田制 B. 相地而衰征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均田制参考答案:D3. 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材料对比了俄、德、美三国工人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的比重,反映俄国在大型企业的比重远远超出其余两国工人的比重,包括两国比重之和,可见俄国工人集中程度更高,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强

3、及更容易发挥在革命中的作用,故选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德、美两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故A错误;B、D所述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4. 清明节,李军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参考答案:B5. 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后,制作了一个知识结构图。与图中对应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五大B1954年宪法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C1954年宪法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五大D共同纲领 文化

4、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参考答案:考点:F8: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FA: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FB:文化大革命分析:本题以现代中国政治建设未考查背景,考查对1954年宪法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宪法,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人大停止召开,政治建设历程遭受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政治制度逐步完善,正确;C、中共八大明确指出了我国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政治建设没有破坏,排除;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宪法,排除;故选B6. 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

5、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0月27日”和蒋介石发表文告的内容,说明此文告是蒋介石为联合国驱逐国民党驻联合国代表而作的,因而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是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故C项正确,AB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

6、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7.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A参加中共一大 B领导南昌起义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参考答案:C8. 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A.一战时期、一战后初期B.一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本题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而遭受重挫”,而在本题的时期内只有

7、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才符合题意,例如,一战后初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抗战期间战争严重破坏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9. 一五期间,中国投资在工业上的资金达2502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426%,对农业的

8、投资418亿元,占国家基本投资总额的71%(杨素群2002),对重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由1952年的343%增加到1955年的473%;对农业基建的投资则由1952年的148%减少到1955年的67%。这表明当时国家意在()A.加大农业投资比例规模B.重点并优先发展重工业C.调整农业工业投资比例D.纠正国民经济畸形结构参考答案:B从材料可以知道,农业投资比例明显减少。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对重工业的投入远远超过农业和其他工业领域,表明国家意在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也符合一五计划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调整工业投资比例,目的应该是协调他们之间的不平衡,而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加剧了他们之间的不平

9、衡。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重工业比例越来越重,而农业比例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国民经济结构并没有完全调整。故D项错误。10.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却完全被忽略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C11. 下图是1913年时事画报刊登的题为“女学渐兴”的时事画。它反映出A女学教育始于民国初期 B中国女权事业取得进步C中国教育实现男女平等 D新文化运动成绩卓著参考答案:B12. 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

10、无大小,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 )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攻伐征战由皇帝亲自带兵A、 B、 C、 D、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故均正确,皇帝亲自带兵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朝时期政治制度?君主专制13. 下图所示两幅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体现的共同思想主题是()A抨击封建道德和宗教B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C追求现世生活

11、的享乐D宣传人类平等和个性自由参考答案:B14.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B.军机大臣奉公守法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参考答案:D“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说明为了防止地方权臣徇私舞弊,设立军机处,以集中大权到皇帝手中,D正确;A、B和C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15.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

12、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俄国趁此割去中国北方万平方公里土地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3、鸦片战争影响【名师点睛】16. 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2周年,下列对长征史实和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以瑞金为起点,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师为终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继续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A.B.C.D.参考答案:C【详解】该题考查对长征的理解和认识。长征之前,中国革命的中心在江西地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战略转移,故说法正确;红军会师的地点是甘肃会宁,故说法错误;长征过程中仍然延续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指导思想,主要关注反动势力较弱的农村偏远地区,故说法正确;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故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

14、的组合是,依据选项设置,答案为C项。17. 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文官任州郡长官转运使的设立通判的设置御史大夫三司使的设置A B C D参考答案:D18.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国家重要法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B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参考答案:D19.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却称为“通商战争”,这主要是为了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来粉饰侵略战争性质,C项正确;材料是否定战争的侵略性质,A错误;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纪念战争表述明显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