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

上传人:柚*** 文档编号:253127490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8.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酒精乙醇的药代动力学(已)(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酒精/乙醇药理学单位:XXX汇报人:XXX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序言乙醇/酒精乙醇的代谢酒精中毒与驾驶长期饮酒的危害CONTENTS目 录01乙醇/酒精u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u 中

2、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酒精u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u 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酒精u酒精,乙醇,是一种有机物,结构简式CHCHO

3、H或CH5OH,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u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无毒,浓度低可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酒精u全世界每年因有害使用酒精导致300万例死亡,占所有死亡数的5.3%。u酗酒是导致200多种疾病和损伤病症的一个因素,由酒精导致的全球疾病和事故占经济负担的比例为5.1%。酒精u在生命相对较早的时期,多喝酒容易导致死亡和残疾。在20至39岁这一年龄组,所有死亡者中约有13.5%因酒精造成。u酗酒和一系列精神和行为障碍、结核病等传染病发病率及艾滋病毒/艾滋病病程之间确立了因果关系。酒精02乙醇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吸收吸收

4、分布分布排泄排泄代谢代谢吸收吸收u水溶性小分子,可被迅速从胃肠道吸收。u分布迅速,组织水平接近血液中的浓度。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乙醇的浓度上升很快。u口服相等剂量的乙醇后,女性具有比男性更高的峰值浓度u一般通过口腔、食管、胃、肠粘膜等吸收到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宫中,并于5min即可出现于血液中,待到30-60min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可达到最高点。u空腹饮酒比饱腹时的吸收率要高得多。其中胃可吸收10-20%的酒,小肠吸收75-80%。空腹时,只要15分钟左右,50%的乙醇就能进入血液。u一次饮用的酒60%于一小时内吸收,两小时可全部吸收。吸收吸收u滤过(filtration):u乙醇也可以

5、通过脂质双层的核心被动扩散(diffusion),这是因为乙醇也具有一定的亲脂性(亲脂性)并且相对较小吸收吸收u分布迅速,组织水平接近血液中的浓度。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乙醇的浓度上升很快,u口服相等剂量的乙醇后,女性具有比男性更高的峰值浓度u酒精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并通过母体代谢消除分布分布u血液酒精浓度( BAC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uBAC每增加0.02%(g/ml),致死性碰撞事故增加近2倍;BAC为0.05%-0.09%时:致死性碰撞事故的危险性至少9倍于BAC为0的驾驶员。死亡单车事故中,BAC为0.05%-0.09%的驾驶员 11倍于B

6、AC为0的驾驶员。分布分布分布分布u肝脏清除了超过90的酒精u乙醇经两个主要途径代谢为乙醛u乙醛通过另一个代谢过程被氧化转化为乙酸盐。代谢代谢u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u乙醛脱氢酶在体内的含量具有较大个体差异,乙醛脱氢酶含量较少的人,乙醛代谢缓慢,就只能积累在体内靠P450慢慢一点一点氧化排出体外。代谢代谢u肝脏清除了超过90的酒精u乙醇经两个主要途径代谢为乙醛u乙醛通过另一个代谢过程被氧化转化为乙酸盐。代谢代谢u乙醇大部分通过肝代谢,2-5经尿液,汗液或呼吸以原型排除。u通过肺排泄的乙醇少量但稳定。在许多国家中,都通过

7、呼吸中的乙醇测试来设定醉酒驾驶(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DUI))的指标。排泄排泄03酒精中毒与驾驶酒精中毒u心血管反应u血管扩张,心跳加速以及胃肠道的刺激u严重的呼吸抑制u平均的致死的乙醇酒血液浓度是400mg/dL酒精中毒解救u最重要的目标是预防严重的呼吸抑制和呕吐物的吸入u纠正电解质失衡u葡萄糖治疗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u硫胺素可预防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u失水并且呕吐的病人应补水补钾饮酒与驾驶u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u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

