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53266299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独白(紧急紧急!考试用要3分钟)比如雷雨中周繁漪吃药 但是周繁漪年龄偏大对我来说不是很好驾驭 望大家还能多给我提供一些经典独白!我是要台词。独白。 我不是在问戏剧是什么好不好。怎么也不看清楚问题呢。展开我来答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

2、剧和现代剧。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线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戏曲的形成,

4、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一百零一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

5、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

6、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中国话剧只有一百零一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展开全部戏剧艺术是诸种艺术门类中历史悠久、成就显著的一个门类。两千多年来,人类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了变幻无定、异彩纷呈的社会与人生。整个一部戏剧史就是人类的精神史、情感史和文明史。戏剧的发展始终同整个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小说、诗歌、散文的潮流相激相荡、相汇相融。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7、中,成为这些新兴艺术门类的生命和血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戏剧因素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有人在活动,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不过的生活里,都有戏剧的因素存在于其中。恰恰是在这些戏剧性因素中闪烁着人生的况味和社会的深层秘密。帮助中学生了解一些戏剧文学的初步知识,学会从戏剧经典中洞察社会与人生,对于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敏感性,加强他们的思想与艺术修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本教材的编写,遇到一个如何对待戏剧的专门知识的问题。戏剧是一门高度成熟的艺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整而丰富的理论和技巧体系。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的一般戏剧观众大都停留在看热闹的水平。如果想引导学生看出门道,就不能停留在对戏剧作

8、品只作诸如主题思想、人格性格、语言技巧等一般文学分析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戏剧理论武器。戏剧理论说起来深奥,其实,它就寄寓于每一部戏剧经典之中。结合具体作品领会一些戏剧知识和技巧是一条很便当的途径。因此,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材采取一条红线串若干珍珠的结构。全书由概论和对九个经典剧本(片断)的导读构成。每一个导读单元都分成四个栏目:相关链接、剧作选读、赏析指导和探究与实践。因为戏剧大都带有结构紧凑、动作连贯的特点。这给所选片断的导读会带来困难。如果学生对整出戏剧缺乏全般的了解,面对所选的片段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每一章的相关链接是进门时不得不迈过的门槛;剧作选读是课堂讲授和实践的主要部分;赏析

9、指导是一个单元的核心唱段,一般不采取分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的套路,而是抓住选段的几个华采之点对剧本的思想精粹、技巧特色和相关的戏剧知识作出阐述;所提示的教学要求最好能在朗读、表演与讨论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而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大体相当于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演获得启示。探究与实践则希望通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饰演来反刍、加深和拓展前面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原创精神。本教材的第一部分是概论。这部分简约地叙述了戏剧的起源、基本美学特征和中外戏剧发展的线索,像是一张脉络清晰的地图和旅游指南,阅读后按图索骥,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戏剧人生的旅行。概论

10、之后的第一单元是希腊时代的戏剧名家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是站立在西方戏剧史源头上的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称这部悲剧是一个典范。教材中选读的第三场和第四场,凸现了远古时代人和命运的悲剧性冲突,主人公那种对于真相的蝎子式的叮问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教材以该剧为典型介绍了戏剧对于完整性的要求以及悬念、冲突、高潮、结局等结构性因素,结合第三场讲解了戏剧最具魅力的突转设置。第二单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及其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材中关于莎士比亚的介绍特别强调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他的时代,而且属于所有的世纪。(本琼生)该单元提供学生选读的是剧本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月夜幽会(第二幕第二场)。结合

11、这一场的赏析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爱情应该是一种美的情感。赏析指导中对戏剧中的抒情段落的情境设置以及抒情性独白的使用作了阐释。探究与实践中附有一段独白的英文原文,可供学生朗读或表演。第三单元是中国戏剧经典牡丹亭和它的作者汤显祖。中国的戏剧与西方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美学特征。汤显祖是堪与莎士比亚媲美的戏剧大师。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以情而死、为情复生的死去活来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情与理的尖锐冲突,用生花妙笔绘出了以杜丽娘为中心的正反两方面的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与冲突,富于抒情色彩与社会内涵。近年来,作家白先勇与江苏昆曲剧院合作,推出新编牡丹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欢迎。这表明,该

