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余秋雨遥远绝响简介及读后感第PAGE 页码页码页 / 共NUMPAGES 总页数总页数页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简介及读后感 【--工作安排表】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内容简介】 《遥远的绝响》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描写了魏晋时期两位名士——阮籍和嵇康,文笔美丽,意蕴深刻尤其是对于历史事务,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客观冷静,又意味深长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国浙江余姚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澳门科技高校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节选)原文】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挚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挚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苦痛,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 这种事情,不幸就在他和好挚友山涛之间发生了 山涛也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士,当时就有人赞扬他的品行如璞玉浑金他与阮籍、嵇康不同的是,出名士观念却不激烈,对朝廷、对礼教、对前后左右的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种温柔友好的关系。
但他并不庸俗,又忠于友情,有长者风,是一个很靠得住的挚友他当时担当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做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朝廷要他举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举荐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马上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我想,说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封绝交书也不过分吧,反正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躲不开它,直到千余年后的今日仍是这样 这是一封很长的信其中有些话,说得有点难过——听说您想让我去接替您的官职,这事虽没办成,从中却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或许您这个厨师不好意思一个人屠宰下去了,拉一个祭师做垫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贤良,从不多嘴多舌,也还有礼法之士恨他;我这个人比不上他,惯于高傲懒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爱快人快语;一旦做官,每天会招来多少麻烦事!我如何立身处世,自己早已明确,即便是在走一条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假如来牵强我,则非把我推入沟壑不行!我刚死了母亲和哥哥,心中凄切,女儿才十三岁,儿子才八岁,尚未成人,又体弱多病,想到这一些,真不知该说什么现在我只想住在简陋的旧屋里教养孩子,常与亲友们叙叙离情、说说往事,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也就够了。
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实在没有实力当官,就像我们不能把贞洁的美名加在阉人身上一样您假如想与我共登仕途,一起快乐,其实是在逼我发疯,我想您对我没有深仇大恨,不会这么做吧?我说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与您诀别 这封信很快在朝野传开,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看法,而山涛,满腔好意却换来一个断然绝交,当然也不好受但他知道,一般的绝交信用不着写那么长,写那么长,是嵇康对自己的一场坦诚倾诉假如友情真正死亡了,完全可以冷冰冰地三言两语,甚至不置一词,了断一切总之,这两位从前好友,诀别得断丝飘飘,不行名状 嵇康还写过另外一封绝交书,绝交对象是吕巽(逊),即上文提到过的向秀前去帮助种菜灌园的那位挚友吕安的哥哥原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挚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原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偷偷地占有了她,为了掩饰,竟给弟弟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上诉朝廷 吕巽这么做,无异是衣冠禽兽,但他却是原告!不孝在当时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哥哥控告弟弟不孝,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朝廷也乐于借以重申孝道;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被冤枉却难以自辩,一个文人怎么能把哥哥霸占自己妻子的丑事公诸士林呢?而且这样的事,证据何在?妻子何以自处?家族门庭何以避羞? 面对最大的无耻和无赖,受害者往往一筹莫展。
因为制造无耻和无赖的人早已把受害者不愿启齿的羞愧心、社会公众简单理解和激愤的罪名全都考虑到了,受害者除了泪汪汪地引颈就刎,别无方法假如说还有最终一个方法,最终一道朝气,那就是找寻最知心的挚友倾诉一番在这种状况下,很多平日引为知己的挚友早已一一躲开,挚友之道的脆弱性和珍罕性同时显现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挚友嵇康嵇康果真是嵇康,马上拍案而起吕安已因不孝而获罪,嵇康不知官场门路,唯一能做的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 这次的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懊悔自己以前无原则地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无话可说 我们一眼就可看出,这与他写给山涛的绝交信,完全是两回事了 挚友,这是一个多么怪异的称呼,嵇康实在被它搞晕了他太看重挚友,因此不得不一次次绝交他一生选择挚友如此严谨,没想到一切大事都发生在他仅有的几个挚友之间他想通过绝交来表明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定挚友的含义他太珍惜了,但越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有 尽管他特别生气,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小:在一封私信里为一个蒙冤的挚友说两句话,同时识破一个假挚友,如此而已但仅仅为此,他被捕了。
