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

上传人:小了****8 文档编号:253363754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克思课程自测题(单选)含答案实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测题单项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态度应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A.它能回答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B.它是各种科学知识的总和C.它始终根

2、植于实践和科学的土壤中D.它是惟一能取代其他科学的理论5、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这是因为他们A.完全依靠个人的天才条件B.摆脱了哲学的指导C.具有对科学的浓厚兴趣D.自觉不自觉地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原则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共产主义社会7、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走上政治舞台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A.伟大发展B.伟大革命C.伟大发明D.伟大发现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最鲜明的政治立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2、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

4、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A 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B 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C 最崇高的社会实践D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联系工作C.理论联系学习D.理论联系思想1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5、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A.它的革命性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它的科学性D.它的能动性16、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17、马克

5、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8、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19、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2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A 只坚持不发展B 只发展不坚持C 既坚持又发展D 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第一章

6、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客观性B.辩证性C.实践性D.系统性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物B具有体积和重量C运动D它的物质性6、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

7、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8、1958 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9、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

8、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10、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

9、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12、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 “杀盗非杀人” ,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3、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 “和实生物”,这是A 多元论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 性

10、D.矛盾的同一性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1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7、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

11、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8、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表明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1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0、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2、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 40 分)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2、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 700nm 为红色, 580nm 为黄色, 510nm 为绿色, 470nm 为蓝色, 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

13、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3、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依赖于物质4、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A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

14、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6、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9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

15、然的能力10、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B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C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1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

16、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 D C表象 D 分析1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1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