12、剧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教材中提供学生阅读的游园一段是该剧的戏眼,全段洋溢着诗情画意,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观赏性。光盘中提供了梅兰芳大师演出的游园惊梦,学生可以结合欣赏大师的精湛表演一窥中国古代戏剧的奥妙,并了解生旦净末丑诸行的区别及其所饰演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第四单元是欧洲著名喜剧艺术家莫里哀和他的代表作伪君子。喜剧是戏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种。伪君子是讽刺喜剧的巅峰之作,它对于伪善的揭露淋漓尽致。别林斯基说:击中伪善这条多头毒蛇的人是伟大的。莫里哀因其对人性的丑陋的鞭挞而永驻史册。通过对伪君子第三幕的赏析,学生可以了解什么是喜剧、喜剧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方法。在赏析指导中,特别介绍了作为戏剧精

13、髓的揶揄的戏剧手段。正像莫里哀本人所说: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就是致命的打击。人容易受苦,可是人忍受不了揶揄。教材中还以达尔杜弗为例,探讨了喜剧人物的扁平性质。第五单元是北欧的剧作家易卜生和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这部被称之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的剧作,曾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可以说,娜拉告别丈夫时的关门声至今还在全世界回响着。教材结合该剧最后一幕的片断的分析,着重指出,事件在戏剧结构中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细致而微地分析了玩偶之家中两个事件如何引爆了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并使其跌宕有致地展开,把戏剧推向激动人心的高潮。教材在探究与实践中要求学生以戏剧形式为娜拉走后怎样设计一个结局,通

14、过比较和切磋可以对该剧的主题认识有所深化。第六单元是俄国现代剧作家契诃夫和三姐妹。契诃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他的戏剧创作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正如曹禺所说:契诃夫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发现,原来在戏剧的世界中,还有另外的一个天地。三姐妹没有人们在一般戏剧中常看到的曲折的情节、激烈的冲突和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三姐妹中,如果说有反面人物的话,那就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致命的庸俗,它侵害人们的肌体,使三姐妹从春天的明朗走向了秋天的忧郁。戏剧的结尾既有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悲怆,也有对于冬天之后的春天的希冀。教材要求学生在笼罩全剧的迷雾般的情调中去摸索和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对于永恒的渴望。第七单元是我国

15、现代的戏剧大师曹禺和他的北京人。曹禺在戏剧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他是一个至今还没有人超越的中国现代戏剧的高峰。北京人与雷雨、日出不同,它是追求寓深邃于平淡之中的卓越成果。教材中选取的第二幕的片断,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于诗化戏剧的追求。在调动戏剧手段塑造愫方这个美丽女性时,作者达到了戏剧情景与女主人公的心灵起伏相激相荡、相融相汇的美妙境地。整个段落就像一首抒情诗,而诗的灵魂就是幽怨女性愫方。在本单元的探索与实践中,要求学生将剧中几千年前老北京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的情怀同剧中曾文清这样的现代北京人加以对比,可以引导学生深化对于剧本主题乃至人类精神历程的理解。第八单元是老舍和他的茶馆。这是一

16、部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话剧,又是一部享有广泛国际声誉的作品,它对本土化作品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卓越的启示。剧本的结构也是别开生面的:它不像传统话剧那样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和冲突来展开,而是以一个小茶馆的微缩景观展现中国这个大社会的俯仰沉浮。每一幕都是生活的一个横切面,通过从晚清末年到民国灭亡的三幕(横切面)展现了上个世纪前五十年中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变化,揭示了旧中国何以灭亡的深层原因。老舍善于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在中国作家中无人可及。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教材选摘的第一幕和第三幕的片断中领略到。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对其中的若干段落进行实演,一定会使演出者有更深刻的体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是贝克特和等待戈多。使贝克特于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