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传统文化民俗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53174199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乡传统文化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传统文化民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家乡传统文化民俗民俗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民俗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搜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 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 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下面是我为大家用心整理的文章,梦想能够扶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的作文素材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 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 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根本要求, 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

2、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 人奋斗、喜悦、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好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 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 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导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 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复得出来什么是四 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 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 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特意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 何为任侠是道之

3、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懊丧; 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 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 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 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挚友一诺的 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 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从小就被指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 流超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 也不管用。 匹夫有责 对家庭负责、对族人

4、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 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们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 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 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日 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我们坚持不长大,看日本漫画,听Twins,玩PUPA 或HelloKitty,穿满身口袋的阔脚裤,口号是我热爱,有什么不成以咄咄逼 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四处失守。而年方10岁的那一拨孩子,耳濡目染的是这 一代人放任自流、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 诗词曲赋 假设上世纪90年头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

5、头接触到 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有点迟了全唐诗有42863首,全宋词有19990首, 李白有诗900馀首,陆游有诗6000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 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所背的还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风似剪刀这 样的小情调,如何让我们倾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 消散,就是这个社会审美才能的流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 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 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琴棋书画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 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

6、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 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 筝)确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工程, 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 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外形了。孔融让梨 孔融为什么让梨是由于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 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复,断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 正在流失。90年头的孩子被指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头就置身 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 3小时的琴,六

7、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加入数 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 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恩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头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 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 没了。 民俗文化素材 乡下纸牌 在落莫的日子里,猛然想起乡下纸牌来,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 那么宽,一大把拿在手里,像拿着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里 拿着一朵菊花,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 霜降这样的时令在窗外飞逝。 好多上了年纪的乡下女人依恋纸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们称之

8、为抹纸牌,是抹,一点声音也没有。随意找一处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悬着 腌肉、艾叶、粽叶的天井里摆开了桌子。纸牌拿在手里,黑白两色套印着古怪的 图案,咒语似的,神秘莫测。常见一个女人隔一段时间提一只元宝篮来一次,鬼 头鬼脑的,怕被人揭穿贩卖赌博用品。揭开蓝布巾,才察觉元宝篮里躺着一把把 捆扎好的青色纸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里的百页。我祖母其实并不清 闲,乡下的祖母们都是这样:假设是春天,她要赶早踩着露水去菜园,拔几棵蒜, 炒田螺或腊肉;采一把青菜苔,顺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给孙子炒蛋吃。 她们年年月月如此,却并不怨烦,由于有纸牌,日子便过得有滋有味,犹如一上 午的繁忙只不过是一个过

9、程,只是为了下午能平心静气地坐着抹纸牌;犹如年轻 时生儿育女的劳顿也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到晚年能悄悄地抹纸牌。 春天,雨乱灯昏的路上,老房子里四处都有抹纸牌的女人,杏花桃花开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后门口来了。接下来是夏天,抹纸牌不行,天热,蚊子 也多。秋风一起,祖母们就笑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唤着各自的乳名无声无息地坐 在一起。房顶上大雁正在往南飞,红红黄黄的乌桕叶落满瓦沟,蜻蜓落在芝麻秸 上,一只花蝴蝶飞进来,又从窗口飞出去。输和赢都是次要的,日月能这样静悄 悄地过,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纸牌也有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譬如她 们用季节性的乡土小吃作钱的替代品,到结果再换算成钱。春天,蚕豆上市

10、,一 颗蚕豆代表一分钱,秋天就用炒蚕豆或炒蚕豆,我有时候看到祖母面前蚕豆越来 越少,替她慌张,就偷吃别人的蚕豆,结果账算不对引起她们彼此埋怨。我还见 她们用屋外盛开的桃花或秋天金黄的乌桕叶代替钱。更加是经霜的乌桕叶子,金 黄金黄的,真像金币一样。但有时候捎着黄叶的秋风会猛然破门而入,这时候牌 桌往往大乱。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荠,紫红的长着芽嘴的荸荠在小油灯下像画家 桌上的静物一样。我有时候也得到一颗,不吃,一向在手心里焐暖,然后荸荠连 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开门回家,哇,一场雪下得好大啊! 雪也是静静来的,雪光将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话一样纯净。 现在在江南一些乡镇上,无意还能看到那

11、种乡下纸牌,和青花瓷坛、 桃红纸包着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每当我见到它们, 总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总能闻到农耕深处散发出来的乡土馥郁。 民俗文化素材 谈“目连戏” 吾乡有一种民众戏剧,名“目连戏”,或称曰目连救母。每到夏天, 城坊乡村醵资演戏,以敬鬼神,禳灾厉,并以自消遣。所演之戏有徽班,乱弹高 调等本地班;有“大戏”,有目连戏。末后一种为纯民众的,所演只有一出戏,即 目连救母,所用言语系道地土话,所着服装皆极简陋陈旧,故俗称衣冠不整 为“目连行头”。演戏的人皆非职业的优伶,大抵系水村的农夫,也有木工瓦匠舟 子轿夫之流混杂其中,临时组织成班,到了秋风起时,便即解散,

12、各做自己的事 去了。 这些场面中著名的,有“背疯妇”,一人扮面如女子,胸前别着一老人 头,饰为老翁背其病媳而行。有“泥水作打墙”,瓦匠终究把自己封进墙里去。有 “挑水”,诉说道:“开初说好的是十六文一担,后来不知怎样一弄,变成了一文 十六担。”所以挑了一天只有三文钱的工资。有“张蛮打爹”,张蛮的爹被打,对 众说道:“从前我们打爹的时候,爹逃了就算了。现在呢,爹逃了还是追着要打!”这正是常见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两句话的最妙的通俗解释。又有人走进富室 厅堂里,见所挂堂幅高声念道:“太阳出起红绷绷,新妇滹浴公来张。公公唉, 甮来张;婆婆也有哼,唔,唐伯虎题!高雅,高雅!” 这些滑稽当然不很“高雅

13、”,然而多是壮健的,与士流之扭捏不同,这 可以说是民众的滑稽趣味的特色。我们如从头至尾地看目连戏一遍,可以了解不 少的民间趣味和思想。这虽然是原始的为多,但实在是国民性的一斑,在我们的 趣味思想上并不是绝无关系,所以我们知道一点也很有利益。 还有一层,在我们所知道的范围以内,这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的宗教剧。 由于目连戏的使人喜看的地方虽是其中的大量滑稽的场面,全本的目的却鲜明是 在表扬佛法,留心想起来说是水陆道场或道士的“炼度”的一种戏剧化也不为过。 我们不知道在印度有无这种戏剧的宗教仪式,或者是在中国发生的国货,也未可 知,总之不愧为宗教剧之一样,是很可留神的。滑稽分子的喧宾夺主,原是自然 的趋势,正如外国剧间狂言的发生一样,也如僧道作法事时之唱生旦小戏同一情 形罢。 怅然我十四岁时离开故土,最近望见目连戏也已在二十年前,而且又 只看了一小片面,所以记忆不清了。倘有笃志的学会,理应趁此刻旧风俗还未消 灭的时期,资遣熟谙情形的人去调查一回,把脚本记录下来,于学术方面当不无 裨益。英国弗来那么博士竭力提倡研究野蛮生活,以为南北极探险等还可以稍缓, 由于那里的冰反正不见得就会溶解。中国的蒙藏回苗各族生活纵然大值得研究, 就是本族里也好多可以研究的东西,或者可以说还没有东西曾经好好地整理研究 过,现在只等研究的人了。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