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177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大冶菁华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73年6月,陈云曾就当时的国际经济贸易做出重要谈话:“过去我们的对外贸易是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改变为百分之七十五对资本主义国家,百分之二十五对苏联、东欧。”“这个趋势是不是定了?我看是定了。因此,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陈云得出上述认识的有利的形势变化是A.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经济实力大增 B.中国外交战线取得重大胜利C.党和国家领导人摆脱“左”倾思想束缚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是2

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1973年”不符,A项排除;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为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1973年我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摆脱“左”倾思想束缚,C项排除;题干中的时间是美苏两极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难以建立,至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尚未建立,D项排除。2. 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这位哲学家是 (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

3、B3. 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 参考答案:C4.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撰文公开宣传A.中体西用B.文学革命C.马克思主义D.三民主义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撰文公开宣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属于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胡适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属于孙中山思想

4、,故D项错误。故选B。5.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这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也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下列突出体现这种社会情绪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参考答案:A6. 观察下列图片 明治时期的小学 岩仓使团出访欧洲 早期的火车这些现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有: 促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 成为亚洲强国 使日本“脱亚入欧”,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A B C D参考答案:7. 一观点认为“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

5、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该观点的出现应不晚于A.希腊先哲精神觉醒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参考答案:B【详解】古希腊时期还没有形成基督教,所以希腊先哲精神觉醒时期不会提出“在上帝眼中”的主张,故排除A项;根据“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知该观点主张追求财富,肯定人的欲望,这一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所以该观点的出现不晚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都在文艺复兴兴起以后,故排除C、D项。8. 三国志载:“初,

6、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参考答案:D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题干中的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对后主说的所有言论,最后落在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明显的表明西汉以来确立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选D。 9. 右图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著名事件:“处死路易十六”

7、。这一历史事件的思想理论来源是() A康德 B卢梭C伏尔泰 D孟德斯鸠参考答案:B10.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支持联合国工作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

8、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而C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选项。11. 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柏林战役A BC D参考答案:A12. 1990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而当时德国能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是A. 美苏冷战已经结束B. 欧共体已发展为欧洲联盟C. 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 苏联等社会主义事业遭

9、遇严冬参考答案:D 考点:东欧剧变。民主德国从二战后,一直处于苏联的控制下,1990年苏联因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步履维艰,为德国统一创造了一个好的国际环境。13. 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10、.“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心中分裂是不正常的,一个统一的国家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这与“大一统”的民族心理相关,故C正确;唐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故A错误;B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

11、帝”,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4.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项目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农业的需求 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科举取士的促进A B C D参考答案:C15. 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D.意识到民

12、主潮流不可阻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吾不如也,吾深愧焉”、“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李鸿章对戊戌变法的认识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材料内容无从体现,排除;B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和史实,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对戊戌变法的认识16.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

13、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A传播了周文化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参考答案:A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以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的地区,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安置殷商遗民不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拓展了疆土封界只是表面的影响,故C

14、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其统治,故D项错误。17. 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名师点睛】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18.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提出:“要寻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