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2237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随州市志成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有风的日子肖复兴有风的屋子里,挂在墙上的风铃在轻轻地响着,那声响像是动听的音乐,风就是它的指挥。我听马勒第一交响乐的时候,就是在这样有风的屋子里。风铃响动的声音很好听,只是夹杂着从窗外传来的车水马龙的喧嚣声。对于有些现代音乐来说,不谐调音也是音乐的元素。马勒的第一交响乐这时候传来,与风铃声、喧嚣声构成三位一体的对位和声,立体交叉在我的面前。面对其他两位:风铃和喧嚣一位缠绵小姐、一位莽撞大汉,马勒有他自己什么样的魅力和绝招?我并非是有意选择这样的时候来考验马勒,实在是我每天都生存在这样

2、的环境之中,生活和音乐,美好与无奈,总是会一起在磨炼着我的耳朵,我的心。音乐的神奇,常让我目瞪口呆。在艺术的门类里,大概只有音乐可以保鲜如昨,哪怕历经再长的时间,乐谱已经发黄发霉,老得像是没有牙,只要演奏出来,还是能保持原来的样子,就还像是刚刚从大海中捞上来的水淋淋张着新鲜的鳃呼吸的鱼。和音乐并驾齐驱的绘画就不行,我曾在卢浮宫看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过,那画已经旧得如同长满了老年斑,我猜想当年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老气横秋的颜色。雕塑行吗?雕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屹立在那里,样子未变,还保持着原汁原味。但雕塑毕竟没有声响,不能如同音乐一样尽情放开喉咙,便像是石头雕刻而成的树枝,

3、不能随风而婆娑摇曳出芳香。只有音乐可以长生不老,有声有色,生机盎然,永远年轻。马勒的第一交响乐,就这样一连好多天在我家里荡漾。在我听来,马勒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痉挛、神经质。虽说稍稍有点啰嗦,但是那样平易,那样温和,充满民间乡土的气味。晨光曦微朦胧的调子,是初春时节绿的新鲜色彩;即使是忧郁,也如天鹅绒般轻柔无比。最后,他的拿手好戏弦乐一出场,立刻尘埃落定般安静了下来,诸神归位,一条刚才还在翻涌浪花的河,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沉淀着蓝天白云,融化着鸟声风声和心声,将一颗心冲洗得水晶般纤尘不染、晶莹剔透,实在是甜美宜人,让再硬的筋骨也柔软如绵,听得人直想落泪。据说,马勒在为他的这支第一交响

4、乐写文字注释时,第一行写着这样的话:花卉、果实和荆棘在我听来,在这支交响乐中,即使是荆棘也是柔软的,可以弯成一串脖颈上的珍珠项链。这是只有青春才有的旋律。在我的青春早已逝去的时候,在我到马勒去世的年龄的时候,马勒的第一交响乐听起来,别有一番滋味。他的那些如天鹅绒一般的弦乐也好,如天风浩荡一般的铜管乐也好,悲伤也好,欢快也好,忧郁也好,沉重也好都显得如此美好难得,让人再皴老的心,也湿润柔软起来,恢复一点儿久违的弹性。马勒的音乐,在有风的屋子里轻轻地回旋,随风摇摆的风铃也好,窗外车水马龙的喧嚣也好,都被它吸水纸一样吸得干干净净。(1)文章题目能不能改为“聆听马勒第一交响乐”?为什么?(4分)答:(

5、2)第五段中作者说“音乐的神奇,常让我目瞪口呆”,那么“音乐的神奇”表现在哪里?文章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试加以分析。(6分)答:(3)传说中的马勒是个怎样的人?听了他的第一交响乐,“我”对马勒和他的音乐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感受?(6分)答:(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6分)答:参考答案:(1)不能。以“有风的日子”为题,不仅提供感受音乐的典型环境背景和氛围;而且有风才有风铃,更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谈马勒的音乐。(如说能,言之成理也可给分)(4分)(2)在艺术的门类里,只有音乐可以长生不老,有声有色,生机盎然,永远年轻。文章用绘画历经时间一长颜色就变得老气横秋,而雕

6、塑又没有声响来反衬(对比)音乐可以保鲜如昨。(6分)(3)痉挛、神经质。虽有点啰嗦,却那样平易温和,充满民间乡土味。只有青春才有的旋律能将一颗心冲洗得纤尘不染、晶莹剔透,无论音乐悲伤、欢快、忧郁、沉重,都显得美好难得,让人再皴老的心也变得湿润柔软。(6分)(4)比喻、反衬。用“我”陶醉在马勒的音乐声中,因而对风铃声及窗外车水马龙的喧嚣声充耳不闻来反衬马勒音乐的无限魅力。(6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

7、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

8、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

9、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

10、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

11、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

12、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选自郁达夫文集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这是衬托的写法。B. 文章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正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来正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以德国散步正衬江南散步。C. 文章引用诗句描写雪景,是为借衬,以己搁笔去散步,侧写冬景诱人。D. 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材料,是想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5. 请写出本文依次写了哪些江南的冬景?有何特点?6. 作者写“江南雪景

13、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4. B 5. 晨霜街景(可爱明朗),曝背谈天(晴暖温和),郊野草树(生气含蓄),寒郊散步(逍遥宜人),冬霖寒村(如诗如画),喜人雪景(美不可言)。 6. 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作者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主要是考查衬托手法。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时写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从对比、衬托的角

14、度思考、分析。分析时先要指出对比、村托的对象(是衬托的要分清主次)弄清对比点,最后还要指出对比、衬托的目的,即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本题B项“正衬”说法错误,应是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来“反衬”江南冬的恰到好处。故答案为B。【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段落内容,归纳层次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的语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本题可采用抓重要词语和短语组合的形式表达。第二段地点是“满街”,主要意象是

15、“晨霜”,特点是“可爱”;由“太阳”“ 曝背谈天”,可再加“晴朗”“温暖”等。第五段主要写江南的植物,可概括为“郊野草树”,由“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可概括出特点是“生气含蓄”;第六段地点是“寒郊”,活动是“散步”,由“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可概括出“逍遥宜人”;第七段由“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可概括出“冬霖寒村”,由“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可概括出“如诗如画”;第八段写的是“雪景”,由“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可概括出“美不可言”。【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安排的方法以及鉴赏引用

16、诗文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掌握材料的组织方式,一般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题为“时间顺序”。引用的作用: 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 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 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 4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本题引用诗文首先是为写“雪”服务的,故可答写出了“雪趣”;本段写雪没有正面描写,而是引用诗文来表现,这就化实为虚,借助诗文的意境表现雪景的意境之美;使语言凝炼含蓄,言简义丰。【点睛】引用是散文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引用传说故事或神话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隐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了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