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

上传人:T****m 文档编号:253034813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材分析: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是必修三中较重要的一节内容,也是学业水平测试经常涉及的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分析说明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方针、措施及成就。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一般区域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因此在本节的学习中,应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情分析:学生对水土流失的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原因、治理措施等知识掌握不系统,课堂上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地图,让学生从图中自己得出结论。1、4 班学生层次较好,通过探究实验和读图,学生得出结论应该不困难。2、6 班普通班学生在读图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得出结

2、论。7、 9 班特长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弱,读图分析、探究实验结论需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授课中,尽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加强学生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探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2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3通过黄土高原案例分析,初步学会分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

3、)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水土流失的危害;(2)水土流失的原因。- 2 - 2、教学难点: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法指导: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根据图片及情景问题找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讨论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并学会总结。尝试画出思维导图。知识链接:1、黄河决堤花园口事件。2、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入水土流失【PPT播放】展示本节学习目标【视频播放】播放CCTV 公益广告视频。【提问】 黄土高原的人们面临什么难题,他们自己总结的原因是什么?【总结】黄土高原带走 16 亿吨泥沙 , 其流失相当于宽高各 1 米的土墙绕

4、地球 27 圈之多。【提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回答问题】用视频导入新课,更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视频能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现状,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 新课讲授黄土高原的概况【自主学习任务布置】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50-51 内容,找出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点。【板书】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总结】引导学生一起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特征。【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中标注标注出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通过自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升自主学习

5、能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承转新课讲授过渡水土流失的危害【提问】 明确了黄土高原的范围,下面来进入探究问题一: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是否相同?【提问】每年16 亿吨的泥沙被水流带走,会对黄土高原造成怎样的危害呢?【PPT播放】水土流失危害的图片,链接入花园口事件。【板书】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看完 PPT 图片后,尝试自己总结答案。通过探究问题,回顾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作用,也能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印象。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后,需要总结水土流失危害,此内容用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总结能力,属于低层次总结。难度较小。新课讲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过渡】 水土流失的危害那么多,那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呢?【PPT播放】展示四个模拟实验。【提问】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找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结合学案】写出影响因素。【小组讨论】第一,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第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思维交互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第三,本环节设计了探究式教学,在学生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的时候,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课堂总结本【总结】本节课先明确了黄土高原的范围;其次,【学生聆第一,对课堂思路的总结- 4 - 课后练习1.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小结节课的内容通过探究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得出了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模式宏观方面,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出发;自然原因要立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地理环境的五大基本要素方面具体分析;人为原因要立足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具体分析。其中,需要重点掌握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模式。听】【记笔记】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精髓。第二,告诉学生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有侧重点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学画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体系- 5 - 材料一 :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 , 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 人/ 平方千米 , 其中北部低于 10 人/

8、 平方千米 , 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 如延安地区为47 人/ 平方千米 , 榆林地区为64 人/ 平方千米 , 有的县甚至超过100 人 / 平方千米。 人口严重超载, 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二 : 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 年相关统计资料。(1)30年间 , 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变化?耕地面积扩大, 森林、草原面积减小。 因为人口不断增长, 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 年降水量减少, 水土流失面积增大。(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等不合理的

9、耕作制度和开矿等。2.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B.横跨川、甘、宁、内蒙古、陕、晋、冀7 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C.高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多在1000-2000m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3.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北部边缘地带降水量在400mm左右 B.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C.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D.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是( D )导致华北平原的沙尘天气增多交通不便,影响生活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植被的严重破环- 6 - 水源短缺土壤肥力下降,人民生活贫困A. B. C. D.【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