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277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宏卿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故园春柯灵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

2、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忍饥换冻总算又捱过一年。自春徂秋,辛苦经营的粮食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地主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咬紧牙齿。勒紧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 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悦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会照例显得好过些。“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开始结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春江水暖,鲜鱼鲜

3、虾正在当令,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干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准备端阳节还债,准备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 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在我们乡间。种田人的耐苦胜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意足了。地主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敢想。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定,只好逆来顺受,把

4、指望托付祖宗和神灵。 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别多。 按照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农民哪怕再穷,也不会吝惜这份捐献。 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一壶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

5、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些米店、油烛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

6、天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作艰辛的搏斗了。一九三四年春 (选自柯灵,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2月

7、出版,有删改)1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一句中“珍珠”一词加以分析。(3分)(2)解释“挖肉补疮”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5文章多次出现“在三月里”,有什么作用?(5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17文章末尾说“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由此获得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14(5分)(1)珍珠指粮食,(1分)表现了乡下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辛苦经营而获得的粮食的珍视。(2分) (2)生活艰辛的农民在春天一过就借钱租牛、买肥

8、料来耘田种稻,到端午时再还债。(2分)15(5分)反复出现“在三月里”,既照应了文章标题“故园春”,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2分)文章借“在三月里”的多次出现丰富并深化了写作的内容,从自然风光写到劳动的情形、生活状态与风俗人情,有力地彰显了主题。(3分)16(6分)(1)大好阳春,花草树木开放生长,孕育着乡下人的梦想和希望;(2)乡下孩子,在三月里边劳动,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3)在春天的劳作,因为大自然的慷慨,春暖给人带来欢悦和松爽,心满意足;(4)在三月里,乡间的敬神社戏和迎赛神会等活动体现民俗风情,表现了乡下人苦难艰辛中的兴奋与乐观。17(6分)(1)姹紫嫣红的春天给人幻想和梦幻

9、,农民面对现实的灾难与艰辛的生活,也能一年一年地兴奋而乐观地挣扎、搏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意思相近即可)(2)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能因现实的磨难、暂时的困难而失去生存的斗志和生活的希望(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拥有梦想,能消解人生的苦难。(联系现实人生,言之有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惠州西湖一日彭涯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一日的生命。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尘封的情感,一路风尘赴命定之约。这之前记忆不曾留下有关西湖的痕迹,没有知识准备的直接接触,

10、生动新奇。“天下西湖三十六”,惠州西湖当然不是最华丽的,当年这里不是得意者的天堂,而是失意者的故乡,所以一直以来,雕琢不多,附会也少,还是自然清新的本色。自王朝云伴苏东坡谪惠,这湖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与其人一样,得意时不张狂,失意也不露消沉之色。“一自坡公下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千年的湖绝非一时兴起挖个水坑放几条小船可比。西湖曾经很远,离我二十年;西湖很近,离马路只烟头一闪一灭的距离。岸边一样是尖锐的嘈杂,物欲横流,人气蒸腾。湖山做温柔的抵抗,眠鸥浴露,洗眼净心,这情景陡增了我柔可克刚的信念。温柔就是力量!这里四季并不分明,你依然能神往于她动人的风姿。黄昏时分,千年的诗意沁人心脾,白云酣醉

11、,湖上好风如水。真诚地来,就会迎面撞上永生在文字里的人物,也是囚禁在时光中的英雄。那唱“大江东去”的人,也曾吟“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不留纠缠的酸腻,只有清醒的凉意、自觉的苦闷,沉净如秋水长天。旷达人生的感伤也是明亮的,然纵有高才雅量,也难免悟透现实而又不合时宜的悲凉,只有朝云能解,只有知已落泪。最是那传说惹人疲惫,在月白风清之夜,西湖孤山上,苏东坡因思念而梦见已逝的朝云来到面前,衣裙是湿的,因问原由,朝云说:“湖上无路,妾涉水而来”。梦醒后发愿建堤。传说凄美,如樱花似雨落,轻轻地打在会疼的心上。几年不读书写字,真过了些清静的日子,时候到了就免不了沉淀的思绪又泛了上来,却已酿造不成

12、某种情怀,风云再起时江湖已改,山河依旧处梦里情怀。今日只因“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所以我要歌唱,我会感伤。子期不听,伯牙摔琴谢知音;朝云一泪,东坡绝唱敬红颜。二十年前,井边汲水的少年听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留下无名的感伤,二十年后心花开放时却是清晰的寂寥。今人只慕天才高放,千古文章;不识一泪永驻红颜,已漏隔世遗香。身在大好湖山,怀想风流人物,我当在“一亭孤月冷梅花”的夜晚来看你挂泪的容颜。一日不短,二十年不长。你是镜中一湖春水,等待风来;我是走进镜中的人,不知还能不能出来。你等待了很久,我也等待,香魂归来在晚秋。街灯眩目,只因忘记了星空。在这个演员登台而将英雄当成道具的年代,在这个各路烟尘都敢与日月争辉的年代,我还是要以人们生活的土地立脚,借西湖之水抽空将天空打扫。仰望星辰,勇敢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低头看水,何日能“见志士弹冠而起”?离去,不做沉重的回眸,只是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