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底线议800字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53396631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底线议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底线议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底线议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底线议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底线议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底线议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底线议800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底线议800字关于底线探讨文800字作文关于底线探讨文800字作文 关于底线探讨文:底线 有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反面理解,可以这样子说:“哪个 皇帝老子要是越过了农人们根本生存需求的底线,他就会得到农人式的报复 农人起义。” 中国农人生存需求的底线,说白点,就是吃得饱,穿得暖,有田耕, 无战祸。或许正是这样的底线,塑造了中国农人的根本形象:朴实但不失冒进。 中国农人心中构筑起如此简朴的一道底线,与脚下的土地是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生存在这片沃土之上,脚下是厚实的大地,踩上去,心里 面才踏实。有了土地,春耕秋收,养蚕缫丝,生活过得充实。

2、人都或多或少有些 安于现状的倾向,于是就在心里构筑起了一道这样的底线。他们也不想住上那琼 楼玉宇,总觉在那脚下虚空,心里不踏实。总之,打个比方,中国农人和农村里 的牛差不多,朴实!不要仙露琼浆,只求填饱肚子,不求亭台楼阁,只要环堵遮 风。 但是,虽然牛脚下踏着厚实的大地,可它头上还有一对角。当它们的 生存底线被越过时,也会奋起抵挡。中国的一部封建史,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 民的斗争史。历史上的每一次农人暴动,归根结底,就是农人的生存底线被彻底 地击破了。从秦始皇暴政,徭役苛重,引发大泽乡起义;到崇祯无道,佞臣当权, 被闯王直捣黄龙;到清廷无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最终太平天国与其分庭抗 礼达14

3、年之久。哪一次不是由于农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无田耕,还要服徭役, 家破人亡而引起的农人的底线一旦被击破,就犹如大江决堤,一发不成拾掇,洪 流遇滩,飞流直下,不挣个鱼死网破不罢休。反正自个儿活着也没啥好日子,怎 么就认命那些皇帝老爷儿天生好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冒进! 其实,人好比弹簧,弹簧的最大压缩程度就好比人心中的底线,只有 在这个范围内,弹簧才是完好的。人们方能容身立命,维护自尊。适当的压一下, 不会有问题,但假设超过了这一限度,那么会带来巨大的反冲。这么简朴的道理, 却是皇帝老儿和农人们花了几千年时间,从火里血里得到的啊! 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人呵,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盯着脚下的土地,几千年

4、了还是那么热衷的眼神,那终究是他们的底线所在呀!背上的天,不要作对 就好了。而如今,这天是风调雨顺的,农人们,嘿!心里乐着 关于底线探讨文:良心的底线 人一生要体验多数的诱惑,让自己去做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只 有那些在诱惑面前,依旧坚守自己的良心的底线的人才能取得结果的告成。而那 些由于种种理由,或是由于一时邪念,或是由于社会条件使然而屡次越过自己的 良心底线的人,结果都会遭遇应有的处治。 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一篇名为竹篾的文章。文章的仆人公由于 一时邪念,有意踩住了邻居家的小孩手里拿的竹篾,使得小孩的手被割伤了.主 人公事后也分外懊丧,他在文章的结果慨叹了一句:“我开初为什么要踩住那根

5、竹篾啊!”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因一时邪念而懊丧终生的人事后的心理状态的真实 写照吧。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本来是良善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使得 他们堕落了。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于连,本来在其父的锯木厂中干活,后 在市长家中任教。由于不满于市长对他的蔑视,他占有了市长夫人。此事被市长 的竞争对手揭穿,于连被迫进了神学院。在院中,他依靠彻彻底底的伪君子手段 换取了院长的信任,并被推举到一位宫廷大臣家中供职。在那里,他用一连串的 虚伪,得到了这位大臣的赏识,并获得了其女马蒂尔德的爱情。此时,市长夫人 在忏悔牧师的引导下揭穿了他,他潜入教堂,枪伤市长夫人,结果被送上断头台。 于连本来是一个有梦想、有

6、斗志的青年人,但他结果却堕落成了一个伪君子,这 是于连的悲剧。他的悲剧,是一个出身贫贱的青年在那个黑暗的年头,才能无法 被察觉以及梦想无法被实现而造成的。 相反地,那些遵守了内心的道德以及良心底线的人,却往往获得了成 功,他们开头时被看成是傻瓜,但到结果才察觉原来自己所做的是大聪慧。心 灵鸡汤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制砖厂的厂长,他分外厌恶他的一位竞争对手, 由于这位竞争对手经常使用非法手段如打骚扰电话、诬告等手段来陷害自己。但 是他却并没有用一致的手段来回敬对方,而是一个一个向那些对自己的产品质量 有疑问的顾客们解释领会。他说:“我不能做对不起我自己的良心的事。”为此, 他太太骂他是笨蛋,周边

