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0393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门市海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

2、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

3、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

4、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5、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6、。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

7、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参考答案:1. B.说“它们(指“金”“石”“画”)同样因为影响深远”无中生有,也不是对“书”的表述。2. B.原文是“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3. C.文中说“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并不是对其代表性的否定,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确实有超过传世碑版的书法,只不过不为人所知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

8、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但这样一种被利玛窦赞美的科举制,却在1905年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 废科举后才四个月,深谙社会进化和世事变迁的严复,便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中说:“结果如何,非吾辈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科举制才废除五年,曾以废除它而自豪的梁启超就后悔了,转而称赞“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说废除科举是因噎废

9、食、大错特错的一件事。他甚至主张恢复科举:“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国学大师钱穆也认为废科举是件昏头大错事。1955年,他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一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直是一件可诧怪的事。” 自隋朝开始,经过整个唐朝的补充和完善,中国建立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科举制度的创建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平民社会向豪门社会争取平等权利的成功实践。隋唐科举的创新意义和价值,是可以与西方的汉穆拉

10、比法典、英国的大宪章、欧洲文艺复兴比肩的伟大创造。 “科举政治”造就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格特点。他们把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看作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并以“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崇高目标。从而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心忧天下、以天下己任的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之一正是遴选人才的国家考试制度。“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时代与科举制度一起消亡了。有论者认为,只有把旧制度的魂招回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祖上并不是那么的落后,才知道我们的历史并不是那么一文不值,才知道我们也可以为人类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做出相当贡献。其实,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

11、三分之一的时间,据考证,在漫长的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现在关键是,1905年废除了科举以后,我们举了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经与过去一刀两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B1905年以前中国的科举制大

12、致相当于1861年前沙俄的农奴制和1868年前日本的藩国制 C在形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心优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的过程中。科举制功不可没。 D作为遴选人才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的科举制为人类新时代的制度建设做出过相当贡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废除科举引起了很多学者不满,后来严复、梁启超、钱穆等都对废除科举的一事进行了批评。 B被利玛窦赞美的科举制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 C科举制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其意义和价值可比肩汉穆拉比法典、英国的大宪章和欧洲文艺复兴。 D科举制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成功地使平民社会有了向豪门社会争取平等权利的机会和

13、实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身贫寒的欧阳修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并成为文坛领袖,说明科举在人才选拔上确实是公平、有效的。 B中国古代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 C大批中华民族的英才们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了出来,从而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D科举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不应被否定,在现代仍值得借鉴。参考答案:1B 2A 3B1试题分析:B“1905年以前中国的科举制大致相当于1861年前沙俄的农奴制和1868年前日本的藩国制”表述错误。原文是从废除科举制的角度和沙俄废除农奴制、日本废藩进行类比的。但不

14、能从正面类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A“后来严复、梁启超、钱穆等都对废除科举的一事进行了批评”理解错误。原文说:深谙社会进化和世事变迁的严复,便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中说:“结果如何,非吾辈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可见严复并没有对废除科举进行批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 B“中国古代”概念扩大。这里应该是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之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清早,你准

15、备驾车上班的时候,不需要钥匙,只要对着汽车讲一句“引擎启动”;去银行,你也不需要带任何证件和银行卡,只要将手掌放在服务器的扫描口,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了;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不用钥匙,只要面朝着门站立一会儿,门就会自动打开今天,这些曾经只能在科幻故事中见到的场景,因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现实。所谓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指纹、掌型、视网膜、虹膜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笔迹、声音、步态等人的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科学家们想到利用人类的生物特征来验证身份,这是因为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而且这种“生物密钥”不会失窃或被遗忘。显然,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准确、安全、快捷,它被认为是信息社会中认证身份最好的方法之一。运用生物识别技术,首先要进入生物识别系统,系统将会记录你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或身份证号码。然后系统对你进行生物特征取样,并将生物特征取样转化成数字代码存储下来。大多数系统并不存储完整的记录,而是分析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代码或图形以组成特征模板,某些系统还能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可随身携带的智能卡上。这样在某一安全应用领域,识别系统就可以把获取到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