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7992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大冶罗桥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 )A蛋白质、 核酸、 细胞、 脂肪 B核酸、 蛋白质、细胞、糖类 C核酸、 蛋白质、 糖类、 细胞 D蛋白质、 核酸、 细胞、糖类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相同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应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C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可能出现XXY的后代

2、D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一个细胞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阶段参考答案:答案:B3.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因此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保持细胞始终处于活体状态C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能更接近真实数据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参考答案:D4. 依据图5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 酸循环运行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六次参考答案:B 有氧呼吸过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产生2分子丙酮酸,而2分子丙酮酸要经过2次三羧酸循环。5. 犬

3、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 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 McAbD. 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参考答案:C【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

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给幼犬注射CPV后,会激发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若 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B正确;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符合人们需要,还需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D正确。6.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淋巴结对病原菌的过滤作用 B皮肤对细菌的屏障作用C白细胞对结核杆菌的吞噬作用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参考答案:D 7.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A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B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D

5、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参考答案:B8. 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A; B; C; D;参考答案:A9.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

6、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四种色素含量由大到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故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B正确;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乙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的扩散距离最大,因为其溶解度最大,C错误;丙和丁为叶黄素、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10. 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B.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C. 若甲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 甲

7、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参考答案:A【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其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错误,B正确;甲以乙为食,若甲是动物,则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确;甲、乙两物种存在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甲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1

8、1. 破伤风杆菌一般在较深伤口内繁殖,其致病作用主要由产生的外毒素引起,其外毒素的毒性可被胰蛋白酶解除。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破伤风杆菌在细胞增殖时因染色体的复制导致DNA加倍B. 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蛋白质类物质C. 破伤风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 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不能直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参考答案:A破伤风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A错误。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蛋白质类物质,B正确。破伤风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能量来源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不能直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D正确。【考点定位】原

9、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名师点睛】学生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混淆不清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转录和翻译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是否遵循遗传定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2. 下列措施中哪项不利于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 A将人参、三七种植在遮阴处 B在苹果树周围地面铺反光膜 C白天降低温室内温度 D向温

10、室内输入一定浓度的CO2参考答案:C13. 圆叶牵牛有蓝紫色或紫红色花,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A、a与B、b控制,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A B )时,表现为蓝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是紫红色的。亲本蓝紫花与紫红花杂交,得到子一代蓝紫花:紫红花3:5,亲本组合为( )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参考答案:D14. 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其体内的( )A淀粉酶、麦芽糖酶 B蛋白酶、脂肪酶C脂肪酶、麦芽糖酶 D肽酶、脂肪酶参考答案:B15. 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

11、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H5N1型病毒的抗体 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答案:B16.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中心体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D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参考

12、答案:D17. 现将某植物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内培养,罩中养有以此植物为食的小动物,罩内的氧气用18O标记给予光照若干天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8O既能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出现,也能在动物体的有机物中出现B该植物固定CO2用于合成有机物,CO2都要穿过3层膜性结构C18O首先出现在C3化合物中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所释放能量都转移到ATP中去了参考答案:A【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及元素的来源去路:2、光合作用过程及元素的来源和去路:【解答】解:A、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元素的来源和去路可知,罩内的氧气用18O标记,可以产生含有18O的

13、水,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含有18O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动物取食植物获取含有含有18O的有机物,A正确;B、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所以该植物同一细胞的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需要穿过4层膜性结构,B错误;C、18O首先出现在水中,C错误;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释放的能量都有一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A18.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

14、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参考答案:B【知识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解析: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温度在20左右最好,一般控制在18-25,属于兼性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为3035,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同时要对制作工具消毒,消除杂菌影响。故选B。【思路点拨】理解微生物发酵,把握之时间内在联系。19. 白化病群体发病率为1/10000,一女性表现型正常,双亲表现型正常,但有一患白化病的弟弟,这女性若在群体中随机婚配,所生子女患白化病的风险为A.1/303 B.1/420 C.1/300 D.1/560参考答案:C 人群中白化病aa发病率是1/10000,a出现的概率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