7、的人们也都不看好他。然而几年以后,他的制砖厂变成 了那个州最大的制砖厂,而他的竞争对手却因违法而进了监狱。人生就好比登山。在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同样的,在 人生路上也会有许大量多的诱惑在诱惑着我们,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坚守自 己的良心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告成地到达终点。 关于底线探讨文:做人的骨气与底线 人,生于世间当中,物质这种东西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人来说,却不 能没有做人的两样东西:一是骨气,二是底线。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像小草一样的活着, 你虽然活着,每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长着,但是,你不要忘却, 你照旧是一棵草。虽然你和万物一样的吸收着

8、雨露和阳光,但是你却长不大。人 们可以从你身体上踩过去,但是人们却不会因你的痛楚,赋予他自己的痛楚;更 不会由于你被踩了,从而可怜你。 其次种方式就是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你有一 棵种子,虽在现在被人踩踏,但是若干年后,你不断地摄取养分,终会变成那个 不再弱提防灵的你。 所以,人呐,就务必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才相,吃软饭的很是不好。人活着,就 要活得要有自己的尊严,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得不到好的成长,好的磨练的。 但有时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着的现实,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时, 更多的学会隐忍,卧薪尝胆不算晚。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和善的春风吹在

9、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 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寸土地上;同时,这个社会又是一个繁杂的社会,存在着残 酷,阴暗的一面。常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男人不学坏,早晚被人踹。是啊, 混久了,好人也有可能久而久之的不能自律了,连做人的结果一点自尊都流失了。 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在后退。由于这礼仪文化在逐渐的腐蚀,带给 我们每个人的却是毒品一般的文化。有些人宁愿流失骨头也要去换取那个剩菜剩 饭。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礼仪都到哪儿去了。脏话、粗鲁、打架、强制 性的让座,这就是捆绑的礼仪。所以,我呼吁全体中华儿女站起来,从心灵深处,从礼仪之中站起来,还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做一个当代有思想、有灵魂、有感 知、

10、有骨气的中国人。 心灵深处不单单存在着骨气,有骨气还是不行的,更要有你做人的道 德底线。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所逾越的。宛如军事基地一样,都不成逾越的。 别人进犯了你的人权时,就要防护了,不能让他一侵再侵,也不要活在他的影子 下,这对你没有好处,只有缺陷。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守着心灵的底线。心灵的底线就是做 人的基石,也是所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准那么,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的人。 泪罗江畔的屈原赋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愿赴死,也不愿随其流而 扬起波;幽幽南山的陶渊明赋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冷静就义 的文天祥赋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冤屈而

11、死的于谦赋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瘦弱的朱 自清赋予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宁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尊严,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底线,中华民族的骨气。 要做人,就应当堂堂正正的做人,堂堂正正的做事。一世人生,人生 一世,谁都会有窘境,都需要别人的扶助,但别人的扶助应是自己发奋图强的奠 基石,待他日功成名就辉煌腾达之时加倍奉还。但是欺凌性的扶助是要不得的, 由于当你在这种扶助的处境下采纳时,却是对你自己、你的家族、你的国家一种 欺凌、维护做到个人的底线及其民族的尊严。个人心系于国家命运,国家心系于 个人命运,一切,都要让你自己活得有尊严,就算死,也应当死得其所

12、,死得有 价值,死的有尊严。 骨气与底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骨气何来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骨气。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应有的骨气、应有的底气, 而不是贪污腐败、溜须拍马这些玩意。这些玩物只能丧志。还一个国泰民安,河 清海晏、晴空万里的中国吧,公允、公正、公开,人人对等,在有利于国家的发 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掌管着国家的命运,我们与我们这个民族同呼吸、 共命运。个人的形象就是国家的形象,人人做好一点一滴,维护自己的道德底线, 要有骨气的活着,这才是国家的幸福、民族的福气。传递正能量,携手同命运。做人的骨气与底线不成流失。纵有肉体, 却没有灵魂,就宛如植物人一般了。 中国梦,从骨气与底线做起,携手共创复兴路,更是你的人生路! 1.告成在于坚持探讨文1000字3篇 2.告成要靠自己探讨文作文 3.探讨文800字作文高中 4.高考总分值探讨文作文800字左右 5.关于做人的探讨文 以做人为话题的作文 6.励志作文800字高中生探讨文三篇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