8、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饮酒与驾驶u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 80% (即80mg/100ml) 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 2.5 倍,达到 100% (即 100mg/100ml) 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 4.7 倍。u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 2 倍左右。饮酒与驾驶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GB195222004) 中规定u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20% (即 20mg/100ml),小于 80% (即 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

9、u 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 80% (即 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饮酒与驾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

10、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04长期饮酒的危害长期饮酒危害消化系统危害肝硬化 需要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慢性胰腺炎 对胰腺细胞的毒性作用 胰腺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肠胃炎 出血、贫血和营养不良 腹泻,体重下降,多种维生素缺乏(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消化系统危害u 1530%长期长期严重酗酒的患者,最后会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u 酒精性脂肪肝是

11、一种可逆的情况,但可以发展为乙醇导致的肝炎,酒精性肝炎,并且最后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u 女性相比于男性而言更加容易出现酒精导致的毒性u 乙肝和丙肝的病毒的感染也会增加罹患严重肝脏疾病的风险神经系统危害u 长时间大量饮酒(通常是几年)通常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和缺陷。u 慢性酗酒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是对称性周围神经损伤,从手脚远端感觉异常开始。u 退化的变化也会导致步态异常和共济失调,也可导致痴呆神经系统危害u 酒精耐受性和依赖性: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耐受性以及身体和心理依赖性。u 随着酒精使用量的增加,致死剂量增加u 长期饮酒者被迫减少或停止饮酒时会出现戒断综合症(存在身体依赖性)u 酒精戒断症状通常

12、包括轻度兴奋性过度兴奋和癫痫发作,中毒性精神病以及重度癫痫症状。神经系统危害出现戒断症状的原因u 酒精抑制神经系统,减慢反应并改变神经工作的方式。u 长时间饮酒,机体试图代偿,减少对酒精的反应(耐受性),突然停止饮酒,机体的代偿性的改变导致了戒断症状的出现。u 动物或培养的细胞长期暴露于酒精中会引起多种适应性反应,包括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离子通道和参与信号转导途径的酶。谷氨酸受体和电压敏感的Ca2 +通道的NMDA亚型的上调可能是伴随酒精戒断综合征而发作的基础。 GABA神经传递被认为在耐受和戒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的镇静催眠药能够在戒酒期间代替酒精、有证据表明GABAA介

13、导的下调慢性酒精暴露的反应。视力危害u 乙醇还会损害视觉u 数周的大量饮用酒精后出现无痛的视觉模糊,变化通常是双侧的和对称的,之后可伴有视神经变性。u 摄入乙醇替代品如甲醇会导致严重的视觉障碍心血管系统危害心肌病和心力衰竭u 对细胞膜的破坏,线粒体功能降低u 肌浆网,细胞内磷脂和脂肪酸的积累u 电压门控钙通道表达的上调心血管系统危害酒精性心肌病u 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WHO 标准:女性 40 g/d,男性 80 g/d,饮酒 5 年以上)有密切关系u 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u 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u 及时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心血管系统危害心律不齐

14、u 短期内大量饮酒和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u 患有戒酒综合征的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u 严重时出现晕厥和猝死心血管系统危害高血压u 大量饮酒(每天超过三杯)和高血压之间有确定的联系,是可逆性高血压最普遍的病因之一。u 减少乙醇摄入可以有效降低大量饮酒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u 饮酒引起的高血压也对标准血压药物有反应心血管系统危害冠心病u 过度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有害作用,但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适量饮酒实际上可以预防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和周围动脉疾病u 没有进行过随机的临床试验来研究适度饮酒对预防冠心病的益处血液系统危害u 叶酸缺乏症导致的轻度贫血u 缺铁性贫血u 某些溶血综合症有关内分泌系统和电解质平衡内分泌紊乱u 睾丸和睾丸萎缩及男性乳房发育电解质紊乱u 腹水, 浮肿和积液u 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低钾综合征u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代谢紊乱u 低血糖u 酮症谢 谢 聆 听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