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题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KB
约5页
文档ID:253165897
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题_第1页
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题永远的陈寅恪阅读题答案永远的陈寅恪阅读题答案 《永远的陈寅恪》阅读原文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洁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 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 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 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 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 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 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 表示作对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 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 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热爱用布包装着相关 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 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那么用黑的。

陈寅恪冬日热爱 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酷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 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 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 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赏识问答式的 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察觉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 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规律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 “寓意甚深”,可“测试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 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 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 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 先生遗体道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

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 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心曲 太平洋战役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 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梦想不要作对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 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 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打定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 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处境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 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连忙复长函鼓 励季羡林,并热心把他推举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 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美,推举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 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 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 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永远的陈寅恪》阅读题目 16.在本文其次段中,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 么作用(6分) 17.通过本文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 概括。

5分) 18.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 一个陈寅恪!”结合全文,概括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6分) 19.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 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 这充分表达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道别时,学 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理应坚守民族文化,抗拒对外国 文化的输入和摄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照旧无法与陈寅 恪相提并论,这既是扶助陈寅恪顺遂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恳之言 D.文章生动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 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举行了赞扬 《永远的陈寅恪》阅读答案 16.①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 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 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全力推举,从侧面突出了陈 寅恪治学的严谨和学养的深厚;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 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17.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是一个纯洁的学者; ②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专心,堪称学生的楷模;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串, 可谓独树一帜;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 力;⑤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上5点写出3点即可给 总分值) 18.①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举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 ②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③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猛烈的使命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 神 ④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以 上4点写出3点,给总分值) 19.B、D(B “抗拒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摄取”错;D没有“心理描写”)(答 对一个选项给2分,两个都答对给4分)—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