理由很简洁:他是不孝者的同党 从这个无可理喻的案件,我明白了在中国一个冤案的构建为什么那么简单,而构建起来的冤案又为什么会那么快速地扩大株连面上上下下并不太关切事务的真相,而热衷于一个最通俗、最便于传播、又最能激起社会公愤的罪名;这个罪名一旦建立,事实的真相更变得无足轻重,谁还想提起事实来扫大家的兴,马上沦为同案犯一起扫除成了同案犯,发言权也就被彻底剥夺因此,请宽恕古往今来全部深知冤情而闭口的挚友吧,他们敌不过那种并不须要事实的世俗激愤,也担不起同党、同案犯等等随时可以套在头上的恶名 现在,轮到为嵇康判罪了 统治者司马昭在宫廷中迟疑我们记得,阮籍在母丧期间喝酒吃肉也曾被人控告为不孝,司马昭当场爱护了阮籍,可见司马昭内心对于孝不孝的罪名并不太在意他比较在意的倒是嵇康写给山涛的那封绝交书,把官场仕途说得如此厌人,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就在这时,司马昭所宠信的一个年轻人求见,他就是钟会不知读者是不是还记得他,把自己的首篇论文诚惶诚恐地塞在嵇康的窗户里,发迹后带着一帮子人去探望正在乡间打铁的嵇康,被嵇康冷落得非常无趣的钟会?他深知司马昭的心思,便悄声进言:嵇康,卧龙也,千万不能让他起来。
陛下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我只想提示您稍稍提防嵇康这样傲世的名士您知道他为什么给他的好挚友山涛写那样一封绝交信吗?据我所知,他是想帮助别人谋反,山涛反对,因此没有胜利,他恼羞成怒而与山涛绝交陛下,过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那些危害时尚、扰乱礼教的所谓名人,现在嵇康、吕安这些人言论放荡,毁谤圣人经典,任何统治天下的君主都是容不了的陛下假如太慈爱,不除掉嵇康,可能无以淳正风俗、清洁王道 我特地把钟会的这番话大段地译述出来,望读者能细致一读他避开了孝不孝的详细问题,几乎每一句话都打在司马昭的心坎上在道义人格上,他是小人;在诽谤技巧上,他是大师 钟会一走,司马昭便下令:判处嵇康、吕安死刑,马上执行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读后感篇一】 《山居笔记》中的绝大部分篇什,都触及到我们熟视无睹的暗角,虽然它们谈的是已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人物或事务,但它却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遥远的绝响》写的是魏晋时代嵇康、阮籍等文人活动状况但在文字背后事实上有作者深深的感喟在秋雨先生的眼里,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记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的时期 文章以嵇康为主线,作者行文的心情是一种少有的景仰与钦羡,雅致与抒情中流露着沉痛之感,可谓是岁月跌宕中的情感顿挫。
假如没有对大时代的真实把握,而要写出人物的神来,无异于缘木求鱼 《遥远的绝响》其神韵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更表现在剧烈的主体意识方面,它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文字之所以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在于作者将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笔端,而此间文化生命又是由沉重深厚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真正纯正的主体意识,须要对现实的忧患,对历史的洞察,对将来的执着,对整体人类文化的感悟而由更高的层次对历史现实进行极其深切的眷顾,其间的忧思、苦恼、欢愉、欣慰,都与历史、现实、将来相契合,由此构成文章结构的立体化主体意识 嵇康,作者称他为阮籍终身性的挚友,但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楚、更洪亮了他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来自然,享受悠然你看他健康得令人艳羡,帅气得令人倾倒他的友情与亲情是心照不宣,浓烈到近乎淡薄的他对他不喜爱的人可以白眼相加,率性而为但是对友情,有时却又很无奈他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人性的纯净,对友情近乎苛刻的要求,使他一再与挚友绝交谁能理解他内心的苦衷! 嵇康的被捕、被杀,事实上是名贵的人格无法见容于世的表征,正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的决绝、坦率,是小人和统治者无法忍受的,他的高洁衬托出了一片黑暗,不能见容于群小也就成为必定中国文人的命运莫非就这样多舛?作者除为豪杰逝去而悲郁之外,对钟会之类的小人也毫不留情地敲打了一番人性的光线被黑暗吞灭,悲剧正是将美撕碎给人看,行文至此,我们也不禁为嵇康的遭受一恸 像嵇康这样的人物负载着当时最精致的文化,却无力保全性命于乱世他最终为文化、为一种高洁的信念献出了生命,他是安静的但他不能忘怀的是《广陵散》的失传,他把文化的传递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第一次标记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中间的审美文化起先矗立他们是先行者,是历史中间物,充溢历史的悲剧感二十世纪的鲁迅也醒悟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中间物地位,照旧向命运抗争这是宿命,还是轮回? 假如说《遥远的绝响》就像一曲气概恢宏的交响乐,那么写嵇康的这一部分就是其中的最强音!其中洋溢着某种丰厚而内在的东西,作者像一个思想者,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或吸引人们去思索在他那深厚的思想沙滩上,一种深层次的、立足于历史与现实,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关注渐渐凸现遥远的绝响回荡在遥远的天际,已经渺不行寻历史的殷鉴总是血泪斑斑,人性的善忘却总是如一,须要时时提示才不致重蹈覆辙秋雨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是诗意与激情,是心灵的颤栗,它启示着当下喧嚣的世界: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年头,失落了那个时代是中华文化的不幸!文人的贡献不止于此,但它却又是文人表达一片热忱最干脆而有力的方式。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读后感篇二】 一曲《广陵散》成为遥远的绝响,嵇康也随着琴声恒久的离去 一生追求逍遥自在,厌弃官场,却因钟会的诬蔑而走向黑暗的地狱,却因钟会这个小人,在道义人格上的小人,这个大师,在诽谤技巧上的大师而毁灭 生性孤傲的嵇康,也毁于自己的孤傲,喜爱结交挚友的他,却也因一封与山涛的绝交书,让钟会大做文章,害了他 说说钟会,就是曾经把自己写的文章偷偷放进嵇康的窗子,想得到他认可,就是曾经当官以后带着浩大的车队去探望嵇康的人,而嵇康的反应是接着埋头打铁,对他束之高阁,因为嵇康不喜爱这样的方式他们就两句对话,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就这样钟会的心中肯定埋下了对嵇康的恨,肯定想找寻机会报复 一位稀世高校问家,大艺术家,却在打铁,也因之还有向秀这样的挚友来帮他他追求的山野纯朴,只有在丁丁当当的打铁的声中,才能找寻到心灵的安静与友情的至真不过,令人缺憾的是,年仅三十九岁,就走向刑场,悲哉!怜哉! 和他是知交阮籍更是一位大家,也令我艳羡嫉妒恨他反对礼教、追寻逍遥自在痛则放声大哭,喜则放声高歌总爱骑着马畅游于山间,走到无路处放声大哭,哭完了在找一条路。
也爱与逝去的名人来场空前绝后的心灵对话,这也是遥远的绝响,那样一种萧声再也不会。